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患上城市依赖症 宁漂泊也不到乡下(图)

 综合大陆媒体消息:又是一年毕业时,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在前几年出现的“啃老族”、“南漂”、“北漂”等群体的不断壮大之外,今年,又一个新“症候群”浮出水面:患上“城市依赖症”的大学生。他们宁在城里苦熬,不去乡下领薪,宁在城里漂泊混生,也不到乡村干点实事,宁在城里做“黑人”(无房子、无工作、无户口),也不回原籍寻找出路。他们认为,只要在城市里呆过,就不应成为城市的过客,而应成为城市的主人。在这一观念支配下,“城市依赖症”的最直接后果显然就是人为地为自己的就业层层设障。

“死要面子活受罪”

  据《寿光日报》报道,刘先生2003年从济南某高校毕业后,就一直留在济南打工,不高的工资,不菲的开销,使他每个月都所剩无几。他表示,有时候也想回到寿光,但是在外面混了这几年,自己一点成就都没有,就这么回来多少有点抹不开面子,“索性再混几年,等混好了‘衣锦还乡’,当然,等混好了,也许就不回去了。”

“没有肯德基,我不知道该怎么过”

  王小姐现在租住在寿光某城中村,她说,在这里租房子住是为了找工作方便。她表示,有一家企业曾经许诺她月薪1500元人民币并且包吃住,但是被她推辞掉了,她现在唯一的目的就是想在城区留下来。

  2002年,王小姐从青岛科技大学毕业以后回到寿光,先后换过几份工作,但没有一份干长久的,到现在也是“高不成低不就”。她说:“市区的竞争太厉害,一个25岁的女性,马上就要面临着结婚生子,根本不占优势,可是让我去乡下工作吧,还真有些接受不了,我辛辛苦苦考上大学,不就是为了从农村出来吗?在城市读了几年大学之后,我更害怕自己适应不了从城市到乡下的落差,从春节辞职到现在近半年了,就一直这么悬着。”

  王小姐说,在青岛读书的时候,她逐渐喜欢并且养成了“洋气”的生活,西餐、酒吧、咖啡是她喜欢的生活方式,她说:“没有肯德基的日子,我不知道该怎么过。”

  此外,在王小姐租住的房子附近,两个刚从某高校毕业的男生也是像王小姐一样,坚决不去乡下,每次参加人才交流会,只要不是市区的单位,他们连简历都不递。

城区岗位人满为患,乡下企业一“才”难求

  大学生不愿回乡,导致了城区岗位人满为患,而乡下企业则一“才”难求。一家私营企业的负责人说,每年他都参加人才招聘会,期待着能够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可现实情况是,一样的工资、一样的待遇,大学生都首选市区的单位,即使几十个人竞争同一个岗位,他们也拼命试一试,可在他的企业,却经常出现报名都报不满的窘况。这位负责人说,没办法,他们只得靠增加工资和提供优厚的补贴等方式吸引大学生,但情况仍然不尽如人意。即使是招聘到的大学生,大多也只是把这份工作当成跳板,在单位获得几年工作经验后,辞职回市区寻找目标。

  是理想?是固执?

  说起大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到农村就业,小张说:都说要人尽其用,又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哪一位毕业生不希望专业对口,在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长呢?把涉外英语、国贸甚至于计算机工程的学生“下放”到农村去,你不觉得这是人才的浪费吗?他认为自己是学信息技术的,如果到乡下企业就业,很可能就只是成为一个“打字员”。

  小张说,植物还有向光性呢,大学生留恋城市并没有不好,因为城市蕴涵着更多的机遇,有更多值得学习的东西,但是,他也不赞同那些为了留在城市,即使没有工作也“漂”着的人,“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实现自己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对此,潍坊科技职业学院一位老师这样说:学生刚刚毕业,大多“心气”较高,认识不到就业形式的严峻,众多的毕业生一起涌向城市,可是,城市的用工量是有限的,这就直接加剧了就业难。他说,他曾经多次告诫自己的学生,城市里的工薪待遇确实高于基层,但消费也不在一个档次啊,城市的发展前景是好,但前提是有那个实力和运气留在城市里,而不是无休无止地“漂”在城市中,那样的话就是固执了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