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6日,台湾附近的一次强烈地震切断了东亚地区的电话和互联网服务。从上周起,五艘修复船一直在修复受损的海底光缆。但到如今,许多地区的互联网服务尚没有完全正常。断网给许多人带来了不便,大家搞不明白为什么光缆这么容易坏,修起来又这么费力呢?
北京邮电大学光通信中心高级工程师夏京星介绍说,海底光缆通常埋在海床下1—2米深的地方,由于海床不是很规则,光缆有时候免不了会露出来。渔船下锚和使用拖网捕鱼时都可能将光缆毁坏,因此,在海底有光缆通过的地方被划作禁止抛锚区,不许船只停靠。这个原理和陆地上的光缆一样,我们经常在路上看到这样的标志“地下有光缆,禁止施工”。海底光缆需要保护,也需加强技术提高海缆自身的抗拉性。但地震属于天灾,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阻止地震对光缆的破坏。
另一名专家称,台湾以南到菲律宾以北的巴士海峡是东亚、东南亚连接美国光缆的必经之路,这里海底也比较平,所以这个地带光缆密度特别高,国内一些公司近来计划埋光缆,都很难再在这一带找到地方。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大西洋海域宽阔,因此没有出现光缆扎堆的现象,没有出现过如此大规模的通讯灾难。台湾北部也可以埋设光缆,但是因为政治因素等种种原因,人们较少选择这个线路。这次事件的教训是,以后铺设光缆时要绕路,注意路线的多样性。
修复任务很艰巨
此前由于担心余震发生,加上天气恶劣,修理船没有及时前往进行修复。两艘修理船先于2日和3日到达,现在共有5艘船在进行修复工作。
夏京星说,修复工作的第一步是找到断点。海缆工程师可以通过电话和互联网中断情况找到断点的大概位置。岸上终点站可以发射光脉冲,正常的光纤可以一直在海中传输这些脉冲,但是如果光纤在哪里断了,脉冲就会从那一点弹回,岸上终点站这样就可以找到断点。之后就需要船只运来新的光缆进行修补,但第一步是要把断的光纤捞上来。
业内人士介绍说,如果光缆在水下不足2000米的深处,可以使用机器人打捞光缆,但是目前海底光缆故障点一般位于水深约3000米至4000米海域,只能使用一种抓钩,抓钩收放一次就需要12个小时以上。将断掉的光缆捞到船上后需要在中间加缆,这一点也很难的,至少耗费16小时的时间,这个工作是由专业性很强的技师来完成的,这次这么大的事故,需要的技师很多,而这种活不是随便就能做的。另外,这次故障点位于海缆密集区域,断点不止一个,海缆还可能互相交错,打捞时要注意不破坏其他光缆系统,所以任务很艰巨。
目前光缆无法取代
这次地震切断海底光缆给中国、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造成了通信灾难。现在的通信主要包括语音、数据和互联网三部分。语音和数据的业务在震后很快就恢复了,但互联网现在还处于恢复状态。这是什么原因呢?
夏京星说,语音和数据通信的很快恢复不是因为海缆修复好了,而是转移到了别的通道上,可以从把它们转到不断的海缆上,也可以转到陆上的光缆中,还可以转到卫星上,但其他通道也是有限的。互联网服务现在本身就弱,运营商与用户签约时本来就没有就速率进行过详细约定。当海缆断了之后,首先要照顾的是专门的租用业务,其次是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再次才能排上互联网,所以网民现在仍需忍耐极慢的网速,正常上网还需一段时间。现在乐观的估计是15日左右。
专家称,海缆现在是分区维护的,台湾南部的这一地带属于横滨维护区。出于安全目的,海缆平时也需维护。如果有人把海缆捞出来,加进光纤,就可以偷走信息。如果发生战争,也可能有人破坏光缆。但是,不管怎么说,海缆是现在通信的最好解决办法,别的方法如卫星、微波可以作为补充,但是现在看来无法取代海缆,因为它们的信道有限。能让广大用户以便宜的方式进行沟通的方式,非海缆莫属。
- 关键字搜索:
- 海缆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