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西洋两岸关系一直对全球秩序起着支柱性的作用,美欧联手,自由世界充满力量。但冷战结束,美欧裂痕就逐渐显现,伊拉克战争打响后,欧洲就公开分裂了。当时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提出“旧欧洲”的概念,主要指反伊战的法、德,还有比利时、瑞典等左翼政府及俄国。而“新欧洲”则指结束了共产专制的十多个原东欧国家。
“新欧洲”和美国的关系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普遍亲美,疏远俄国,与德法等国也不亲密;二是在伊战问题上,一面倒支持美国。当时的捷克总统哈维尔联合 10个原东欧国家,发表声明支持伊战;三是争相要加入北约。波兰、捷克、匈牙利、立陶宛三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等 10国先后加入,使北约增至 26国的历史最大规模。克罗西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等三国明年可望加入;四是多欢迎(甚至争取)美国驻军,因为既增加安全,又扩大收入(美国要为基地所在国付费用)。
● 不是地球过热,而是左派狂热
在“新欧洲”中,波兰和捷克最具代表性。波兰是第一个结束了共产专制的东欧国家,现在执政的是一对双胞胎兄弟(总统和总理),是典型的右派政府:推行市场经济(波兰的经济增长率现约 8%,和中国差不多),反对共产主义(清算共产制度的余孽),而且特别提出要重建“道德秩序”( moral order)。两兄弟领导的“法治正义党”在上次选举中大胜。这种保守派政府,和美国的右翼共和党政府可谓“情投意合”,因此布什总统六月初到德国参加八大国首脑会议时,特地到波兰访问,波美关系相当亲密。
捷克的特殊性在于,首任民选总统哈维尔曾是共产国家的持不同政见者,当然更是坚定反共,并非常亲美。但哈维尔不懂经济,基本是西方左派的均贫富想法。而捷克的现任总统克劳斯( Vaclav Klaus )则是哈维尔的政治对手,两人不仅在经济理念上相左(克劳斯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热烈推崇者,写过 20多本书),而且在其他重大议题上,克劳斯都和西方右派更接近。例如克劳斯最近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批评那些高喊地球过暖的环境主义者,指出 “现在的危机不是气候,而是人的自由正遭到(极端伊斯兰)威胁”;想要改造全球气候的环境主义,是新的乌托邦。 20世纪这一百年,全球气温只上升了 0.6度。事实上,左派反对地球过暖是幌子,反对资本主义、限制经济发展才是目的。现在不是全球气温过热,而是左派的意识形态过于狂热。
克劳斯出任总统后,大力推行市场经济。该国决定明年实行 15%的单一税率,并把企业税从 24%降至19 %。减税是西方右派的主要理念,而左派多主张增税,高福利。英美等七大工业国,基本都是按人的收入多少而设不同等级的税率;改成单一税率,一直是右派的梦想,但由于左派强烈反对,都无法实现。但这种改革,却率先在东欧等国实现,现在全球实行单一税率的 14个国家,除爱尔兰(全球最低, 12.5%)、俄国(全球第二, 13%)、蒙古、吉尔吉斯以及香港之外,其他九个都是被称为“新欧洲”的前东欧国家。
● 阿尔巴尼亚是全球最亲美的国家
在“新欧洲”中,阿尔巴尼亚则成为“最亲美”的国家。六月初布什总统去阿国访问,受到举国欢呼的热烈欢迎。《纽约时报》报导说,成千上万的阿尔巴尼亚人涌到街头欢迎布什夫妇,首都地拉那的旅店被预订一空。阿国总统说,“布什总统是我们有史以来接待的最伟大和杰出的客人。”阿国国会,还通过法律,把对面大街命名为 “布什大道”,并发行自由女神像、布什画像等三种纪念邮票。身穿印有美国国徽雄鹰 T恤衫的地拉那市长说,“阿尔巴尼亚肯定是整个欧洲,甚至可能是全球最亲美的国家。”“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即使美国密西根,你也看不到像我们这样欢迎和尊敬美国总统。”
布什访问阿国那天,是南斯拉夫军队在美军干预下撤出科索沃八周年纪念日。当年很多阿尔巴尼亚人给孩子起名“比尔”,以感谢当时的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纽约时报》说,这次乔治.布什总统访问后,会有很多阿国父母给孩子起名“乔治”。该报记者说,“在阿国寻找了两天,没有找到一个批评美国的人,最后只听到一个名字,人还不在国内。”
阿国外交部长巴沙的办公室,不是像前法国外长德维尔潘那样挂着拿破仑,而是 1926年阿国首任驻美国大使的画像。巴沙对《纽约时报》记者说,“阿国人民对布什总统来访的兴奋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 “布什总统在阿国比在美国还安全”
阿尔巴尼亚结束了霍查等的共产统治后就一直非常亲美。伊拉克战争时,阿国坚定支持美国,是全球第一批向伊拉克派出军队的国家(也是欧洲第一个向阿富汗派军)。阿国总统自豪地说,只要美军在,阿军就一直奉陪,没有期限。在到处飘扬着美国星条旗的街道上,高悬的巨幅标语是:“以作为美国的盟友而自豪”。阿国国会还在布什到访前夕一致通过议案,允许美军在阿国任何形式的行动,包括只为保护布什总统而派遣军队。一家阿国报纸的通栏大标题甚至是“请占领我们!”( Please Occupy Us! )
地拉那市中心的最大建筑物,是当年为纪念霍查而建造的金字塔型“文化中心”。这次该“中心”挂起了布什总统的画像。阿尔巴尼亚人口 70%是穆斯林,其他是基督徒。但阿国的穆斯林领袖吉尼斯提说,“布什总统在阿国比在美国还安全。”
阿尔巴尼亚是毛时代中国在欧洲的最亲密盟友,被称为“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现在却成为全世界最亲美的国家, 90%的阿国人赞成加入北约。它最能说明,结束了共产制度之后的“新欧洲”,由于对邪恶的清楚认知,才对美国所代表的自由价值强烈认同;由于遭受过共产主义的残酷蹂躏,才倍感自由世界领袖美国的亲切。
● “旧欧洲”主角都被选下台
和朝气蓬勃的“新欧洲”相比,“旧欧洲”则呈现分崩离析状态。首先是主角之一的德国发生变化,主张取消欧盟对中共武器禁运、想建立“法德俄轴心”对抗美国的左派总理施罗德大选失败下台。在东德出生,对共产邪恶有亲身体验的右派政党领袖梅克尔女士出任了德国总理。她上任后就申明:德国和美国共享的价值观超过和俄国的;她也反对取消对北京的武器禁运。她到美国访问,带来的“礼物”是放弃施罗德的反伊战、杯葛美国的政策,以强化美德关系代之。布什总统回送的礼物是张戎写的英文传记《毛:鲜为人知的故事》。也许该书使梅克尔更了解红色中国的真实,所以在访问北京时,她会晤了中国维权人士和宗教领袖,强调“我们要有勇气批评中国”。
被视为“旧欧洲主角”法国的变化也令人瞩目。五月初的法国大选,右派领袖萨科齐击败左派女候选人,出任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政策理念和布什总统相当接近,主张减税,市场经济,打击犯罪,严格移民政策;所以他上任就宣布,要致力改善法美关系。新任法国外长则是支持伊拉克战争的,而不再是写过“拿破仑百日复辟” 传、衷情法兰西帝国、曾声嘶力竭反对伊战的左派诗人德维尔潘。六月中旬法国国会改选,右派政党也赢得多数席位,这是 29年来法国首次总统府和国会都是右派掌权。
● 瑞典40%是“穷人”
比法国变化更令西方保守派振奋的是,在过去 94年中执政了 65年的瑞典左派政府,在去年九月的大选中败给了右翼联盟。瑞典由于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走“第三条道路”:既非美国(资本主义),也不是苏联中国(共产主义)的福利社会主义。这个“瑞典模式”广被欧美左派推崇;其主要政策是高税收、高福利、政府“从摇篮管到墓地”。结果今天瑞典年轻人的失业率达 25.9%,在欧盟 27国中第五高。《华尔街日报》说,如把所有要求工作的人都算在内,瑞典的失业率近 40%。
政府包管一切,自然开销巨大, 1995年瑞典政府预算达到顶峰,占国民生产总值( GDP)的 66%,至今还居全球之首!政府并不产生钱,羊毛出在羊身上,瑞典的税收是欧洲最重的之一,各种税加起来达 85%,即绝大部份收入,都被政府强行收去,用于福利发放的财产二次分配,结果企业和个人都难以扩大再投资,就业机会自然匮乏。九百多万人口的瑞典,有四百万人不是“休病假”(只要说身体不适,医生就开假条,付薪假期居欧洲之冠),就是领取各种福利。美国现有 12%的“低收入”家庭,标准是年收入二万五千美元。按这个标准, 40%的瑞典人是“穷人”。
今年才42岁的瑞典新首相林费尔德上任后,就誓言推行减税等市场经济政策。五月中旬,林费尔德来华盛顿访问,加强和美国的关系。《华尔街日报》评论说,这是瑞典摆脱过去几十年来左派政府疏远美国政策的新开端。
● 整个欧洲“向右转”
与此同时,“旧欧洲”在美洲的主要盟友,七大工业国中的加拿大左翼政府也被右派取代。保守党籍新总理哈柏无论在减税、导弹防御,还是伊战等问题上,都倾向美国。哈柏执政后,强化美加关系,大幅增加军费;而原来左派政府的国防预算只占 GDP的 1.1%,是北约中除小国卢森堡之外最低的(北约成员平均占 1.9%,美国占 3.8%)。
“旧欧洲”走向低潮,主要由于近年欧洲“向右转”,左派政府纷纷败选。八年前, 15个成员的欧盟,只有西班牙、爱尔兰两个右派政府,其他都是倾向福利社会主义的左派执政。但近年来,荷兰、葡萄牙、丹麦、爱尔兰、卢森堡,希腊,法国、德国,瑞典、比利时等 10国,都变成右派执政。而新加入欧盟的 10个前东欧国家,几乎都是亲美、反共的右派执政。
近年左派重新掌权的欧洲国家只有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芬兰、奥地利各组左右共治政府)。但意大利的选票太接近,以至总理一度无法产生;由于胜票太少,左派执政后也没敢太激进,再则意大利的影响力远不如德法。西班牙左派政府上台后,不仅立即从伊拉克撤军,还率先在全世界通过议案,不许再有“丈夫、妻子”称呼(说对同性恋者造成不安),夫妻间要称为“伴侣”。但西班牙在世界的影响力更是微乎其微。
● 市场经济和自由理念深入人心
英国虽是中间偏左的工党执政,但英美关系向来亲密,工党政府并支持伊战。布莱尔六月底卸任首相,交棒给财政大臣布朗。近年工党走所谓第三条道路,在经济理念上向撒切尔主义靠拢,也赞成减税、市场化等,因此不管谁出任英国首相,都不大可能疏远美国。英美联盟,将持续左右全球政治。
美国不仅在欧洲赢得更多知音,其亚太区域两大盟友日本和澳大利亚,更是右派连续执政。日本新首相安倍去年上台后,不仅像前任小泉那样亲美,且力主修宪,提升日本自卫队的地位,加强美日军事联盟。澳大利亚右派霍华德总理,已连续执政11 年,今年底还要寻求第五次连任。澳经济15 年连续增长,失业率4.5%,是 30年来最低( 1995年左派执政时高达 11%)。澳民调显示,六成四民众满意霍华德的表现。
美国 Vs.旧欧洲的无声战争,已基本有了结局,那就是哈耶克的市场经济政策,以及向世界传播自由的理念,越来越赢得人心。它是美国,更是保守主义在全球的胜利。
2007 年6月 22日 于纽约
——载《开放》杂志 2007年 7月号(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新欧洲”和美国的关系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普遍亲美,疏远俄国,与德法等国也不亲密;二是在伊战问题上,一面倒支持美国。当时的捷克总统哈维尔联合 10个原东欧国家,发表声明支持伊战;三是争相要加入北约。波兰、捷克、匈牙利、立陶宛三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等 10国先后加入,使北约增至 26国的历史最大规模。克罗西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等三国明年可望加入;四是多欢迎(甚至争取)美国驻军,因为既增加安全,又扩大收入(美国要为基地所在国付费用)。
● 不是地球过热,而是左派狂热
在“新欧洲”中,波兰和捷克最具代表性。波兰是第一个结束了共产专制的东欧国家,现在执政的是一对双胞胎兄弟(总统和总理),是典型的右派政府:推行市场经济(波兰的经济增长率现约 8%,和中国差不多),反对共产主义(清算共产制度的余孽),而且特别提出要重建“道德秩序”( moral order)。两兄弟领导的“法治正义党”在上次选举中大胜。这种保守派政府,和美国的右翼共和党政府可谓“情投意合”,因此布什总统六月初到德国参加八大国首脑会议时,特地到波兰访问,波美关系相当亲密。
捷克的特殊性在于,首任民选总统哈维尔曾是共产国家的持不同政见者,当然更是坚定反共,并非常亲美。但哈维尔不懂经济,基本是西方左派的均贫富想法。而捷克的现任总统克劳斯( Vaclav Klaus )则是哈维尔的政治对手,两人不仅在经济理念上相左(克劳斯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热烈推崇者,写过 20多本书),而且在其他重大议题上,克劳斯都和西方右派更接近。例如克劳斯最近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批评那些高喊地球过暖的环境主义者,指出 “现在的危机不是气候,而是人的自由正遭到(极端伊斯兰)威胁”;想要改造全球气候的环境主义,是新的乌托邦。 20世纪这一百年,全球气温只上升了 0.6度。事实上,左派反对地球过暖是幌子,反对资本主义、限制经济发展才是目的。现在不是全球气温过热,而是左派的意识形态过于狂热。
克劳斯出任总统后,大力推行市场经济。该国决定明年实行 15%的单一税率,并把企业税从 24%降至19 %。减税是西方右派的主要理念,而左派多主张增税,高福利。英美等七大工业国,基本都是按人的收入多少而设不同等级的税率;改成单一税率,一直是右派的梦想,但由于左派强烈反对,都无法实现。但这种改革,却率先在东欧等国实现,现在全球实行单一税率的 14个国家,除爱尔兰(全球最低, 12.5%)、俄国(全球第二, 13%)、蒙古、吉尔吉斯以及香港之外,其他九个都是被称为“新欧洲”的前东欧国家。
● 阿尔巴尼亚是全球最亲美的国家
在“新欧洲”中,阿尔巴尼亚则成为“最亲美”的国家。六月初布什总统去阿国访问,受到举国欢呼的热烈欢迎。《纽约时报》报导说,成千上万的阿尔巴尼亚人涌到街头欢迎布什夫妇,首都地拉那的旅店被预订一空。阿国总统说,“布什总统是我们有史以来接待的最伟大和杰出的客人。”阿国国会,还通过法律,把对面大街命名为 “布什大道”,并发行自由女神像、布什画像等三种纪念邮票。身穿印有美国国徽雄鹰 T恤衫的地拉那市长说,“阿尔巴尼亚肯定是整个欧洲,甚至可能是全球最亲美的国家。”“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即使美国密西根,你也看不到像我们这样欢迎和尊敬美国总统。”
布什访问阿国那天,是南斯拉夫军队在美军干预下撤出科索沃八周年纪念日。当年很多阿尔巴尼亚人给孩子起名“比尔”,以感谢当时的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纽约时报》说,这次乔治.布什总统访问后,会有很多阿国父母给孩子起名“乔治”。该报记者说,“在阿国寻找了两天,没有找到一个批评美国的人,最后只听到一个名字,人还不在国内。”
阿国外交部长巴沙的办公室,不是像前法国外长德维尔潘那样挂着拿破仑,而是 1926年阿国首任驻美国大使的画像。巴沙对《纽约时报》记者说,“阿国人民对布什总统来访的兴奋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 “布什总统在阿国比在美国还安全”
阿尔巴尼亚结束了霍查等的共产统治后就一直非常亲美。伊拉克战争时,阿国坚定支持美国,是全球第一批向伊拉克派出军队的国家(也是欧洲第一个向阿富汗派军)。阿国总统自豪地说,只要美军在,阿军就一直奉陪,没有期限。在到处飘扬着美国星条旗的街道上,高悬的巨幅标语是:“以作为美国的盟友而自豪”。阿国国会还在布什到访前夕一致通过议案,允许美军在阿国任何形式的行动,包括只为保护布什总统而派遣军队。一家阿国报纸的通栏大标题甚至是“请占领我们!”( Please Occupy Us! )
地拉那市中心的最大建筑物,是当年为纪念霍查而建造的金字塔型“文化中心”。这次该“中心”挂起了布什总统的画像。阿尔巴尼亚人口 70%是穆斯林,其他是基督徒。但阿国的穆斯林领袖吉尼斯提说,“布什总统在阿国比在美国还安全。”
阿尔巴尼亚是毛时代中国在欧洲的最亲密盟友,被称为“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现在却成为全世界最亲美的国家, 90%的阿国人赞成加入北约。它最能说明,结束了共产制度之后的“新欧洲”,由于对邪恶的清楚认知,才对美国所代表的自由价值强烈认同;由于遭受过共产主义的残酷蹂躏,才倍感自由世界领袖美国的亲切。
● “旧欧洲”主角都被选下台
和朝气蓬勃的“新欧洲”相比,“旧欧洲”则呈现分崩离析状态。首先是主角之一的德国发生变化,主张取消欧盟对中共武器禁运、想建立“法德俄轴心”对抗美国的左派总理施罗德大选失败下台。在东德出生,对共产邪恶有亲身体验的右派政党领袖梅克尔女士出任了德国总理。她上任后就申明:德国和美国共享的价值观超过和俄国的;她也反对取消对北京的武器禁运。她到美国访问,带来的“礼物”是放弃施罗德的反伊战、杯葛美国的政策,以强化美德关系代之。布什总统回送的礼物是张戎写的英文传记《毛:鲜为人知的故事》。也许该书使梅克尔更了解红色中国的真实,所以在访问北京时,她会晤了中国维权人士和宗教领袖,强调“我们要有勇气批评中国”。
被视为“旧欧洲主角”法国的变化也令人瞩目。五月初的法国大选,右派领袖萨科齐击败左派女候选人,出任法国总统。萨科齐的政策理念和布什总统相当接近,主张减税,市场经济,打击犯罪,严格移民政策;所以他上任就宣布,要致力改善法美关系。新任法国外长则是支持伊拉克战争的,而不再是写过“拿破仑百日复辟” 传、衷情法兰西帝国、曾声嘶力竭反对伊战的左派诗人德维尔潘。六月中旬法国国会改选,右派政党也赢得多数席位,这是 29年来法国首次总统府和国会都是右派掌权。
● 瑞典40%是“穷人”
比法国变化更令西方保守派振奋的是,在过去 94年中执政了 65年的瑞典左派政府,在去年九月的大选中败给了右翼联盟。瑞典由于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走“第三条道路”:既非美国(资本主义),也不是苏联中国(共产主义)的福利社会主义。这个“瑞典模式”广被欧美左派推崇;其主要政策是高税收、高福利、政府“从摇篮管到墓地”。结果今天瑞典年轻人的失业率达 25.9%,在欧盟 27国中第五高。《华尔街日报》说,如把所有要求工作的人都算在内,瑞典的失业率近 40%。
政府包管一切,自然开销巨大, 1995年瑞典政府预算达到顶峰,占国民生产总值( GDP)的 66%,至今还居全球之首!政府并不产生钱,羊毛出在羊身上,瑞典的税收是欧洲最重的之一,各种税加起来达 85%,即绝大部份收入,都被政府强行收去,用于福利发放的财产二次分配,结果企业和个人都难以扩大再投资,就业机会自然匮乏。九百多万人口的瑞典,有四百万人不是“休病假”(只要说身体不适,医生就开假条,付薪假期居欧洲之冠),就是领取各种福利。美国现有 12%的“低收入”家庭,标准是年收入二万五千美元。按这个标准, 40%的瑞典人是“穷人”。
今年才42岁的瑞典新首相林费尔德上任后,就誓言推行减税等市场经济政策。五月中旬,林费尔德来华盛顿访问,加强和美国的关系。《华尔街日报》评论说,这是瑞典摆脱过去几十年来左派政府疏远美国政策的新开端。
● 整个欧洲“向右转”
与此同时,“旧欧洲”在美洲的主要盟友,七大工业国中的加拿大左翼政府也被右派取代。保守党籍新总理哈柏无论在减税、导弹防御,还是伊战等问题上,都倾向美国。哈柏执政后,强化美加关系,大幅增加军费;而原来左派政府的国防预算只占 GDP的 1.1%,是北约中除小国卢森堡之外最低的(北约成员平均占 1.9%,美国占 3.8%)。
“旧欧洲”走向低潮,主要由于近年欧洲“向右转”,左派政府纷纷败选。八年前, 15个成员的欧盟,只有西班牙、爱尔兰两个右派政府,其他都是倾向福利社会主义的左派执政。但近年来,荷兰、葡萄牙、丹麦、爱尔兰、卢森堡,希腊,法国、德国,瑞典、比利时等 10国,都变成右派执政。而新加入欧盟的 10个前东欧国家,几乎都是亲美、反共的右派执政。
近年左派重新掌权的欧洲国家只有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芬兰、奥地利各组左右共治政府)。但意大利的选票太接近,以至总理一度无法产生;由于胜票太少,左派执政后也没敢太激进,再则意大利的影响力远不如德法。西班牙左派政府上台后,不仅立即从伊拉克撤军,还率先在全世界通过议案,不许再有“丈夫、妻子”称呼(说对同性恋者造成不安),夫妻间要称为“伴侣”。但西班牙在世界的影响力更是微乎其微。
● 市场经济和自由理念深入人心
英国虽是中间偏左的工党执政,但英美关系向来亲密,工党政府并支持伊战。布莱尔六月底卸任首相,交棒给财政大臣布朗。近年工党走所谓第三条道路,在经济理念上向撒切尔主义靠拢,也赞成减税、市场化等,因此不管谁出任英国首相,都不大可能疏远美国。英美联盟,将持续左右全球政治。
美国不仅在欧洲赢得更多知音,其亚太区域两大盟友日本和澳大利亚,更是右派连续执政。日本新首相安倍去年上台后,不仅像前任小泉那样亲美,且力主修宪,提升日本自卫队的地位,加强美日军事联盟。澳大利亚右派霍华德总理,已连续执政11 年,今年底还要寻求第五次连任。澳经济15 年连续增长,失业率4.5%,是 30年来最低( 1995年左派执政时高达 11%)。澳民调显示,六成四民众满意霍华德的表现。
美国 Vs.旧欧洲的无声战争,已基本有了结局,那就是哈耶克的市场经济政策,以及向世界传播自由的理念,越来越赢得人心。它是美国,更是保守主义在全球的胜利。
2007 年6月 22日 于纽约
——载《开放》杂志 2007年 7月号(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曹长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