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识千里马 伯乐原来是兽医
中国古代兽医学有悠久的历史,是在豢养和驯化野生动物发展起来的。从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的狗、猪、牛、羊、马、鸡等兽骨,石针、石砭、石镰、骨针、竹针、金属针等医疗工具,以及殷代甲骨文的贞卜文字可见中国兽医学诞生时间是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这一时期。《周礼》书影。早在殷商时期已有家畜去势术(阉割术) 最早正式出现兽医的职称,见于《周礼·天官》:“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当时的兽医“凡疗兽病,灌而行之,以节之,以动其气,观其所发而养之”;“凡疗兽疡,灌而劀之,以发其恶,然后药之、养之、食之”。用现代汉语来表述,就是内科实行喂灌药物、抑制邪气、调动正气,然后观察其变化,注意调养;外科采用内灌药物、外刮疮疡、排毒去腐、敷涂药物、调理饲养的疗法。可见,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的西周时代,中国就有了从事兽医的专门人才。
众所周知的伯乐,他之所以善识千里马,是由于他不仅是春秋战国时代掌管畜牧兽医的官员,而且还是一位善用针灸治马病的兽医,只有对马的生理和病理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具有超群的相马技能。与他齐名的还有相马能手九方皋和相牛能手宁戚。“相马”或“相牛”就是家畜外形鉴定,称之为相畜,是根据家畜的外形特征和生理学特点,如毛色、牙齿、骨骼、肌肉、神态、蹄爪等来鉴别其优劣,衡量它们的利用价值。
中国古代兽医学与中医学源于一体,注重机体的整体观,理论基础与中医学一样为阴阳五行说和脏腑学说;诊断方法为“望、闻、问、切”四诊法。不过兽医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因而有着丰富的兽医学专著,或散见在古农书和古医书中的兽医学著作。《如兽医大全》、《元亨疗马集》、《活兽慈舟》、《养耕集》、《牛医金鉴》、《大武经》、《猪经大全》,以及最早的兽医方书《安骥药方。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中兽医专著,是唐代李石编的《司牧安骥集》,成书于公元833年左右。该书汇集了许多作者的作品,如《师皇五脏论》、《王良先师天地五脏论》等。该书重点阐述了中国北方“山陕以西至北”地区家畜常见病的发病机制,包括气候和饲料对疾病的影响,特别是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宋、元、明三代兽医的必读教材。。
明代喻仁(字本元)和喻杰(字本亨)兄弟,倾注毕生精力,历时六十余载,在公元1608年写成《元亨疗马集》一书,这是近三百年来流行最广的一本中兽医专著,至今仍是中国中兽医的必读经典。。
古代兽医的脉诊法大约始于公元前2世纪,但是直到明代才出现了中兽医脉诊的专著《脉色论》。与人医不同之处,在于牲畜没有手腕,因此诊脉点不在手腕而在马的胸颈部“双凫”和牛的尾根部,并且手腕部的“寸、关、尺”三指诊法也用“上、中、下”三部和“风、气、命”三关来代替。此外,在触诊中,还采用了直肠触诊和打结法。。
西汉《列仙传》的《马师皇》篇最早提到针灸术。马师皇是传说中的兽医始祖。后来中兽医普遍应用针灸术,直至现在。主要著作有《伯乐针经》、《伯乐明堂论》、《针牛穴法名图》等,分别记载了马和牛的穴位、针刺方向和深度、针法、针具及适应症等。。
外科手术的成就,还有去势术、直肠取结粪术、护蹄术等。早在殷商时期已有家畜去势术(阉割术),也就是用摘除睾丸的办法来改良牲畜的品质和性情,以便更好地为人所用。殷代卜辞中已见到象征去势的字。正式的文献记载则见于《周礼》。丹麦哥本哈根农牧学院的兽医博物馆,藏有一件瑞士商人
18世纪末从中国带去的阉割小猪的工具,并被该院教授和李约瑟博士高度评价。公元6世纪前,中国牲畜去势已相当普遍,马、牛、羊、猪、鸡、鸭、鹅皆能去势,而且手术中已懂得防止破伤风感染。。
在中国古代兽医学的成就中,特别还应提到对家畜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古人早就认识到了畜禽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极端危害性。最初出现的传染病名称是人畜共用的病名,如《左传》、《公羊》中的“疫”、“疠”、“痢”等;后来才有家畜专用的传染病病名,如《武威汉简》中的“马
- 关键字搜索:
-
善识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http://m.kzg.io/gbn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