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不敢消费” ---- 大陆普通百姓谈消费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有这样一组数据耐人寻味:今年前三季度,虽然国消费比去年同期增长13.5%,但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5.7%,而投资则达到49.9%。一边是相对“冷清”的消费,一边是持续“火热”的投资,消费这驾拉动内需的马车,多少呈现出“不振”之势。

“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工作时指出。我国经济正朝着预期方向快速发展,但消费与投资增长不协调、消费率偏低,势必会影响经济持续稳定与健康发展。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老百姓“捂紧”钱袋子呢?

高房价“透支”居民未来消费

北京某国企职工王璐:“我是从外地来京工作的,去年贷款在东四环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期房,首付由父母出,贷了20年,每月要还2000多元。目前房子还没有竣工,还得租房住,每月除掉还贷款、付房租,剩下的工资就只够买些日用必需品,其他方面的消费就甭提了。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一年多了,房贷的压力使得我不敢消费,也不能消费。”

近几年,关于房市的调控措施一再出台,但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仍持续上涨。今年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在北京,从6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同比涨幅超过10%,中心城区二手房每平方米价格也冲破万元关口。

房价持续、非理性上涨,房价水平与居民的收入水平越来越背离,使越来越多的购房族被迫背上沉重的房贷,承受着巨大的还款压力和精神压力。有关专家表示,虚高的房价抑制了居民正常、健康的社会投资和消费,透支了居民的未来消费。

社会保障不完善“挤压”中低收入阶层即期消费

甘肃省兰州市居民盖国珍:“我早些年做些小本生意,后来年纪大了,就不做了,现在靠着以前做生意攒的钱过日子,由于没有新的进账,也没参加什么社会保险,孩子上大学还要钱,所以花钱的时候要算计再算计,能不买的就不买。我就想着万一以后得个什么病,也不至于太拖累孩子。”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社会保障形势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公共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只占人口总数的15%,低于世界劳工组织确定的 20%的国际最低标准。同时,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虽已达14966万人,但同我国13亿的人口基数相比,覆盖面仍然较窄。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健全,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正在逐渐拉大,相当多的消费者尤其是中低收入消费者对未来支出预期不稳定,即使收入总额增加,也不愿增加即期消费,而为可能出现的失业、医疗支出及养老等进行储蓄。

高物价使农民的增收“缩水”

河北省深州市兵曹乡婆娑营村村民贺庚须:“俺家现在种果树,比以前种粮食时收入多了一倍多。总觉得现在的钱毛了,买啥东西都挺贵,虽说收入多了点,但一花就没了,所以还是舍不得花。俺家老二刚娶了媳妇,家里这几年攒的钱差不多都花光了,现在老三还在上学,也等着用钱,所以能不花就不花了。”

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也正在逐步凸显。根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

近几年,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受物价、教育、医疗等因素影响,农民收入的实际水平仍然很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农民的收入水平不高是制约我国消费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要想真正做到增加农民消费还是得回到农民增收的老话题上。

商业环境不佳限制居民消费潜力“释放”

北京某电力工程公司职工张斌:“今年上半年我在电视购物中看到一款治脱发的产品,说用后两个月肯定能长出新头发,否则无效退款,于是就买了一套,结果用了四个多月也没见长头发,反而掉得更快了。去找那家公司退货,结果人家说你这属于极少数例外,不行就再用一个疗程,总之就是不给退款。现在买东西总感觉骗人的多、陷阱多,有时候真是折腾不起,有钱也不想花。”

近几年,我国市场上消费环境缺乏诚信和竞争无序化等问题日渐凸显,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统计,今年上半年,欺诈消费者投诉数量明显上升。一些销售者和生产者采取虚假宣传、设计陷阱、偷换概念、隐瞒真情、混淆标准等手段,诱导消费者上当受骗。(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