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尴尬
外地朋友到了上海,少不了陪同游览观光。这我不担心,因为我们这个城市可以说在硬件上是一流的,外滩、博物馆、大剧院、东方明珠、再仰望金茂凯悦,我作为主人,的确有自豪感。所以,有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告诉我,上海可以说是东方的曼哈顿了。可是,自豪之余,尴尬也接踵而来。主要有二:首先是铜板的问题。东方明珠、金茂大厦是要登高远眺的,但门票就要每人50元,四个人两处一登高,就花了我四百元;更惊心动魄的是有一次一位朋友提出要在上海大剧院“过把瘾”,我连忙联系票,当时,正好有百老汇歌舞剧的演出,乐坏了我的朋友,但门票让我晕了,每张票在1000元-2000元之间。朋友似乎看出了我的尴尬,掏出了皮夹子。“这不是在损我吗?”我“毫不犹豫”地掏出信用卡,一拉,三个人的四千五百元的票价就这样在几秒钟里悄悄地被掠夺了!那天晚上,我的两位朋友,到底艺术细胞比我多,满脸微笑地享受完了“百老汇”的味道,我除了似懂非懂地“欣赏”,更折磨我的是那几千元钱,这可以买多少东西啊!但我不能表现出来,还得跟着鼓掌,折磨人哪!
尴尬其二:上海成了一个很会打扮的贵妇人,因为,我们虽然有着世界一流的建筑、博物馆、歌剧院,还有两个先进的国际飞机场,磁悬俘列车,数条轨道交通。但我们的软件不知怎么的还是跟不上。就像我们进了大剧院,用千元的价钱,踏上红地毯,买的就是这么个珍贵的感觉。至于剧院的舞台上演的是什么内容,那是次要的。就如我们这位“贵妇人”,可惜她读书不多,因为怕言语乏味,所以不敢随便开口,怕露了底。那怎么才能让这贵妇人成为一位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呢?那可得从基础做起。
广州、北京这南北两地似乎都稳定地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班底。北京的文艺圈子向来活跃,很多人都愿意来到天子脚下,展示自己的才华。大家数得出来的歌手、作曲家、导演、明星,都以落籍北京为终极目的。很少有人说,我要到上海去发展我的演艺事业。为什么?因为上海不具备这方面的养分。但是,他们却跑到上海走穴,赚钱,乐此不疲,因为这儿有最好的市场和消费群。所以,我们上海并不缺硬件,但就是搞不起属于自己的内容。广州基本上被香港同化。广东话有广东话的地盘。广东人十分明白,与其要打入北京的圈子,还不如在自己的家里称主。因而,以广东文化为首的南方文化圈子,颇满足于现状。而广东的硬件设施,亦开始追赶上海、北京,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局面。
目前处境最难、最尴尬的,还是上海。
- 关键字搜索:
-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