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抓狂”的假新闻

中国人生活中的“假”字是越来越多了:假酒、假药、假合同、假感情、假新闻……种类繁多,多得甚至让人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最近几年,每到年末,总有好事者或媒体总结出个十大系列来。在这十大系列当中,我们很少听说有十大假酒、假药的,倒是“十大假新闻”的排行榜,已经屡见不鲜。

  可见假新闻的数量是越来越多,市场是越来越大。


  比如最近的“蔡小飞自杀事件”--这个蔡小飞据说是个18岁的“少年作家”,在他14岁时,就写出了轰动上海文坛的作品。在今年的天津高考中,他写了一篇“高考反文”,却获得了满分;但是在6月20日那天,这个才华横溢的“少年作家”却因女友变心,而在天津某宾馆跳楼自杀。这件事经过北京某媒体报道后,迅速在网上流传了开去,一时间,对“少年作家”的惋惜之声充斥网络。还有一些人借此事件对高考制度展开了抨击,因为从“少年作家”满分作文的内容来看,真正害死他的是高考制度。


  但是,所谓的“蔡小飞自杀事件”,现在已经被若干媒体证明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然而人们的同情心已经泼出去了,现在却要生生地收回来,多少显得有些尴尬,不过感到更尴尬的应该是媒体--除了不经核实事情真相就报道的媒体外,那些调查“假新闻”疑点和出炉经过的媒体,也应该感到尴尬--这不是“假新闻”在为新闻界提供新闻素材么?


  “蔡小飞自杀事件”也许是恶作剧,也许是恶意炒作,不过我想这件事会像一阵烟那样,很快地就从网络上消失。但此事绝对有资格参加年终的“十大假新闻”评选。


  按理说,在传媒资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但事实上恰恰相反,很多人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渐渐失去了判断力,因此,哪怕有明显“瑕纰”的“假新闻”,也会受到众人的“追捧”。而媒体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也会时不时造些“假新闻”出来。在所有“假新闻”当中,娱乐新闻占的比重无疑是最大的,媒体却不把娱乐类“假新闻”称为“假新闻”,而是美名其曰“娱乐八卦”。


呵呵,新闻也是产品嘛,假酒、假药可以在市场上销售,凭什么不让“假新闻”在市场上销售呢?再退一万步来说,历史书上写的东西都有假的呢,何况新闻媒体呢?--这些“说辞”倒也不是我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根据平时的耳闻目睹,“逻辑推理”出来的。


本来“假新闻”的出处,也只有传统的新闻媒体,但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难免会让一些好事之徒利用网络之便,制造些“假新闻”出来。有些“假新闻”说白了也就是愚人节时的笑话,谓之“愚乐民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有些“假新闻”却是“别有用心”,谓之“愚弄民众”,比如那个蔡小飞,就有“愚弄民众”的嫌疑。


其实,“蔡小飞自杀事件”影响力的罪魁祸首,当然是互联网。互联网在2005年,已经让我们充分见识了它巨大的炒作和传播威力,不久前的芙蓉姐姐,简直就是一个在互联网上一夜成名的神话。


然而,“假新闻”往往是互联网的亲戚,因为眼球是互联网最看重的东西,而“假新闻”一般都具备“眼球”。于是,在借助了互联网力量后的、形形色色的“假新闻”面前,失去了独立思想和判断力的人们,就只好在显示器面前“抓狂”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