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为什么农村的大学生写不出《乡村八记》?

 2005-08-15 20:1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今年春节前深入太行山区实地了解中国农村的真实情况,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一份名为《乡村八记》的4万字调查报告。温家宝总理在看过《乡村八记》后,在复信中写到:"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
李强怀抱着对国家与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表现了一个年轻学子应有的勤奋、踏实的作风和认真了解农村、了解国情的科学态度,确实值得赞许。可是,笔者注意到,作者李强其实是一个从小在山西城市中长大的学生,他撰写农村调查报告的初衷也是在于,此前对农村的了解主要来自媒体、文学作品和亲戚的转述,而这次,他选择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真实的农村。

为什么《乡村八记》会是出自一名城市大学生之手,按理说,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大学生对他们的家乡了解地更多,有更大的发言权,他们更有理由写出这份4万字的农村调查报告。可是,我们遗憾地看到现实中大学生关于农村的调查报告、论文等少之又少,与在校大学生的数量简直不成比例,而这份震撼大学校园的调查报告却是由从小在城市中成长的大学生撰写,更应令我们反思:写出《乡村八记》的为什么不是农村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缘何在农村话语中缺位?

对此,清华大学李子奈教授认为,"农村来的学生因为一直忙于求学,大多也对农村实际情况知之甚少"。笔者认为,求学与实践并不矛盾,古语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知道躲在象牙塔中读"死书"的大学生怎能说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呢?何况,对于农村的大学生来讲,关于农村的种种情况就在自己的身边,无需行万里路,"知之甚少"实在说不过去。

农村学子对家乡、对农村的"熟视无睹",反映了长期以来城市农村二元分治下人们的真实心态。农村在很多城市人眼中代表着贫穷与愚昧,而农村的父母也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长大了做"城里人"。农村大学生作为农村的精英,比起同龄的伙伴们更有可能幸运地完成从"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跨越,从而彻底摆脱那种头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因此,虽然他们根在农村,心却早已远离了那片养育他的黄土地,眼前所见已是繁华的都市。农村大学生对于城市的热情、向往,使得他们选择了对待家乡的冷漠,他们当中的有些人甚至不愿提及自己的出身,因为是来自农村的孩子而自卑,我们怎样能指望他们沉下心来写出诸如《乡村八记》的文章呢?

我们常常说中国九亿农民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表现之一就是中国农民缺少其应有的话语权,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权利需求,而话语权的缺失又进一步造成了农民的弱势,以致造成恶性循环。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民们自身素质的局限,难以进行"话语转换",不能系统地、有效地并通过合理途径来表达观点、声张权利、寻求救济。农村的大学生作为农村中同龄人的佼佼者,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理应在改变农民、农村"弱势地位"的道路中承担多一份责任,为三农问题鼓与呼,为父老乡亲们谋福利。

随着大山里走出来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农村大学生群体更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拧成一股绳,集体发出农村的声音。"自助者天助",农村仅仅依靠少数热心的学者为之奔走显然是不够的,如果连大山里优秀的儿女们都抛弃了那片黄土地、远离了家乡父老,不知是农村的不幸,还是整个中国的悲哀。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