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水电拚命开发 青海农民更加贫穷

“守着水库没水吃,守着电站不敢用电;电站越建越多、群众越迁越穷”,这是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区的写照。中共中央党校课题组调查报告显示,黄河上游青海河谷的水电开发,已使当地民众更加贫困,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北京经济参考报报导,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说,原本以为水电开发会促进当地发展,但多年开发的结果非常令人失望。

周天勇说,青海省东部黄河河谷水电开发流经共和、贵德、尖扎、同仁、循化、化隆、民和七县,流域面积两万平方公里,人口一百零六万人,占青海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分布撒拉、回、土、藏等少数民族。

根据实地调查,在青海黄河河谷龙羊峡以下共计划修建大小梯级电站十三座,装机容量一千一百七十二万千瓦,总投资预计五百亿元人民币。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水电站已征用耕地一万四千两百亩,还有林地、草场、果园等,涉及各族农牧民八千八百人。

调查发现,今年水库水位上涨后,库边许多农牧民进行二次搬迁,但国家补偿很少,农牧民损失很大,越搬越穷。

周天勇说,水电开发已进行近二十八年,但黄河河谷地带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仍很低。

据统计,二零零四年黄河河谷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千七百七十二元,比全中国约少一千一百六十四元;黄河河谷海东地区段城市化水平约百分之二十,比全中国低二十二个百分点。

青海的贫困人口多,贫穷程度深。目前,黄河流域贫困人口达二十九万七千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其中绝对贫困人口约十一万四千人,占当地贫困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八。

黄河两岸农区十年九旱,亩产很低;许多少数民族农民家庭,因学致贫、因病致贫,陷入极度贫困。

调查组发现,许多农民家中坑灶一屋,屋内全部财产加起来不到两百元。多数农民并未从水电开发中得到好处。

虽然当地政府极力减少贫困人口,但由于建库失地、灌溉成本高、向外转移的民族和语言障碍等因素,成效并不显著,而且初步脱贫的农民因灾、因病、因学极易返贫。

报告认为,虽然黄河河谷的水电开发促进电力事业发展,但这是一种没有统筹发展,与当地经济无关联和隔离的开发方式。

周天勇说,从经济上看,水电开发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但对于当地农民脱贫和发展没有贡献,甚至损害利益,造成群众和干部心理越来越不平衡,对建设和谐社会构成负面影响。

中央社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