活在德国:重新认识德国奖学金
太太与我当年都是依靠德国奖学金完成各自学业的留德学人。长期以来自认为对德国高校以及奖学金的分配制度比较了解。这方面,德国与美国或者与许多其他西方国家出入较大。在美国,特别在著名学府里,本国学生获取奖学金是件极普遍的事情。在一些名牌大学里,虽然金额各有差异,但奖学金生的比例甚至可以高达 70%左右。这是因为一个大学生除了生活费用还得交出可观的学费。所以对一个普通家庭而言,都会希望将来孩子读大学能够有奖学金帮助减负。即使不能提供生活费用,能够减免部分学费也好。然而,在这方面德国却不同。该国大学教育长期以来实行免费制度。如果父母收入不算优厚,学生本人可以容易地申请到一份国家的低息助学金(BAFOEG)来解决生活费用。所以,时至今日,德国学生是否可以获取资助的决定性因素并不由本人学习成绩,而是由学生父母的年收入高低而定的。因此,在德国大学里本国学生中一直比较流行助学金而缺乏美国大学里的那种激励个人奋斗的奖学金机制。长期以来,除了资助攻读博士学位或者资助外国留学生的奖学金外,能够为德国本科生提供而又无政党或者宗教背景的奖学金十分有限。按当前德国媒体的说法就是本国大学目前尚缺普遍鼓励学生奋斗的奖学金文化和机制。
十几年前太太与我爬完象牙塔,先后步入了德国高收入职业。基于我们的现有条件和过去对德国大学学习资金分配的了解,知道女儿未来依靠助学金读书不会有什么大的指望。所以,常常鼓励她依靠自身实力去争取寥寥无几的奖学金。
2004年女儿终于中学毕业了。她没有辜负我们的期望,以本市洪堡文理中学(Humboldt Gymnasium)2004年度各科综合成绩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不仅各科满分,同时还获得州,部,专业学会,市政府和学校各种奖励奖章7项)被学校推举为本年度角逐德国教育科技部“德国人民奖学金”(Stipendium der Stiftung des Deutschen Volkes)的候选人。最初,我们从校方了解到这是德国目前唯一仅以学生个人学习成绩,而不以政党、宗教或者家庭收入为背景的奖学金。
暑期后女儿如愿以偿地被南德一所名牌医科大学录取了。不久即收到德国人民奖学金基金会的通知。由此了解到该基金的宗旨在于培养未来德国社会的各界精英。所以在各校推荐的基础上,候选人们还得再经过全国性的横向比较和筛选竞争。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女儿在第一学期里刻苦用功,短短4个月不仅拿下5门优异考试成绩,而且抽时间认真准备复杂的基金会考试委员会的面试。其中包括20分钟的自选专题报告、主持辩论、然后还得对付3次不同考试委员的单独谈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激烈的角逐,女儿终于脱颖而出,成为全德3千佼佼者(所有应征者都必须是中学应届毕业生中各科考试综合成绩第1名或者全国性青少年科技文艺大赛中的获奖者)中的幸运者。据该组织寄来的有关资料介绍,本年度全德大学所有专业总共仅有277位新生获选。
收到录取通知后,女儿与我们都十分高兴。然而,认真阅读奖学金金额分配方案时,我们发现,实际上这个被称为“德国唯一仅以学生本人成绩为评选依据”的基金会仍旧没有跳出德国福利社会原则的老圈子。尽管录取的每位大学生都能享受资助,但金额多少依然取决于学生父母收入的高低(博士生和已婚成家的学生除外)。如果家境优越,学生每月仅能享受书籍补贴。相反,如果家庭条件差,学生每月都可以领取到一笔十分可观的全额奖学金,来解决所有生活费用。也许为了宽慰大家,该基金会在书面上也反覆强调本奖学金的价值并不在金额多少,而在于荣誉规格,在于为获选者打开了一道通往事业成功的大门和机会。为此,每年该基金会都会额外资助获选者到国外著名大学去交流学习,以及举办当前各界社会精英亲自辅导的暑期学习班之类的活动。
仔细阅读了解了这一切以后,我们对德国的奖学金制度有了刮目相看的全面了解。想当年,虽然我们也是奖学金生,但由于是来自第三世界的博士生,享受的奖学金大大高于今天生活在富裕环境下的女儿。然而,凭心而论,谈学习实力和成绩,女儿远远在太太与我之上。所以如果您今后仅以奖学金的金额多少来衡量德国学生学习是否成功努力,难免不会犯下主观错误。
- 关键字搜索:
-
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