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后来居上,跑到中国前面,令业内不少专家深感疑惑。
雪佛龙再次打击中海油
西澳大利亚州一向以资源富有著称,其中天然气储量名列全球前十位,占7%。GORGON项目就建在此地。
据悉,在东京瓦斯尚未染指此项目前,中国海油及其旗下的中海油就挥师来到西澳大利亚州,与GORGON项目持有者进行积极斡旋,力争在获取气源的同时,能够像此前运作西北大陆架(NW S)项目一样再次拿到上游开发的权益。而更重要的是使该项目成为以供应中国为基础的项目,从而使中国对这个澳大利亚最大的LNG项目拥有优先权。
GORGON项目一期将建有两条LNG生产线,每条产能为500万吨,由三家国际石油巨头共同持有,其中壳牌和艾克森美孚各占25%股权,雪佛龙占50%股权。
记者注意到,2003年10月,中海油掌门人傅成玉总经理随中国领导人出访澳洲时,在当地与GORGON项目合作方签署了一个为期25年购买总计1亿吨液化天然气的意向协议,合同金额高达210亿美元。据悉,中海油为此将获得GORGON项目1/8的权益。
此后两年,GORGON项目的续谈一直未果。而有关雪佛龙不肯让步、日本趁火打劫的消息,则不断被中外媒体见诸报端。而此番东京瓦斯率先签约一事浮出水面后,业界似乎有了一致的说法---雪佛龙再次打击中海油。
雪佛龙打击也罢,没有打击也罢,在这里可以先放下不论。记者倒是认为,在过去的两三年,中国沿海地区虽然出现了近20个新的LNG项目,但尚未在全球签约新的LNG气源,而在此期间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中国台湾却都分别获得了新的LNG气源。看起来时下中国遵循的包括“以市场换资源”的LNG运作政策和相关模式值得商榷。
国际LNG市场风云突变
2006年在中国可被称之为液化天然气年。因为国内第一个LNG项目在广东正式投入运行,并首次使用来自澳大利亚NW S项目提供的气源。而先前中海油以3.2亿美元购买西北大陆架项目上游储量约5%的权益堪称全球LNG收购案的最佳典范。
NW S项目股东包括壳牌、BP、雪佛龙、三菱三井、伍德赛和必和必拓等6家企业。按照协议,中海油从与NW S项目股东组成新的名为中国LNG合营项目,负责向广东项目供气,其中中海油拥有25%的股权、NW S的6家股东各占12.5%股权。这使中海油获得了相当于NW S项目5.3%的油气资源。至少取得约1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而取得的天然气份额及相关液体相当于2.10亿桶油当量左右。此外拥有NW S项目内合资实体---中国液化天然气合资企业25%的股权,获得特定生产许可证、租赁所有权及勘探许可证大约5.3%的权益。
据悉,目前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LNG买家,LNG来自8个国家的十几个项目。近年来油价高涨,而NW S项目LNG到日本的价格始终低于日本平均到岸价,与最高价格之差有时超过每百万英热单位2美元。所以日本自然很不愿意看到如此项目的相当一部分气源被中国买去。
而在当时,尽管东京瓦斯有着特殊的身份---既是NW S项目的股东又是NW S项目的第一大买家,但也只能够忍气吞声看着中海油先拿到气源再拿走股权。记者以为,当时由于日本经济尚未复苏,LNG需求还未增长,使其最终无力阻止NW S项目与中海油的成交。
时间飞逝。从2002年到2005年,日本经济大面积复苏,出现对LNG新的需求和对其传统供气方印尼的担心且把印尼到期的合同转向它国;而更为关键的是美国的大量杀入,加速改变了全球LNG市场的走向。
转眼间,LNG从地区市场裂变为全球市场,从买方市场改变为卖方市场。而在买方市场,以买方购买者选择供应商卖方为主;而在卖方市场,以供应商卖方选择购买者买方为主,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而当国际LNG市场由买方转为卖方时,必须相应作出符合卖方市场的策略。
此次日本一举拿下GORGON项目,海外媒体评论指出,赢在于东京瓦斯是用市场价格来购买,输在于中海油只是尝试市场价格。据海外媒体披露,日本出价7 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中国出价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而此当时,国际美国期货市场天然气价格飙升为12至1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 关键字搜索:
- 日本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