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鞋靴大战系列报导(一) 台湾鞋业的一片天

中国鞋靴大肆倾销台湾,财政部今年3月16日正式对中国进口鞋靴临时课征反倾销税,希望减少对台湾业者的伤害,这项措施像是对台湾鞋靴业者打入强心针,让他们在台湾留根更添信心,未来也将以台湾注重设计、功能和品质的形象,区隔中国进口的鞋靴,为台湾的鞋业再创另一片天。 ◎子承父业制鞋厂根留台湾为创一片天

座落在台中市的这家鞋厂,外观看起来并不显眼,负责人将公司行号以及厂房设置在一街之隔,没有台北大都会公司的外部表征,看起来倒像是一般民宅,但走进去却别有洞天,首先映入眼廉的是提供所有员工吃饭的大型餐厅,接著是传统三合院式的广场,然后才是会客室,是老板和客户洽谈签约的地方。

鞋厂负责人是30多岁的柯志勇,典型的子承父业,个性开朗乐观,由于是家中老大,从小就被当成接班人,从专科念企管到大学念统计,老父亲就是希望儿子能够将这已经有33年的制鞋厂发扬光大。柯志勇说:『民国63年成立鞋厂,到现在今年已经迈入第33年,民国六十多年代到七十年代,每个人都是老板,造就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客厅就是工厂,从事很多家庭代工,做到出师自己开工厂当老板,台湾鞋业界开始兴盛。』

◎台湾鞋业30多年 历经盛与衰

老爸柯董事长这一路走来30多年的光景,历经台湾制鞋业的盛与衰,细说台湾鞋业历史,柯董事长彷佛又回到当年。他说,八○年代,是台湾制鞋工业的鼎盛时期,不少外销厂为台湾赚进大笔外汇,台湾还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制鞋王国」的美誉,九○年代,中国经济贸易开放,为节省成本,当时不少台湾的外销厂商转移阵地,将鞋厂迁至中国沿海一带,另起炉灶,留在台湾的制鞋厂和师傅开始思索台湾鞋业的未来,接下来的10多年,就像是鞋业界的「春秋战国」,台湾鞋业渐由七八零年代的外销模式,转而内销导向。柯董事长说:『起初开始做的时候,都快要没有信心了,因为刚好是民国63年时,以前强力胶一桶从200多元涨到 1200元,那个时候看起来觉得很严重,结果的时候,我就很耐心的在做,就想说一定要达成这个目标,一定要克服过去,克服过去后,就慢慢提升,当时一家店来就是500双600双,700双,真的生意非常好。』

 为能让留在台湾的鞋厂重振一片天,老董事长将外销规模缩小,扩大经营台湾市场,并自创品牌,以传统鞋店为经销地点,但没想到2002年,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几年下来,简直是台湾鞋业界的「黑暗期」。

◎留根的坚持 台湾鞋品以舒适抢回市场

根据台湾鞋技中心统计,这3年中国倾销鞋品在台市占率从2003年的38%,上升至2004年的45%,2005年的47%,至于台湾制鞋业者生存不易,陆续关厂,短短时间,台湾1400多家的制鞋厂,就关了300家。当年已经接手父亲事业的柯总经理,看到内外销订单顿时降了一半,买气一窝蜂转向来自中国的低价鞋品,也面临得「关门大吉」的危机。他说:『全部所有的内销厂都有承受不了的感觉,有很多人都说不要做了,90年代朋友跟我说过,你到底是要在台湾等死,还是要去大陆赴死,我跟他讲过一句话,我到现在还是印象深刻,我跟他说,都是死,我要死在自己的家乡,当初就是这个信念。』

要在台湾继续「留根」的坚持,让柯家开始思索如何制作出完整区隔台湾和中国鞋品的市场。柯志勇说,为生产出就像是吃了「玛□」就会上瘾的鞋,他们不敢流行,但强调皮料再提升,取材要上等皮革,绝不用塑胶皮,并将顾客群锁定30岁以上到7、8十岁,尤其是军公教人员,强调「健康」、「舒服」概念的鞋款,至于全台唯一生产的「罗马鞋」,则强调「包脚」功能,让夏季时女性穿着凉鞋,也有护脚功能,也是每年夏季的主打鞋款。他说:『在台湾生存,卖鞋就是卖一个观念,就是要卖这双鞋给你,让你能够穿出健康,脚部能够释放压力,让这双鞋穿在你的脚中,没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做到这样子,让客户才能回流进来,也没有花很多的广告费用什么的,在这个promotion上面,但久而久之,是一种口碑的方式,带动每个人去买我们的品牌,买我们的品牌,穿我们的品牌,久了以后,就像吃玛□一样,他会被迷住,如果叫他换口味,他会不合意,这就是我们的竞争力。』

◎鞋业在台已是「夕阳」? 创新突破立口碑

中国制的鞋,在台湾喊价新台币390至690元不等,但台制的鞋,虽然一双都是这价钱的3到4倍,但时间一久,柯志勇说,「比较级」开始有了成效。现在订单每年都可维持定量,鞋厂除了是外销厂的OEM代工,也是贸易商,也是大盘商,也是品牌的行销者,老董事长骄傲的说,还曾有顾客要到美国长居一阵子,特别打电话跟他订购6双鞋,简直就是「穿台湾鞋走世界路」,至于也有日本厂商,贪图中国制鞋便宜,转了订单在中国制作,希望做出品质相同的鞋款,却反而损失更多。他说:『想说我们做的比较贵,因为他到中国大陆去做,把我们的鞋子样式拿到中国大陆做,下3000双给中国大陆,下2万多对给我们,3千对做到日本去,隔了两年,量一直在追加,这家日本人来说,喂,柯先生,我到中国大陆去做3千对回来,都没有销,你们的鞋子这么贵到日本去都有销。』

谁说台湾的鞋业已经是「夕阳工业」?对柯总经理来说,接下父亲的制鞋厂,未来30年在台湾的前景,还会更加成长茁壮。他说:『我每次看到别人都听人家说” 没救了啦,台湾没救了啦”,你要让大家知道说,这个产业在台湾,虽然是夕阳工业,但是在夕阳工业的时候,我能够在太阳下山的时候,又看到一点的曙光,这个观念要延续下去,推广下去,谁说台湾没有未来,我还想再做30年。』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