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高位震荡 晃晕了投资者



大盘最近一周的高位缩量调整,让人摸不着头脑。尽管指数一天天慢慢上涨,但很多投资者手里的股票基本上都原地踏步。买还是不买?买什么呢?投资者实在很迷茫。进退两难之下,很多人只好选择轻仓观望。

投资者进退两难

去年5月才入场的小王最近由股市“积极分子”变成了“迟钝派”。小王入场的时机比较好,加上投资风格比较激进,一直获益不菲。他把股市当成了 “提款机”,这个月拿两千,下个月拿三千,刚好冲抵一部分房贷。5月份,小王工作不太稳定,索性变现了一半的股票,以备还贷之需。没想到,刚好成功地躲过了“5・30”一劫。

暗自庆幸之余,小王也心生后怕,做股票不敢再像以前那么“猛”了。半仓操作、不轻举妄动成了他的风格。“以前赚钱基本都是靠题材股,现在题材股跌惨了,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不敢买了。要是买蓝筹呢,又怕题材股跌到位以后,刚好轮到蓝筹股补跌,割肉卖了再被套,那可是两边挨耳光了。”

和小王类似的还有老股民赵阿姨。赵阿姨股龄已经超过10年了。问她最近股票做得怎么样,她说“套住了”。其实,从较长期来看,赵阿姨的股市投资是获利的。当初她放在股市里的钱是21.3万元,到了2005年市场最低迷时,变成了4万元;到了今年5月30日,变成了42.43万元。不过,后来赵阿姨换股没有换好,在中金岭南( 32.50,-0.24,-0.73%)上套住了。“幸好5月份拿了20万出来派别的用场,否则套得还要厉害。”

和赵阿姨同在一个营业部的小赵阿姨就属于“套得还要厉害”的情况,从5月30日到7月4日,她的股票资产缩水了25%。“6月里头我割肉退出了中信银行( 9.05,-0.09,-0.98%)(601998),现在是三分之二仓位,接下来打算再调低一点,手里放一半现金。”

两位赵阿姨因为资历比较老,还帮营业部的其他散户代管了一些账户。“五六月份开户的,买了就套,现在的形势不能做股票。”小赵阿姨总结道。

6月份的缩量调整确实让人备受煎熬。很多个人投资者还是抱着大盘继续涨、钱继续赚的希望,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钱是越来越难赚了。市场是在温水煮青蛙,还是蓄势上扬?投资者已经看不懂了,进退两难之下,只能半仓观望。

也有人果断减仓。一位做私募基金的朋友说,他们保持百分之二三十的股票仓位已经快一个季度了。而从公募基金近期的净值表现看,股票型基金总体上仓位依然较高。

谁在高位站岗?

申银万国策略分析师陈李日前的分析报告显示出这样一组数据。5月30日所在的一个交易周,呈现净买入的投资者只有两类,一是户均股票/现金总额低于10万元的散户,他们净买入合计约2900亿元;二是证券投资基金,净买入合计约800亿元。

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类型的机构和自然人群体都呈现了净卖出:全国社保基金净卖出4亿元,QFII净卖出28亿元,保险公司净卖出4亿元,证券公司净卖出39亿元,一般机构净卖出224亿元。散户中,500万元以上散户净卖出603亿元,100-500万元散户净卖出1003亿元,50- 100万元散户净卖出620亿元,10-50万元散户净卖出1227亿元。

陈李的结论是,在短期的市场高点位置,只有两类人在买入----“不得不买的人”和“最不富裕的人”。公募基金不得不买,有发行申购就必须买入股票;而散户中,只有最小的散户还在买,资金规模稍大的散户(10万元以上)都是净卖出。只有“不得不买的人”和“最不富裕的人”在买,根据陈李对交易数据的跟踪,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5月30日市场调整开始后,小散户和基金无疑成了山冈上的哨兵。

陈李表示,储蓄对居民的吸引力持续下降,证券在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所占比例还将继续上升,流动性的存量依然充沛。但是,流量已经枯竭。只有两类人在买,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虽然居民储蓄离开银行系统进入证券市场的趋势还将持续,但短期内进场资金速度肯定放缓,A股市场短期流动性不再充沛。

资金的缺口

“‘5・30’之后,我们这里的开户数明显少了,6月上旬那几天,可以说是一天比一天少。”上海浦东东方路上的一家证券营业部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能进来的钱基本都进来了。用西方的说法,最傻的傻瓜都入市了,别再期待后面还有很多更傻的。”一位宏观分析师如是说。

在估值相对偏高的背景下,资金供给需求情况将是决定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假如交易型流动性不再充裕,市场资金需求强烈就不是好消息了。

东吴基金近日公布的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中提到,下半年A股市场资金需求将达到14600亿元。

按照今年6月20日的价格数据计算,今年下半年大小非解禁规模约为4900亿元,首发、定向增发、以及大股东增持解禁规模为3350亿元。根据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目前上市公司拟以公募方式进行增发的有35家,合计拟融资额为1000亿元左右。从海外上市公司拟发行A股公开信息统计来看,海归发行 A股规模初步有1900亿元。另外,假定国内还有1000亿新股IPO。

5月30日财政部公布印花税率从0.1%上调到0.3%,加上手续费及其他费用,双边交易成本基本达到1%,按照每天2000亿的交易量,下半年按120个交易日计算,下半年交易成本将要耗尽2400亿资金。

汇总以上,下半年A股市场资金需求将达到14600亿元。

东吴基金的报告称,红筹股将陆续回归、大范围调低出口退税率、允许券商和基金申请QDII资格、人大常委会审议财政部发行人民币特别国债购买外汇,这些看似不相关的政策,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收紧流动性。下半年市场资金需求很大,但市场资金供给却偏紧。

不过,也有投资人士表示,不能静态地看待流动性。“有些时候暂时离场的钱会回来,比如‘海归’A股低价发行的时候。”

变泡沫为“泡芙”

申银万国陈李认为,资金紧张、管理层态度,只是影响短期市场的因素。业绩,以及由企业盈利带来的长期牛市信心,才是决定市场的最关键因素。综合而言,企业盈利状况仍然乐观。截至7月5日,根据市场一致预期(WIND数据),沪深300( 3820.018,3.10,0.08%)指数2007年市盈率是28倍,2008年市盈率是22倍。在企业盈利预期不发生明显改变的情况下,不论流动性氛围如何,上证综指在3400-3500点,沪深300指数在3100-3200点区间,将是有吸引力的投资区间,其对应的2007市盈率为26倍, 2008市盈率为20倍。

潮水退去,也是泡沫破裂的过程。当前的A股市场有多大泡沫,可能只有事后才能界定。适量的泡沫是有益的,例如“财富效应”可以进一步刺激消费和投资快速增长,促使经济资源向上市公司集聚;而上市公司盈余增长伴随的分配能力的提高,又会反哺资本市场。不过,泡沫毕竟不可持久,一旦泡沫破裂,必然给实体经济和它的投资人带来损害。如何对待它?多位投资人士认为,对于管理层,“挤泡沫”不如“做实泡沫”,让空洞的泡沫变成实在的“泡芙”食品;对于个人投资者,要学会识别泡沫并且远离它。

东吴基金策略报告提出,股市泡沫管理的最高境界并非刺破泡沫,而是做实泡沫。做实泡沫通常有三种途径。一是保护并且鼓励合规的投机行为,保持并且提高市场的流动性;二是通过降低企业税负等措施来提高股票等资产的内在价值;三是加快资产证券化,例如鼓励有条件的上市公司通过资产注入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培养更多的“沪东重机( 133.51,0.54,0.41%)”。

散户如何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一种方法是资金机构化,购买机构, 理财产品,让专业投资人士代替自己投资;第二种方法是行为机构化,改听消息、博短差为长期持有、价值投资。

不止一位基金经理表达过“散户做投资比我们容易”的想法。在他们看来,散户投资不要求持股分散度,不要求行业均衡配置,不受股票池的限制,更不需迫于排名压力选时操作,只要自己找到一到几家透明、放心的好公司,买入持有、定期跟踪就可以了。长期看下来,这样做的投资收益可能相当可观。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