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时报:中国虽有审计为何官员仍屡审屡犯?
(亚洲时报记者垚远9月29日撰文)中国审计署28日公布了外交部、发展改革委等32个部门单位200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这次审计发现的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虚报多领预算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乱收费等问题,这也是近年来屡审屡犯的主要问题。事实证明,尽管2004年中国刮起了一场“审计风暴”,审计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经审计曝光的问题就依然难以解决。有分析指出,审计体制本身的漏洞是问题根本所在,现行审计体制下审计工作缺乏长效机制保障其成效。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审计署28日发布了今年第3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了外交部、发展改革委等32个部门单位200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发现,上述部门单位在2004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需要加以纠正和改进的问题。其中包括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虚报多领预算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乱收费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审计署已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提出了整改建议。上述部门单位也表示,将认真进行整改。
据报道,这32个部门单位是: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物资储备局、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资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品质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法学会。
涉及数目依然触目惊心,其中,2003年至2004年,卫生部所属卫生监督中心未经批准,动用其管理的健康相关产品评审专案结存资金191.83万元,购置帕萨特等轿车6辆、别克面包车1辆;财政部批复了商务部一项高达6亿元的基金支出预算,而实际支出只有4050万元,仅为预算批复数的6.75%;审计发现教育部门乱收费情况最为严重,2003年至2004年,教育部一些所属单位未经批准自行收费1.54亿元,其中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向各地主考单位归集英语四六级考试费1.4亿元2004年;此外,审计也发现民航总局、体育总局等部门或其所属单位存在着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新华社有关报导中表示,这一次审计结果曝光的问题也是近年来屡审屡犯的主要问题。
在此之前,2004年中国审计署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审计风暴曾受到普遍关注,中国百姓更就此对审计署寄予厚望,甚至认为审计署等同于香港的廉政公署,希冀中国中央政府能籍此机会好好整顿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官员的歪风和种种腐败现象,不过令人大失所望的是一轮风暴过后却并无下文,审计曝光的种种问题并未就此得到解决。
风暴”刮出问题款项多多,却似乎很少刮倒问题人物,舆论对于“审计风暴”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大为不满,有国内媒体就提出批评,从1996年国家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计报告以来,榜上有名者有多少因此乌纱落地,有多少照旧平步青云,其实都可以轻松地从新闻旧报中确查统计,面对巨额公款被侵吞、挥霍、挪用,小说负有管治之责、大说执掌决策甚至涉嫌参与的部门责任人,几乎是既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也无需承担领导责任。而时至 2005年betway体育手机网 一轮的“审计风暴”,张榜之后余音微弱,多数部门都以把关不严检讨过关。
为什么是刮风暴而不是长效机制?审计风暴之后为何没下文?”公众发出的疑问矛头直指审计体制本身,由于体制局限,审计署显然难以背负太高期望,在审计风暴中被大众所熟知的审计署,也在审计风暴中暴露出众多的体制性矛盾。中国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较早前就坦承,经济责任审计不是万能的,它只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手段之一,不能简单地把经济责任审计等同于惩治腐败,经济责任审计只是对干部进行考察的方法之一,不能夸大它的作用。
事实上,在现行中国审计体制下,审计署依然只能发现问题,却无力解决问题,尽管舆论要求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有关审计法规去保障并强化审计成效,不过由于其中涉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中央各部委之间的权力平衡状态,则必然会引起一番角力。
较早前,9月7日举行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修正案(草案)》经讨论并原则通过,决定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不过,此前外界热议的变现行行政型审计体制为立法型审计体制,审计机关垂直管理等问题并没有在修正案中有所体现,而增强审计机关独立性等问题也仅是略有呼应。这次审计法修正案中,几乎没有触动审计体制。
- 关键字搜索:
-
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