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划个人的退休资金

退休带来了充足的休息和放松时间,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对存款是否足以安度晚年的担忧。

令人遗憾的是,的确存在这种风险。规划退休后的投资组合是一个非常棘手的考验。

问题在于:最可能的情况是,你想要花费的数额会超过你的投资组合扣除成本、税金和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回报。从长远角度看,这可能带来麻烦。

如履薄冰

假如你和配偶在65岁时退休,投资组合中共有40万美元,其中股票和债券各为一半。再假定你们退休期间的年通货膨胀率为3%,债券和股票的年收益率分别为5.5%和8%。

你对投资成本相当在意,因此债券的费用仅占投资回报的0.5个百分点,而股票的费用为回报的1个百分点。这样,扣除成本后,你的债券和股票的年收益分别为5%和7%。

鉴于你的投资组合中债券和股票分别为50%,你的投资组合的总体年回报率为6%。如果你每年提取6%回报中的一半用于生活费,并将另一半再投资,那就相当理想了。原因是:即使在每年提出部分资金后,你的投资组合每年还能增长3%,同通货膨胀率保持一致。

但除非你相当富有,否则3%的提款率不足以维持生计。很可能你需要提取6%的大部分,甚至全部。一旦考虑到纳税因素,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税金可能要耗掉你6%回报中的10%或15%。

那么,如果你需要提取6%年收益中的大部分,甚至全部,会发生什么呢?固然,你的投资组合最初仍能保持平衡,或是继续小幅增长。但仍有可能沉没到入不敷出的深渊中。

囊中羞涩

要了解个中原因,先假定你在退休的第一年从40万美元中提取了6%,即24,000美元。这样你还剩下376,000美元,按今后12个月的收益为6%计算,这样第一年年底的投资组合总额就会达到398,560美元。

这看起来相当不错。在提取了第一年的款项后,你仍有近40万美元。不过,遇到麻烦的第一个苗头会出现在下一年。在退休后的第二年,为了跟上通货膨胀的步伐,你需要多提取3%,即提取24,720美元。

补偿通货膨胀率的上涨似乎微不足道,尤其是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涨幅只有3%的时候。但即便是3%的年通货膨胀率最终也会让人付出代价,能够将原本1美元的商品在20年后推高到1.81美元。

面对消费物价的不断攀升,你每年的提款额将会越来越高。还记得父母“决不要动用本金”的告诫吗?一夜之间,你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财务状况迅速恶化。

假定你随著每年3%的通货膨胀率不断增加年提款额,同时剩余资金的收益率仍保持在6%。你的投资组合将在你们夫妻77岁时降至30万美元之下,到81岁时将降至20万美元之下。

到87岁时,你的投资组合仅会剩下10,471美元,无法满足当年的提款额──考虑到这些年来每年3%的通货膨胀率,届时的提款额将会上升到45,986美元。

当然,并不是每人都能活到87岁。但以此为基础来规划财务状况并不妥当。如果你和配偶都是65岁,且身体状况良好,那你们其中一人至少活到92岁的可能性有50%。

未雨绸缪

如何应对呢?十有八九,你别无选择,支出的金额可能会超过扣除成本、税金和通货膨胀率之后的回报。不过,有所准备总不是坏事。

例如,如果你将首次提款额降至5%,你的投资组合将在你和配偶94岁时用尽,如果将提款率降至4.5%,则能够支撑到99岁。即使如此,你也不见得毫无风险。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做了许多假设,如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稳定的债券和股票回报率,等等。

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并不清楚今后许多年中的通货膨胀率、债券收益率和股票收益率平均都是多少,也不清楚何时通货膨胀率会再次飙升,或股价何时会暴跌。为了查看每年的金融动荡情况,可以访问firecalc.com网站,它包括1871年以来的投资回报情况。

另外,还可以访问www.troweprice.com,直接点击“individual investors”中两个链接的任何一个。从“investment planning & tools”中选择退休收入计算器(retirement-income calculator)。该计算器可通过分析在500种不同市况下的表现,来判断你的提款策略成功的几率有多大。

一个主要的风险在于:你退休后立刻就遇上了可恶的熊市,就像2000年3月那样。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股价的下跌和提款额的增加很快就会抽干你的投资组合。

你不应因为这种风险就远离股票和股票基金。合理的股票配置对获得超过通货膨胀率的长期收益是必需的,有助于你平稳渡过可能长达30年的退休生活。一旦你遭遇了非常低迷的市况,可以重点考虑暂时削减开支,而尽量避免在市场反弹前抛售所有股票。

为了让你多获得一层保护,你可将一部分储蓄(比如25%)投入终生支付的即期固定年金中。你还可以保留相当于3至5年投资组合提款额的应急现金。将这部分应急现金投资到短期债券和货币市场基金中。

凭借应急现金和年金收入,你可以在市场低迷时获得可靠的生活开支。你的目标:依靠这些收入渡过难关,耐心等待股市的反弹。(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