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的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的第20个年头。从1983年第一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来,也有不少好节目受到观众欢迎。但最近几年,观众对央视春节晚会节目的抱怨声、指责声越来越高。
央视春晚越办越差的原因在哪里呢?以下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邀请北京的自由撰稿人刘晓波和西安的原陕西电视台记者马晓明讨论这一问题。
记者:一年一度的春节很快就要到了,春节晚会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文艺节目,有人把它当作老百姓的年夜饭。马晓明,现在老百姓对“春晚”越来越不满意,不知道你现在还看不看春节晚会?
马晓明:我多少年都不看了。
记者:为什么不看呢?
马晓明:我觉得他们那些主旋律呀、那些歌舞升平呀、那些富裕呀、祥和呀、国家的昌盛呀,与我知道的社会现实相距太远了,我反感这些东西。
记者:晓波,你觉得“春晚”是不是还值得办下去?像这个“春晚”为什么老百姓不太愿意看?
刘晓波:其实八十年代刚开始有的时候,人家看这个春节晚会就是因为当时比较新鲜嘛,样板戏的时代连续那么多年,他主要是看当时的通俗歌曲呀、港台歌曲呀,还有些相声小品呀,挺逗乐的,那时那些相声小品还是讽刺性更强一些,针砭时局更强一些。
后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它这种长期压制,第一、“春晚”是国家性的的行为,是一种政府的中央电视台操办的,而且它的节目都要一级一级上去送审,最高级别得是中宣部文艺处的头,点过头通过了,还得中宣部副部长…当时看节目,首先它是国家型的意识形态灌输或操控的一种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官方必然要利用大众文化、通俗文化,和现代的这种声像技术的舞台包装来灌输意识形态,就是越来越变成这么一个东西。“春晚”的舞台似乎变得越来越奢华,越来越亮丽,明星大腕儿越来越多。但是它所表达的内容是极其亁瘪的,就是灌输主旋律,而且甚至就连赵本山式等等的小品,它也变成一种歌功颂德的东西,一般性和针砭时弊的越来越少。
记者:马晓明,你觉得像相声的衰落,或者小品越来越不行,是不是跟政治宣传联系在一起,这是主要原因?
马晓明:这个就是主要原因。因为中共要求的是要积极的、向上的、满腔热情的宣传我们的时代,讴歌英雄,实际上讴歌时代、讴歌英雄、讴歌谁呢?就是讴歌现在的执政者,就是讴歌现在的领导人,就是说他们有多么大的功绩如何如何。至于说人们受到的侵害、人们受到的剥夺,社会的不公正、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等等,不要说你抵制、反对了,你就连讽刺一下的权利都没有。
记者:晓波,我还想提到一个,中央台、央视大一统垄断一切,前阵子有一个湖南台的《超级女生》企图打破央视垄断,他们的节目很流行,很多人看。节目本身我不去谈,但是后来央视采取各种措施一直让那样的节目在地方台出现,你觉得是不是应该打破多元化,不应该像中央台垄断一切这个局面?
刘晓波:当然在娱乐大潮之下,各个地方台特别是湖南台衞卫视吧,它号称是“中国地方台的娱乐先锋”,它开创的那几个…《快乐大本营》这个节目啊,还有《超级女生》这种显性节目啊,都是开风气之先的嘛;甚至连中央台本身都模仿它的形式搞一些节目。
但是这个地方台一旦压倒它的收视率时,受欢迎程度一旦压倒中央电视台,对它是…它就号称“皇家电视台”嘛,就像那个特别不要脸的主持人朱军居然大言不惭的说“我们是皇家电视台,就得有皇家风范”,就是这样的挑战它,它就当然不高兴。
但是这个春节晚会,它等于是强迫全中国的观众在三十那天晚上,强迫大家跟它狂欢;因为那天晚上你换所有的频道,没有其他的节目,全部是“春晚”,你甚至没有一点点选择余地,这个是我对“春晚”特别反感的地方。
再一个,就像零五年的“春晚”,一开始是什么《盛世序曲》呀,最后结尾是《盛世狂欢》啊,实际上它就在舞台上跟中共所有的主流媒体一样,在官方的喉舌中,在它的舞台上,在它的垄断中,给你制造了一个虚假的盛世,这就变成一条教你老百姓穷欢乐、强制欢乐的“忘忧河”。教你不去正视现实,忘掉现实中的种种黑暗,教你通过“春晚”来发泄你平时积蓄的不满…。但事实上,他这种强制性的方式越来越达不到效果。
马晓明:我认为刘晓波先生刚才讲的非常好的一点,就是不管是纯理论性的说教,或者是纯宣传性的那种新闻、时政报告、评论…就是在舆论性节目上,它都包藏有非常明显的政治用心,就是它的政治意图是非常明显的。
刘晓波:你看它有一年…我记得比较清楚,当年是克林顿政府嘛,赵本山那个小品就有一个什么台词呀,说美国克林顿闹绯闻,叶利钦(当时普亭还没上台呢)是…
马晓明:对,有点像“顺口溜”那样的。
刘晓波:他就说了一大堆,完了最后的结尾那句话叫“风景这边独好”。它就用这种插科打诨的方式,用一种非常俏皮的话说出来的东西,仍然是叫你在笑声中灌输了它的主旋律。这就是中共所谓的这么多年的宣传方式,就叫做“寓教于乐”。这个东西对一般的老百姓,它要远远比那种一本正经的那种说教和灌输的腐蚀性和宣扬力更大。 来源:
央视春晚越办越差的原因在哪里呢?以下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邀请北京的自由撰稿人刘晓波和西安的原陕西电视台记者马晓明讨论这一问题。
记者:一年一度的春节很快就要到了,春节晚会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文艺节目,有人把它当作老百姓的年夜饭。马晓明,现在老百姓对“春晚”越来越不满意,不知道你现在还看不看春节晚会?
马晓明:我多少年都不看了。
记者:为什么不看呢?
马晓明:我觉得他们那些主旋律呀、那些歌舞升平呀、那些富裕呀、祥和呀、国家的昌盛呀,与我知道的社会现实相距太远了,我反感这些东西。
记者:晓波,你觉得“春晚”是不是还值得办下去?像这个“春晚”为什么老百姓不太愿意看?
刘晓波:其实八十年代刚开始有的时候,人家看这个春节晚会就是因为当时比较新鲜嘛,样板戏的时代连续那么多年,他主要是看当时的通俗歌曲呀、港台歌曲呀,还有些相声小品呀,挺逗乐的,那时那些相声小品还是讽刺性更强一些,针砭时局更强一些。
后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它这种长期压制,第一、“春晚”是国家性的的行为,是一种政府的中央电视台操办的,而且它的节目都要一级一级上去送审,最高级别得是中宣部文艺处的头,点过头通过了,还得中宣部副部长…当时看节目,首先它是国家型的意识形态灌输或操控的一种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官方必然要利用大众文化、通俗文化,和现代的这种声像技术的舞台包装来灌输意识形态,就是越来越变成这么一个东西。“春晚”的舞台似乎变得越来越奢华,越来越亮丽,明星大腕儿越来越多。但是它所表达的内容是极其亁瘪的,就是灌输主旋律,而且甚至就连赵本山式等等的小品,它也变成一种歌功颂德的东西,一般性和针砭时弊的越来越少。
记者:马晓明,你觉得像相声的衰落,或者小品越来越不行,是不是跟政治宣传联系在一起,这是主要原因?
马晓明:这个就是主要原因。因为中共要求的是要积极的、向上的、满腔热情的宣传我们的时代,讴歌英雄,实际上讴歌时代、讴歌英雄、讴歌谁呢?就是讴歌现在的执政者,就是讴歌现在的领导人,就是说他们有多么大的功绩如何如何。至于说人们受到的侵害、人们受到的剥夺,社会的不公正、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等等,不要说你抵制、反对了,你就连讽刺一下的权利都没有。
记者:晓波,我还想提到一个,中央台、央视大一统垄断一切,前阵子有一个湖南台的《超级女生》企图打破央视垄断,他们的节目很流行,很多人看。节目本身我不去谈,但是后来央视采取各种措施一直让那样的节目在地方台出现,你觉得是不是应该打破多元化,不应该像中央台垄断一切这个局面?
刘晓波:当然在娱乐大潮之下,各个地方台特别是湖南台衞卫视吧,它号称是“中国地方台的娱乐先锋”,它开创的那几个…《快乐大本营》这个节目啊,还有《超级女生》这种显性节目啊,都是开风气之先的嘛;甚至连中央台本身都模仿它的形式搞一些节目。
但是这个地方台一旦压倒它的收视率时,受欢迎程度一旦压倒中央电视台,对它是…它就号称“皇家电视台”嘛,就像那个特别不要脸的主持人朱军居然大言不惭的说“我们是皇家电视台,就得有皇家风范”,就是这样的挑战它,它就当然不高兴。
但是这个春节晚会,它等于是强迫全中国的观众在三十那天晚上,强迫大家跟它狂欢;因为那天晚上你换所有的频道,没有其他的节目,全部是“春晚”,你甚至没有一点点选择余地,这个是我对“春晚”特别反感的地方。
再一个,就像零五年的“春晚”,一开始是什么《盛世序曲》呀,最后结尾是《盛世狂欢》啊,实际上它就在舞台上跟中共所有的主流媒体一样,在官方的喉舌中,在它的舞台上,在它的垄断中,给你制造了一个虚假的盛世,这就变成一条教你老百姓穷欢乐、强制欢乐的“忘忧河”。教你不去正视现实,忘掉现实中的种种黑暗,教你通过“春晚”来发泄你平时积蓄的不满…。但事实上,他这种强制性的方式越来越达不到效果。
马晓明:我认为刘晓波先生刚才讲的非常好的一点,就是不管是纯理论性的说教,或者是纯宣传性的那种新闻、时政报告、评论…就是在舆论性节目上,它都包藏有非常明显的政治用心,就是它的政治意图是非常明显的。
刘晓波:你看它有一年…我记得比较清楚,当年是克林顿政府嘛,赵本山那个小品就有一个什么台词呀,说美国克林顿闹绯闻,叶利钦(当时普亭还没上台呢)是…
马晓明:对,有点像“顺口溜”那样的。
刘晓波:他就说了一大堆,完了最后的结尾那句话叫“风景这边独好”。它就用这种插科打诨的方式,用一种非常俏皮的话说出来的东西,仍然是叫你在笑声中灌输了它的主旋律。这就是中共所谓的这么多年的宣传方式,就叫做“寓教于乐”。这个东西对一般的老百姓,它要远远比那种一本正经的那种说教和灌输的腐蚀性和宣扬力更大。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央视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