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听说就在不久前,一名十三岁的女孩也死了,除了苍白的呐喊外,我似乎感受不到悲伤。
对于巴金老人,我了解的不是很多,但在我印象中,巴老应该百岁有余吧,这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属于长寿者,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按照中国农村风俗,活到一定的寿命的老人归西,当属“白喜”,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毕竟,人总是要死的,在有生之年,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死了当无遗憾可言,那么就祝巴老一路走好,在天堂之上与夫人再度团聚,共享安定吧。
北京的女孩也死了,但不是老死的,是被人活活掐死的!她仅有十三岁,生命刚刚开始,暂以100岁计算,小女孩还有足足90年的生命,或许将来她也可以成为中国一代文豪,和巴老一样爱到国人的敬仰和爱戴。
但她死了,死得冤,死得让人心痛!
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孩子。
一个是名人,一个是百姓。
名人死了,我们通常会说是“逝世”,百姓死了,那就是死了,一种医学上的死亡,简单而明了。
对于巴老,在活着的时候,我们没有过多的想起他,虽然他诠释了中国文人的良心,为中国文坛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从这一点来说,巴金是一面旗帜,是值得每个有正义感中国人所怀念的。有一篇帖子说的很好,巴金的时代离我们似乎遥远了,我们已经记不起巴金是谁,他写过什么样的作品?这一点也不奇怪,巴金也不一定期望国人能够把他牢记于心,他只是做自己该做的事,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
既然如此,巴金死了,为何苍茫大地,一片哀痛之声?我们到底为何如此沉痛?
在巴金去逝之前,我听不到任何有关巴金的消息,巴金已经老了,老得连笔都拿不动。
那么,当巴金离去的时候,我们的眼泪便显得虚伪和浑浊,我们虽然哭了,但却更象是在演戏,演给自己看,演给别人看,以证明自己是多么的热爱文学,热爱正义。
而正是在这种正义的背后,小女孩的死将这种正义击得粉粹。
我们通常将这种被邪恶扼杀的生命归推给法律,而不会从它背后寻找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人们看来,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人死,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该死还是不该死。
于是有人在面对谴责的时候,一方面为死去的女孩挤出几滴眼泪,一方面又为郐子手辩护几句,在他们眼中,杀人者偿命,不杀人者自清,一命抵一命是最合理的结局,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平静。
我一直认为一人生病,众人吃药是预防的有效方法,因为有结病是可以传染的,一人犯法,众人受责何尝不是如此?因为思想一样可以传染,小女孩的死固然是一人造成,但它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凶手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职业,一个群体所暴露出来的弊病,如果不从中汲取教训,谁又能保证会有下一个悲剧的发生?
就如同在一锅饭中出现了一粒老鼠屎,谁能做到将它拾出来,然后毫无感觉地将一锅饭津津有味地吃进肚子里?
我并非是说巴金的死我们应该无动于衷,我搞不明白的是,同样的是生命,为何我们的反应竟然如此截然不同?我们纵然有理由将巴老的生命留住,难道我们就不该斩断扼杀女孩的手么?
死去的喊不醒,活着的还会被掐死!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死去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