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归国人才最好就业
“找到工作了吗?”在“留英归国校友职业发展讲座”前,这句话成为 “海归”同学见面使用率最高的问候。日前,300多名从英国学成归国的“海归”挤进了“留英归国校友职业发展讲座”,以至于会场内不断地增加座位。作为主办方,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确实没有想到一个普通的职业发展讲座竟然能够吸引这么多“海归”。因为去年的“留英归国校友职业发展讲座”一共只来了几十个人。国家教育部betway体育手机网 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1年,海外留学生回国服务的人数为1万多人,而到了2005年,这一数字达到了3.5万人。因此,“海归”逐渐成为国内人才市场一个新的求职群体。
1/4“海归”尚未找到工作
留英硕士赵青告诉记者:“留学回国之后,找工作确实不容易。我就在家当了三个月的‘海待’。通过朋友介绍,先是进入上海的一家企业。但是,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后来,北京的一所中学需要一名有留学背景的老师,这才到北京工作。现在,进入一所国际学校,算是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了。”
其实,类似赵青这样求职经历的“海归”大有人在。记者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参加职业发展讲座的“海归”中,25%目前还没有找到工作;另有25%是不满意当前的工作,准备寻找更好的职位。
VOLVO(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牛艳娜告诉记者,VOLVO中国每年都会招聘新员工。但是,招聘的条件并不要求是否有“海归”背景。企业招聘人才,最重要的是求职者的专业素质和软性素质。就VOLVO中国而言,“海归”所占比例并不大,所处的职位既有高层管理者、工程师,也有市场销售人员、办公室助理文员。这些职位只是与年龄、经历有关,而与“海归”背景没有任何关系。毕竟职场升迁是由个人内在素质决定的,而不是群体决定的。
新浪网人力资源总监段冬向记者表示,新浪招聘人才的时候,并没有专门招聘“海归”。无论是国内大学毕业还是国外大学毕业,新浪关注的还是个人的能力。以前,企业招聘看重“海归”,其实是海外背景的光环,认为肯定比本土培养的人才好。这是一个概念的误区。事实上,很多企业发现“海归”并没有达到所期望的工作能力。现在,企业招聘“海归”变得更理性,对于“海归”和国内人才都一视同仁,提供同样的机会、同样的选拔标准。
四成“海归”期望月薪过万
尽管“海归”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但是中华英才网一项关于海归就业的调查显示,87.7%的出国留学人员希望毕业后能回国工作。
调查显示,40%“海归”期望的月薪在 1万元以上,23%“海归”期望的月薪在6000至 8000元。只有2%的“海归”表示,如果实在没有退路,勉强可以接受月薪4000元以下的职位。事实上,就目前“海归”就业企业类型分析,外企公司/机构占34%,民营企业占20%,高校或科技机构和国有企业各占12%,外资企业占9%。同时,从“海归”就业职位来看,41%“海归”处于执行层,38% “海归”是中层管理者,只有15%“海归”进入决策层。因此,“海归”的薪资期望,与就业企业类型、就业职位还是基本吻合的。
新浪网人力资源总监段冬告诉记者,新浪曾经同时聘用了两名研发工程师,一位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另一位是英国留学回来的。两个人的基本功都非常扎实。但是,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海归”显得更有创意,创新能力更强。同时,思路宽,学习能力强。因此,几个月后,“海归”研发工程师的职位、薪资都超过了另一位同事。同时,之所以会出现了“海归”变 “海待”的情况,是因为有的学生出国留学只为了“镀金”,而没有成为一块“真金”。人才市场需要的是“真金”,而不是“镀金”的“海归”。目前,“真金” 和“镀金”“海归”的比例应该各占一半。
有工作经验“海归”受欢迎
北京中外企业人力资源协会秘书长许悦告诉记者,在整个就业市场,“海归”不是弱者。因此,“海归”出现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应该从自身找差距。
新浪网人力资源总监段冬告诉记者,“海归”的人才市场所占的比重非常小。随着企业对待“海归”的观念越来越理性,“海归”必须调整好就业心态。以前,“海归”到企业首先就是要待遇。现在,企业首先需要看到的是“海归”的价值,“海归”能够给企业创造什么样的贡献。因此,那些有一定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特别受欢迎,尤其在审计、财务等方面,企业都需要有海外经验的人。所以,对于计划出国留学的国内学生而言,在选择所学专业的时候,应该了解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带着问题出国学习。
VOLVO(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牛艳娜也表示,“海归”回国发展,没有持续性投入的心态也是不会成功的。在职场当中,每个人都会追求收入的提高和能力的提高。但是,第一关注点应该放在能力的提高而不是收入的提高。一名雇员优秀与否,首先在于能力。当能力真正提高的时候,收入提高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总监张廷文表示,目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给留学归国人员就业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其中,以海尔、华为、TCL等企业为代表,这些已走向世界各地的企业,目前紧缺四类人才:一是发展知识经济所需的学科人才;二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三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熟悉WTO规则的高级管理人才,四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因此,目前三种类型的归国留学人才最容易就业。一类是“功能型”的人才;一类是懂资本运作,了解东西方企业制度的高端人才;最后一类是保险行业的人才。
- 关键字搜索:
-
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