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女人流行到胭脂路挑布做衣穿

 前往武昌胭脂路时,心中涌动的是对老武昌市井生活的向往。

  据说10多年前的胭脂路才是老武汉人的天堂:如蛛网般密布的小巷、人流和美味小吃……街口有几家布匹店,还有那摆在竹床上卖的既便宜又好看的零头布,一如老武汉人的特质,纯朴、祥和、实在。

  时光如梭,转眼间--胭脂路,这个名字令人产生遐想的街巷,变成了一个本土时尚的标签。

  经过重新打造后的胭脂路有个好听的名字:胭脂山衣坊。在越来越紧张的都市节奏下,它为忙碌的武汉人制造了一片古典的幻觉:徜徉在街边颇具西洋风味的罗马柱廊,观赏紧邻的卖布的布庄、做衣服的衣坊、绣坊,随心所欲地走走停停,累了,坐在街边木椅上看来来往往的女人和老外,他们都是来挑布做衣服的。

  到胭脂路挑布做衣,是时下武汉最真实、流行的生活表情之一。

         

挑布从色彩开始

  据说,当中国人对色彩的概念还未达到今天那么强烈的时候,这家“伊笛色彩工作室”就已经存在了。而现在这家店摆明了就是在做色彩的生意:鲜艳的七彩纱带从墙上飘进你的视野,旁边的玻璃房、玻璃柜闪着晶莹剔透的光芒,顿时把人带入童话般的七彩世界。

  二楼房间也显得很有特点:大厅和房间的墙面、沙发、工作台,以至于小到电脑的音响,都是由玫瑰红和白色作主色调,与简洁、明快的室内布局相衬,热烈中散发出几分妩媚。一打听,这些漂亮的色彩出自于武汉第一个色彩顾问伊卉之手。  环视四周,来此光顾的清一色是爱美女性,有很多年轻人,也不乏中老年女性的身影。顾客坐在工作台上,工作人员用特别的彩色布衬在顾客的下巴下不停地轮换,以测出顾客的面部肤色属于春、夏、秋、冬四季中的哪一季,再根据顾客的身材特征,找到其穿衣服的最佳款式和风格。

白领丽人不要和别人“撞衫”

  胭脂路上不可不去的地方有几处,“金鸣”便是一家。据说,这家店在当地小有名气,吸引了司门口周围的一大批白领丽人,以女教师、女医生、女公务员居多。

  小店里划分为两部分,外面的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成衣,里面放了张大桌子,桌子上摆着各种裁剪书,顾客可选定书里的衣服款式量身定做。站在桌边的裁缝师傅不停地忙着给顾客量尺寸,顾客也笑眯眯不紧不慢地配合着做转身的动作。

  其实,要穿衣去商场买成衣就行了,为何还要如此麻烦地做呢?

  “一点都不麻烦,做衣服的乐趣大着呢!”正在量身材的是武昌区委的一名女公务员,年约40的她说,穿衣服要穿得与众不同,功夫都在“做”上,这是最考验穿衣人的生活水准和品位的事。从挑选衣服样子、布料子到在哪家裁剪,真得费番心思呢!一件衣服做好了,就像一件工艺品完了工,而且永远不会发生跟别人“撞衫”的危险!

  对生活忙碌的白领丽人来说,为自己做上一件钟意的衣服,这里缝缝、那里剪剪等细节说上半天,时光在嘴边一点点流逝,也许享受的就是这么一点悠闲的情趣呢。

洋人把挑布做衣

看成高级时尚

  无论何时,胭脂路上总少不了金发碧眼老外的背影,这几乎成为胭脂路的一道独特风景。一对法国夫妇--天昌布庄的常客,推着婴儿车来逛街了。

  妻子拿着法汉对照的字典,手指着字典中的汉字与天昌的服务员聊了起来,原来,不久前她做了几件衣服,今天是来逛街,顺便问问做好了没有。

  随着她的目光发现,这里的衣料子大多是市面上看不到的,就拿香云纱来说吧,这里就有10余种之多,既有显得素雅的灰底土黄小花料子,也有显得富贵的黑底上起暗绿红花料子,而灰黄相夹的纯色面料,更给人以无限遐思。

  据说,天昌布庄是胭脂路上的老字号布庄了,以售卖面料独特的布料著名,虽然做一件衣服并不比大商场便宜,但前来光顾的顾客还是络绎不绝。

  布庄的工作人员说,他们的主要顾客还是武汉本地人,但居住在武汉的洋人都喜欢来这里买布做衣。买一块中国传统布料,比照着传统式样做一件旗袍,也许对中国人来说觉得很普通,甚至觉得他们挑的式样很老土,但他们会感觉很浪漫,把挑布做衣看作是非常高级、非常时尚的一件事。

●知多一点

胭脂山衣坊地处胭脂路,南接民主路,北临粮道街,全长280米,因穿过胭脂山而得名。

  经过近30年的发展,胭脂路成为经营商户达270余户,年销售额达4500万元,从业人数近600人,年人流量200万人次,在武汉三镇颇有名气的以零售、批发、服装加工一条龙服务为主体的布匹服饰市场。打造一新的胭脂山衣坊,充分体现其“海派面料、京派色彩、汉派设计”的特色,成为武汉三镇首屈一指的服饰文化街。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