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幽默

第一个将Humor译为“幽默”的人是林语堂,他本人行事为人深具幽默感。林语堂认为“幽默的人生观是真实的、宽容的、同情的人生观。”

中国人是比较不重视幽默的民族,从小到大的教育里,父母师长都教我们要“庄重”、“认真”;主因是中国传统的礼教文化,强调“君子不重则不威”。

反观,美国人可以不在意别人骂他顽固、奸诈、无赖,但却无法忍受“没有幽默感”的批评。美国文化里,“没有幽默感”一词似乎与做人失败、不受欢迎、令人讨厌……等词并列。

麦克阿瑟将军在为儿子所写的祈祷文中,除了求神赐他儿子“在软弱时能自强不屈;在畏惧时能勇敢面对自己;在诚实的失败中能够坚毅不拔;胜利时又能谦逊温和” 外,还祈求上帝赐给他“充份的幽默感”(And after all these things are his, add, I pray, enough of a sense of humor, so that he may always be serious , yet never forget take himself too seriously.)。由此更能窥见,幽默在西方社会中被赋予的崇高价值与肯定。

不论你是否喜欢马英九,倒是可以学习一些说话的技巧:马英九的语言,堪称台湾社会的一股清流。

听马英九说话,他很少会声嘶力竭地呐喊,总是不疾不徐,清楚而完整地表达他想说的事情。政大法律系教授苏永钦,是马英九的老友兼老同学,他用一个英文字, Witty(机智隽永的),来形容马英九的口才,可以说是十分贴切。

懂得有技巧地介绍自己,一直是马英九的专长,一个马英九自己常常津津乐道的例子,就是他和前英国首相柴契尔夫人的见面。时间是1987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 “国际民主联盟IDU”党魁大会中马英九有机会和英国首相柴契尔夫人做短暂的交谈。马英九左右观察,当时在场的人很多,他势必不可能多谈什么,心思细密的他心想,在那么有限的时间里,该用什么开场白才会让她对我印象深刻呢?

当马英九有机会向柴契尔夫人握手时,他就开门见山地说:“柴契尔夫人,我来自台湾,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这一句话,果然就钓住了她的好奇心,柴契尔夫人当然要追问是什么问题。马英九回答:“我们现在外汇存底高达七百五十亿美元,不知道该如何使用?”

本身也带有几分英式幽默感的柴契尔夫人,听出话中的俏皮味,于是也很幽默地说:“那你们可以拿到伦敦,请专业人士帮你们运用。”一来一往,话题就打开了。

马英九的机智、幽默,因人而不同,效果更好。

1985年,他和布希副总统见面,就开了另一种玩笑:“副总统先生,虽然你是耶鲁这种大学出身的,不过你做得还算不错( Yo u've done well in spite of your Yale background.)”

这是一种美式幽默,听在美国人耳里,特别受用。因为在美国,人人都知道,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学生,都是一流的资优生,常常暗中较劲,口头上,总是喜欢互相消遣对方。所以布希副总统一听就领会了,笑问马英九:“是不是从哈佛大学出身的(Did you go to Harvard ?)?”马英九点头,两人相视大笑。

巧妙地强调自己和对方的特点,就是为对方制造认识你的机会,并藉着轻松的气氛,缩短彼此的距离。

口才其实是一种表达技巧。马英九说,一般人在表情达意上最大的障碍就是口齿不清。口齿不清并不一定代表发音不清楚。马英九以林洋港先生为例,林洋港的发音虽不是字正腔圆的标准国语,但是总是能一个字、一个字把话说清楚。有一次林洋港先生接受质询,立委说:“我们的法令多如牛毛。”林洋港就不愠不火地回答: “可是在我们乡下,牛毛多的牛才是好牛。”引起不少笑声。

马英九的好口才,让他在各种场合都能表现得宜。在轻松的场合,他更是擅长带动气氛。这一天晚上,马英九和歌手李玟在一个颁奖典礼见面。政治小天王遇上流行乐坛天后,马英九自称是李玟的忠实歌迷,逗得李玟很开心。李玟笑道:“市长这么捧场,那我想要帮台北市民做一件事,来回报马市长。”

马英九认真地想了想:“只要妳以后在歌词里,记得宣导酒后不驾车、垃圾要分类就好了。”台下的观众、媒体记者听了都哈哈大笑。

风趣、优雅、隽永,这就是马英九的“Witty”,一开口,就让人如沐春风,也为自己赢得许多机会。

本文留言

作者作者:巫石吉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