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是政治批判?还是学术批评?

 2006-03-01 22:2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2006年3月1日,“冰点”复刊,首篇就是署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某某某的大文《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洋洋万余言,试图驳倒在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卓然有成的历史学家袁伟时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然而看罢全文 ,除了引经据典,一口陈腐的马列腔,却没有拿出什么值得认真对待的史料。说白了, 表面上盖着一块“学术”的遮羞布,可还是露出了政治批判的大尾巴,终究不过是权力 意志的产物,充其量不过是“梁效”、“石一歌”之类的翻版。饶有意思的是全文自始至终没有点袁教授的名,难道是挥舞大棒的权势者手下留情吗?显然不是,个中原因, 稍有常识者大概都不难想见。就在不久前,“天涯网”的博客上,一位青年朋友转贴了 一篇《袁伟时印象记》,立马就被删除。那篇文章其实很寻常,仅仅讲述自己见到袁先 生并请他签名留念的印象,未触及所谓“敏感”的“冰点”事件。几位青年朋友深感震惊--

“很没意思,无聊。干什么呢?只是一个朋友见到了袁伟时先生而已,难道这个事情让人知道了,就有什么严重的后果?无聊,我一点也不生气,只是觉得无聊。

其实,我很清楚,你也是奉命行事,上头说的。你本身没有什么见解,只是这个工作是你的饭碗。

你头上有更高的权力者,他们头上也还有。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职责之内。每个人都会说这是不得已。

阿伦特说平庸的罪恶,是不是就是这样?那个杀害犹太人的刽子手,不是凶神恶煞 ,而是一个长相平庸一无可观的中年男子。”

“我们每一个参与维护这一体制的,都难逃罪责。

这是我第二次被删文章,第一次是关于卢雪松。这是割断喉管的现代版本。”

这是转贴者对删文章的天涯博客管理者的抗议。

“第一次体会到有的文字是让人害怕的,于是有人会让它消失不见。前几日作的一篇《 袁伟时先生印象》,忽然就消失无影踪了。看不见的手,在我们这里,并不是市场原则 ,而是言论控制。罗素曾撰《自由主义十诫》,第二诫内容是:‘不要以为隐瞒证据继续做下去是值 得的,因为证据肯定会暴露。’这句话,很适合送给删除文章,害怕文字的人。”

这是来自作者内心的声音。透过这些真的文字,不难看到他们已经“生活在真实中”。

这些年来,我们不断读到袁伟时先生的雄文,在许多重大文化学术问题上,他的狮子吼已成为时代的强音。大凡接触过袁先生的人,都说他为人谦和、低调,他对本民族怀有的感情是贪官污吏和帮凶、帮闲们所难以想象的,如果不是他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 ,如果他不是惦记着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的未来,他完全可以安享晚年,苟安在温暖舒 适的屋檐下,过他休闲娱乐的小日子。然而,他不愿继续在权势精心编织、可以随意解 释的荒谬的意识形态牢笼中苟且偷安,他所孜孜以求的是“生活在真实中”,他耿耿于心的是中国如何步入现代化的轨道。他年已古稀,他的笔迹却还是一笔一划,刚劲有力 ,而且一丝不苟,如同其治学,绝不苟且,他的结论从来都是建立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之 上。当然,他的观点从来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可以商榷,可以批评的,但是任何以权 力为后盾的政治批判都替代不了正常的学术讨论、学术批评,说到底,我们今天缺乏的就是学术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冰点”事件的发生就是一个证明。在自由有保障的地方,这样的事压根就不可能发生。

万言书一出笼,袁伟时先生恐怕又要忙开了,他会用他的如椽之笔写下反驳《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的雄文。我们期待着,能在没有了李大同、卢跃刚的“冰点 ”上读到袁先生的文章,这不光是对《中国青年报》新“冰点”的考验,也是对端坐在 金字塔上的达官贵人们的考验。


《观察》(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观察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