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逸事:找座
小学、中学,一直到现在埋首书海准备博士论文,我除了在大学毕业后短暂地工作过几年之外,其余时间都是个全职的学生。既是学生,且自诩是个用功的学生,我总爱为自己找几个读书的好去处。小时候在乡下读书,夏日里喜欢到田埂边晨读,随年龄渐长,需要背的东西越来越少,慢慢地我不再对户外读书情有独钟。来到美国后倒常见在露天看书的学生;偶尔也有一帮人围坐在草地上讨论问题;天气晴好的日子,便有学生怂恿老师把课堂搬到外面;在特别风和日丽的日子,捣蛋的学生甚至干脆拉响大楼火警警笛,让大家都出去享受阳光。但我总怀疑户外学习的效果,以为他们主要目的是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在复旦上大学时,没有课的教室是大家自修的好地方。但教室少,座位比较紧张,常常需要下课后拿本练习薄去占晚自习的座位。尤其是期末大考的时候,从一楼到四楼找不到一个可以坐的位置的事情也会发生。
来到美国读研究生,对一间间灯火通明、空无一人的教室却不再能有非分之想。美国大学的教室并不兼作自习室,学生们大都宁可在熙来攘往的过道摊开作业本席地而坐,也鲜有去空教室占一席之地的。我初入乡时不随俗,有一天随便找了间空教室便坐下来看书。等我出来时才发现一群学生等在外面已多时,他们要在这里上课,但里面有人,所以只好耐心等待。这件事后我便不再觊觎空教室。
那么去图书馆吧。图书馆满是高大的书架,把人都比得渺小了;那强烈的灯光又给人置身战场的感觉,让人不由自主地提起精神拼命工作,所以每回出来都已疲惫不堪了。每当需要全神贯注思考一些既繁且难的问题时,我总爱在图书馆的这一片肃杀中面壁而坐。但图书馆纵有千好万好,一到节假日就关门,以美国节假日之多,这确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为此我特地上书校方,呼吁开放更多自修场所。回函倒是马上来了,首先感谢您对改善学校教育条件的建议,但是……
无奈之余,我的书桌搬到了咖啡馆、快餐店。过去我光顾这里只为提提神或是解决饥饿问题,虽然也常见摊了一桌子书本作业在那里用功的人,我总怕环境嘈杂,难有效率,但几次尝试下来,我发现效果不错。这里气氛松弛,偶有人声,不再有图书馆与世隔绝的感觉。多了一份归属感,思路也容易开阔起来。怪不得我有个教授不愿去办公室,不愿去图书馆,偏偏要到麦当劳写他的论文。我坐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一边喝着饮料,一边构思自己的文章,感到与书为伍也是一种生活,而且,是一种很好的生活。
- 关键字搜索:
-
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