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结婚证珍藏60年(图)




郑州市西工房社区的崔守志老人就有两张这样的结婚证,在这两张结婚证的背后,还有段美好的姻缘。

85岁的崔守志老人是民国三十六年结的婚,他与爱人的结婚证至今仍完整无损。老人说,现在他年事已高,妻子也已去世,他想把这两张见证60个春秋的美好婚姻的结婚证书,捐赠给民政部门。

崔守志的结婚证上一尘不染,昨日,他从卧室里拿出来,放在客厅的桌子上,慢慢展开,双手轻抚。

结婚证书长约50厘米,宽约40厘米,表面微微泛黄。凤凰、蝴蝶、相思鸟被印在四周,很是喜庆。

结婚证书内文的祝福语写得文雅且朗朗上口。现在的结婚证就没有那么文雅的贺词,人们不注重形式的华丽,而注重能体现法律效力的专用章和钢印。

  叔叔牵线他与妻子一见钟情

  60年前的结婚证,何以保存得如此完整呢?

  1938年,崔守志16岁,当年考上尉氏县中学,初一没毕业,黄河花园口大堤被炸毁。刚从水灾的魔爪中逃出,崔守志就被国民党抓到林县(现林州)当兵。

  当兵期间,他被抽到军医学校进修,成为一名军医。1945年,从军7年的崔守志离开国民党军营。凭借所学的医术,他在安阳县开了个诊所。一年后,24岁的崔守志找到自己在开封县失散多年的叔叔,当叔叔得知,崔守志还没有成家,就开始为其张罗。

  他们在介绍人张明家见面,双方简单介绍后就离开了。这次见面不久,他就收到何秀珍一封信和一张小照片,“我赶紧给她回信,从此以后我们俩就书信联系。”一年多书信联系,二人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结婚。“结婚那天,我们每人乘坐一顶轿子去饭店,吃完婚宴后,轿夫再把我们抬回家。”

  婚后,夫妻两人一直住在安阳县经营着他们的小诊所。一年后,战火蔓延到安阳,崔守志带着快要生产的妻子投奔岳父。

  1951年,崔守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郑州铁路局中心防疫站,1951年10月12日正式上班,在那儿一直工作到1980年退休。

  靠医疗器械维修店养家

  “那时工资低,我又养了7个孩子,一家人温饱都顾不住,每月都要靠政府救济。”崔守志说,为补贴家用,1962年,妻子何秀珍开始给医院磨针头,每个1角钱。

  磨针头时间长了,妻子也跟医院混熟了,她发现很多医院的医疗器械坏了后没人会修理,她就悄悄地学习了修理医疗器械的技术。后来又申领了一个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开始给医院维修医疗器械。

  靠夫妻俩的勤劳,一家人生活越来越好。这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医疗器械维修店被迫关停,两人还因此经常遭批斗,直到1973年,才重新开业。

  2000年时,何秀珍身体不好了,医疗器械维修就不再做了。2004年1月,何秀珍因病去世。昨日下午,崔守志双手抚摩着妻子的照片时,泪水一下涌了出来。

  结婚证书内文

  何秀珍,河南省开封县(今开封市)人,年十八岁,民国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亥时生。崔守志,河南省尉氏县人,年二十五岁,民国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戌时生。今由张明先生介绍谨詹于(相当于“谨订于”)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二月十六日中午十二时,在安阳县城内北大街聚宾饭庄举行结婚典礼。恭请高连升先生证婚,两姓联姻一堂,缔结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die小瓜的意思)绵绵,而昌而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结婚人:何秀珍,崔守志;证婚人:高连升;介绍人:张明;主婚人:何德山张灿璋;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二月十六日谨订。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