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分析:互联网民主力量引反弹 《九评》受中国关注 “九评”二字的网站中90%被封锁

在当今的中国大陆,互联网上言论日趋活跃,越来越多的资讯通过新媒体传播。随着新媒体对中国政治局势影响越来越显著,当局开始不遗余力地封杀“负面”言论和信息。

以互联网和数码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机遇,但却给当局的言论控制带来挑战,也使中国共产党这个执政党以及中国政府的封闭式管理产生难题。

严密控制

中国政府采用思科、北方电讯、Sun、3COM和微软等西方大公司提供的技术来封锁网络,并命令网路公司帮助政府过滤“敏感”言论。据专家称,网路控制部门过滤的“关键字”多达1,000到1,500个。

微软在中国的MSN博客空间设置了筛检程式,Google此前在其新闻频道的中国大陆版上也拿掉了被中国政府封闭网站内容的存档。雅虎中国更被指帮助中国当局调查网上异见人士。

早在今年4月,由哈佛法学院、康桥大学和多伦多大学共同组建的“开放网路促进会”(OpenNet Initiative)就发表了一份关于中国网路封锁的研究报告。报告称:“中国的网路过滤系统是全世界最发达的。比起其他有些国家的类似系统,中国的网路过滤范围广,手法细致,并且效果显著。整个制度包括多层次的法律限制和技术控制,牵扯到众多的国家机构,以及成千上万的政府职员和企业员工。”

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封锁了大部分提及法轮功、“六四”事件或异议政治团体的网站。海外中文报纸《大纪元》去年底刊登的《九评共产党》系列社论显然也受到中国政府的关注。报告说,提及“九评”二字的网站中,有90%被封锁。《大纪元》正在鼓励中共党员退党,并表示已经有460多万党团员在网上声明退出。

政府网站和网评员

香港城市大学的李金铨教授评论说:“尽管官方进行了全面和强有力的控制,但根本不可能达到完全控制的程度。”

因此,除了被动地封网之外,中国政府也大力发展官方网站,大搞网上宣传。李教授说,中国全部网站的10%是由政府直接建立和经营的,各级政府共建立了150多个主要新闻网站。

为了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动权,中国政府还成立了一支专职的“网上评论员”队伍。据广州《南方周末》5月19日报道,这些网评员虽是拿政府工资的专职人员,却装作普通网友在网上发言,试图以非官方的面目引导网上舆论。到去年年底为止,北京已经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27名网路评论员。

民族主义

但互联网在舆论阵地上的作用应该说还没有完全被中国当局所左右。政府对这个发展趋势感到忧虑,担心共产党会失去对大众舆论的主导和控制权,所亦千方百计阻止所谓“有害资讯”。

今年春季席卷全国的反日示威活动显示了新媒体的政治动员能力。4月份,中国政府禁止正式媒体报道反日示威,但是游行组织者利用网上BBS、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出资讯,鼓励民众参加游行,并通知游行路线。

在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和2000年美军侦察机和中国战斗机在南海上空相撞事件中,互联网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新媒体对中国政治的影响早已引起学界注意。李金铨教授分析说,利用互联网进行民间动员的事例大部分都和民族主义有关,因为中国网民大多是居住在城市的学生和年轻的职业人士。这些人一般都对严肃政治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他们唯一感兴趣的政治话题就是民族主义。

言论平台

但是,网上言论对国内政治的影响也决不能忽视。2003年,当官方媒体对萨斯(中国官方至今还将其婉称为“非典”)大爆发一声不吭时,中国大部分民众是通过手机短信和网上传言得知疫情的。

也是在2003年,大学毕业生孙志刚被打死在广州一家收容所里。网民对这起惨案作出了极端愤怒的反应,最后政府被迫废除已实行多年的所谓“收容遣返制度”。

澳门大学传媒学者吴枚评论说:“中文BBS已经演变成一个独特的平台,在全球华人社区中传播资讯,分享公众言论。”

政治动员力量

在传统媒体受政府控制的情况下,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新媒体的兴起,为中国民众开创了新的民间沟通渠道和组织资源。但是,在目前受到严密监控的网路环境中,新媒体影响政治形势的作用仍然受到很大限制。

在英国卡地夫大学研究中国互联网的学者认为,如果关注政治问题的中国网民,尤其是那些来自弱势群体的人士,不断利用网路表达自己的诉求,他们最终有可能“重塑大陆的公民社会和政治文化”。

但是学者们也指出,在现阶段,大多数中国公民仍然没有能力参与网上的公众讨论。李金铨教授也对新媒体的政治影响力有所保留。他说:“资讯的流通可能会激发压抑已久的不满情绪,从而引发一场运动。但是如果没有组织,这样的运动将很难维持。”

中国的互联网和新媒体正在蹒跚而行。

BBC中文网报道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