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后期,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地少人多,还有些地方土地被征收,出现无地农民,为了生存,农村劳动力开始流向城市。我国现在有将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递增。
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农民工从事的是城市里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作,超强度劳动、极为恶劣的工作环境、缺乏最起码的劳动保护条件,工资水平却处于城市收入最底层,劳动报酬得不到保证,工资经常被克扣或拖欠。建筑业农民工工资“前清后欠”,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许多施工企业事实上将拖欠部分民工工资当成了一种“经营策略”。曾有四川民工朱某等21位民工在武汉做工半年,有个包工头拿到28万多元工程款后躲回老家襄樊,欠民工2.9万元工资一直不予支付。在缺乏通过正常渠道争取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条件下,一些进城农民采取了以不合法对付不合法,以对抗方式讨回公道的非正常方式。农民工与用工单位及雇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明呈显上升趋势,并由此诱发了一些造成较大危害和社会影响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无社会保障
现行的户籍制度把公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类,实际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极不合理。有的农民工在城市已居住长达十多年,成为事实上的“常住人口”,却由于户籍制度的原因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城市身份,不能享受国家有关就业保险、医疗保险、单位福利等待遇。农民工虽然人在城里,但没有劳动保障。遇到工伤老板不管,有了工伤之后,没有劳动保护。
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是非常之差的,他们或者租房子,或者住在工棚里,或者住在地下室,几十个人睡一个大通铺。农民工不敢生病。据重庆晨报报道,在渝中区来龙巷一带打工的广安横升镇民工张正海的妻子得了心脏病,必须住院,否则活不了。住院最少得交2000元钱。张正海翻出了187元现金,这是他们家仅有的一笔存款。张正海只好挨家挨户地敲门借钱。2000元钱送到医院后,医生开始为张妻用药。第四天,病情得到初步控制,妻子刚一脱离危险,张正海和妻子就商量着出院,“这医院是住不起了,只要不死,就回家慢慢养”。
民工是城市的弱势群体。重庆晨报记者呼吁市民消除对农民工存在的偏见,了解农民工工作的辛苦、报酬的低廉和生存的不易,对他们表示理解和关爱。
看中国记者蓝溪综合报道
- 关键字搜索:
- 农民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