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形象”? 评《公益时报》主编被撤职事件
《公益时报》主编陈杰人先生因为在该报2006年2月7日发表批评“中国政府网”英文版有关教育方面存在的大量错误的深度报道文章--《高校教师“炮轰” 中国政府网英文版》(记者:程芬)而被撤职。陈主编被撤职的主要理由,在8日该社名为“办报思路和导向出现严重错误”的“批斗会”上,据说“报社领导指出,有关批评政府网英文翻译错误的报道,已经被上级勒令从网上撤下,国务院办公厅还因此致电《公益时报》主管部门--民政部,称该报道‘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形象’。”[1]新闻从业人士,若因言而获罪,似乎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是,像《公益时报》这样,因为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政府网”的一篇客观中立、实事求是的深度报道,居然被上纲上线为“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影响”,可谓匪夷所思,莫名其妙。
首先,我善意地怀疑:这里“报社领导”转达的所谓“国务院办公厅”之说,可能是夸大其辞。想想看,堂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国务院办公厅”,举国之下,四海之内,千头万绪,日理万机,怎么可能闲来无聊到关注小小的《公益时报》的这样一篇专业性很强的报道文字?
其次,基于上述揣度,我不大相信我们中央人民政府的“国务院办公厅”会把手深得这么长。那么,是不是有可能在该“办公厅”工作的个别人(比如主管“中国政府网”的某负责人),打着“国务院办公厅”的大旗,仗势压人?现在的世道做事,说来也真是奇怪得很:不是下公文,甚至连任何书面文字都不留下,只是来一个电话,口头转达,到头来,空口一说,查无实据。从依法行政的角度看,这是存在巨大的证据黑洞的。
再次,还有一种可能,因为“中国政府网”的直接维护者是国务院办公厅下属分支机构,因此也不能排除该网站的工作人员狐假虎威,以该办公厅的名号直接打个电话给《公益时报》的主管部门。
最后,退一步,哪怕确实是国务院办公厅“致电《公益时报》主管部门--民政部”,那么所谓该“报道‘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形象’”的说法就站得住脚吗?回答是否定的。
第一,《公益时报》发表的深度报道--《高校教师“炮轰”中国政府网英文版》,其主要内容是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黄卫峰博士批评“中国政府网”英文版中《中国教育工作发展状况》中存在的低级错误、汉语思维影响、语法错误、词态错误、定冠词使用不当、标点符号不妥等毛病。黄博士认为:中国政府网存在“许多死译、硬译的情况,中式英语现象严重;英语语法问题不少;句式单调,不符合英语注重变化的特点;没有从篇章的角度进行处理,结果出现大量表达累赘的情况,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也不够。”因此,有关译文“不能算合格”。”
事实上,“中国政府网”的英文表达问题,远比一般人想像得还要严重。比如,从“政治正确”的立场看,译文中有多个句子以china作主语,但里面的统计数字实际上只限于中国大陆,这实际上将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排除在china之外。[2]如果说“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形象”,那么“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形象”的,难道不正是“中国政府网” 吗?这能迁罪于无辜的《公益时报》及其主编陈杰人先生吗?举一个浅显的例子:一个病人得了不治之绝症,但一直感觉良好,请问能怪罪确诊了此症的医院、大夫及其院长吗?
第二,黄卫峰教授的批评是以扎扎实实的学术研究做基础的。还在2月2日,黄博士即在学术批评网发表了长篇评论《对外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评“中国政府网”英文网页中的表达问题》。黄教授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普通公民,对中国政府增加执政透明度感到由衷高兴。身为高校英语教师,对中国政府网站中的英语网页极为关注,因为这关系到国家对外形象。由于前段时间发现国内许多著名大学的英语网页存在严重的英语表达问题,因此对于政府英语网页是否存在同样问题感到担心。笔者发现,政府英语网页中的翻译问题不容乐观,其中在Education部分中就发现了近百处错误。现将其中部分问题提出来,希望引起关部门重视,并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无论是从公民还是学者的角度说,这都是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负责任的立场。也正因为这样,“中国政府网”编辑2月10日在写给黄教授的信中表示:“十分感谢您对中国政府网英文版的关心和支持。您所指出的83处问题,我们一一进行了核对,其中35处确属必改的错误,我们即进行了修改。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工作不够细心所致,现向您及所有网民致歉。其余48处,我们又专门请教了有关英文专家,认为您的意见有道理,但现在还不好说是错误,需作进一步研究。”
第三,我注意到,整篇《高校教师“炮轰”中国政府网英文版》的报道,除了黄教授的评论外,还有瑞典政府官员乌冷、法国欧洲科学院院士格里博达、国家行政学院院教授汪玉凯、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汪佳娜、新华网总裁及中国政府网负责人周锡生等的正面肯定与良好评价。除了标题中用了打双引号的“炮轰”字样稍嫌扎眼外,整篇报道的格调是平和认真、与人为善的。如果说是批评,也是理性的批评、善意的批评、建设性的批评。
第四,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批评,但也一定要搞清楚:批评 “中国政府网”,并非意味着批评“中国政府”。因为谁都知道:“中国政府网”和“中国政府”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法律主体。批评“中国政府网”英文版存在的大量问题,恰恰是为了维护“中国政府的影响”。把一项恰恰是维护“中国政府影响”的益举,歪曲、定性为“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形象”,这不是强词夺理、颠倒黑白、强加的莫须有之罪名吗?
第五,胡温中国政府一再倡导建设法治政府、和谐社会、三个代表,无论是新闻监督还是学术批评,即使是政府,也不是不可以批评的。因为言论自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明文规定、并为宪法所明确保障的公民的基本人权。包括批评政府在内的新闻监督,恰好是政治昌明、社会和谐的体现和要求。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新闻监督与批评不是“严重影响”而是正面维护了“中国政府的形象”。[3]
注释:
[1]详见陈杰人:《无聊的游戏 卑劣的伎俩--就本人被解除《公益时报》主编职务并遭总编辑刘佑平恶意中伤事件告天下书》,学术批评网2006年2月10日。
[2] 黄卫峰在《对外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评“中国政府网”英文网页中的表达问题》betway体育手机网 修订稿中指出:“译文中还存在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即有好几个句子是以 china作主语,但实际上里面的统计数字都是只限于中国大陆,这样会给人抓住把柄,等于把香港、澳门、台湾排除在china之外。建议相关句子全部改为被动语态,不提china,因为读者都知道这些统计数字仅限于中国大陆。”见学术批评网2006年2月2日。
[3]至于《公益时报》社有关负责人,敢做而不敢当,闻风丧胆(2月7日傍晚6点30分左右,该报总编辑刘佑平急匆匆对陈杰人说:“老陈,不得了了,出大事了,民政部办公厅一位副主任在部里坐镇,要求将批评政府网这篇稿子从报社网站撤下,不撤下,他就不能下班。”杰人回忆说:“看上去万分焦急的刘佑平告诉我,事情之所以这样,是国务院办公厅‘对稿子很生气’,因为‘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形象’,已经打电话责令民政部督促报社撤稿。……为了落实民政部的指示,刘佑平总编辑严令已经下班回家的报社网络编辑从位于市郊清华大学的家中‘尽快赶回报社删稿’,速度‘越快越好’。‘老兄,这是天大的事情啊,开不得玩笑的,部里领导在等着要结果呢!’刘佑平说。)。作为一种“预防性措施”,报社在最快的时间内免去陈杰人的主编职务,以“应对上头可能的追查”。杰人称之为“自宫”,可谓再形象不过的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