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这个人,在我们心目中,应该是个勇猛异常,但有勇无谋,甚至是没头没脑,几近文盲的莽夫。但如果我们认真去探究,可能会有另一番体会。
文官出身
翻开正史,有关吕布的记述,劈头便道出吕布是文官出身。吕布是并州人,汉分天下为十三州,井州是接壤外蒙古的地区。《三国志》及《后汉书》都说吕布是以骁勇给并州,当时的并州刺史丁原以吕布为主簿,主簿,就是文官。
杜佑的《通典》及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说主簿是掌付事勾稽,省署钞目,监印,给纸笔,付事勾稽即查收税务的工作,而其他相信不用解释,这很明显是文职的工作。但官史对职官的记载,一般只录其原本,官位与职务的具体情况,往往因应时势而有所变异。例如《后汉书》说将军是掌征伐背叛,不常置,通观两汉,卫青、霍光、王凤、邓骘、窦宪、何进等却以大将军身分主政,所以对于史书止有关职官体制等不能尽信。
哪东汉三国时期主簿的具体职责是什么呢?东汉三国时期最出名的主簿,要算杨脩。杨脩是曹植的死党,在曹操征马超时因“鸡肋”事件而被杀,其他如荀彧、刘晔、温恢、王脩等都做过主簿,但这些名士通常身兼数职,如刘晔从征汉中时是主簿,但旋又改为行军长史,所以很难单从这些名人的事迹,便归纳出东汉时的主簿是负责什么。反而我们可从一些小人物身上,窥探一二。鱼豢的《魏书》记载,曹操有一次因为坐骑跳入农民的麦田中,便问主簿自己该当何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曹操乃割发代罪,《三国演义》将此事编入征张绣之战中,并将主簿之对答改为郭嘉,非;又如《三国志.臧洪传》记载,臧洪被袁绍围城,城中缺粮,主簿报告内厨只剩三斗米。综合《通典》及《文献通考》所述,我们大概可以了解主簿是掌文书簿籍及印鉴,计钱粮等琐碎事,而吕布任职主簿时,甚得丁原信任,并“大见亲待”(三国志语),想也做得不错,那吕布应该是粗通文墨,心思细密能主计事。
束发金冠
网络上流传一篇为吕布翻案的文章,其内容据说是来自台湾的《联合报》。该文同样提出吕布是文官出身这点,同时认为吕布“束发金冠”的形象,正是儒将的象征,反观关羽、张飞二人,由于是平民出身,所以只能用布帽。这个说法,应该是根据刘熙的《释名》:“士冠,庶人巾。”但我看遍《三国志》,也找不到“束发金冠”这个词语,《后汉书》及《资治通鉴》内也找不到形容吕布是“束发金冠”,如果史书上并没有吕布束发金冠的形象,哪束发金冠何来?所谓束发金冠,其实是国剧中雉尾小生的造形。国剧中的小生,分雉尾及扇子两种,前者多扮演武将,后者多扮演文官,如《黄鹤楼》中的周瑜,《白门楼》中的吕布,便是雉尾小生,三国演义取材国剧,罗贯中便为吕布塑造了束发金冠的形象。
中国古服饰上有关冠帻的配衬,确是极之讲究。单论汉朝,《后汉书.舆服志》记有十九种冠,如进贤冠、鹖冠等,但没有金冠。冠和帻是两种东西,帻用以裹头,冠冠头上,二者本来有阶级之分,冠属上层社会所用,帻反之,所以《晋书.舆服志》说帻是古贱人不冠之服。按这个说法,说关羽、张飞以平民着帻,似乎有其道理,但该文作者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王莽是光头。
西汉时期,上层社会确是冠冠而不着帻,但到了王莽新朝时,由于他是光头,所以冠帻并用,因此东汉以来,都是冠帻并用,便不存在冠冠一定是贵族,着帻即贱民。另一说是董巴的《舆服志》及《晋书.舆服志》,说汉元帝额有壮发,所以以帻遮之。壮发,就是头发很多的意思。沉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认为前者较可信,今从之。
同时,无论是冠冠或着帻,都不能说明配者是文人或武人。《后汉书》十九种冠中,武冠、却敌冠、樊哙冠等就是武人专用;至于以巾或帻约发裹头,东汉人士以幅巾为雅,袁绍、崔钧等将帅都皆着缣巾,孙坚则常着赤罽帻,如要从冠帻上证明吕布是儒生,除非能证明他是冠以进贤冠,因为进贤冠是“文儒者之服也”。史书上对于吕布的服饰记载甚少,暂未能循此证明吕布的身分,实在遗憾。
以上从官职及服饰两项外在条件论述吕布的身分,以下则将从吕布的生平分析他是否一名胸无半点墨的匹夫。
吕布的小聪明
李催之乱时,吕布曾投奔河内的张扬。张杨最初也是以勇武给并州,曾与吕布共事丁原,后来辗转成为河内太守。《三国志》说张杨和吕布交情向来不错,所以吕布去投靠他并不出奇。当时李傕等人已杀掉王允,把持国政,得知吕布在张杨处,便假借皇帝名义要张杨杀吕布。张杨为人仁和,重情义,表面应允李傕等人,而实暗中保护吕布。但张杨手下多有想藉此立功的,吕布内心不安,便与张杨说:“你杀了我所得的功劳未必多,不如将我生擒送给李傕,那功劳才大。”这番话表面是向张杨说,而实际是要说给张杨部下听,乃援兵之计,不久,吕布便逃出河内,投奔袁绍。这里,吕布第一次显露了他的小聪明。
这其中有一段小插曲。吕布投奔袁绍后,袁绍便请他攻击黑山贼张燕。黑山贼是盘据太行山一带的山贼,张燕当时聚众十万人,袁绍也束手无策。可是,吕布一到后,便骑着赤兔马,与他手下健将魏越、成廉,只带着数十骑,每日就这样攻入张燕阵营三、四次,而每次皆斩首而出,十数日后,张燕便被打败。吕布以数百人的部众,打败十万人的黑山贼,吕布骁勇善战的光芒,到此刻才正式发亮。
吕布在袁绍处,不太约束手下,袁绍颇为忌惮。吕布当然也意识到袁绍对他的不满,便请辞要回到洛阳,袁绍立即假借皇帝名义封吕布做司隶校尉,并请数十人来送吕布。司隶校尉,是驻守首都的军官。袁绍这一切友善的举动,都是用来掩饰他的阴谋,这数十人,其实都是杀手。吕布当然知道袁绍的用意,晚上扎营后,命人在营中弹古筝,然后自己乘机逃走。深夜,杀手杀入大营,而吕布早已走远。吕布命人在帐中弹古筝这幕,固然再次显示出他的小聪明,但更令我好奇的是,以弹古筝吸引对手,目的是令杀手以为吕布仍在,这是否意味着吕布懂得弹古筝?
杀手谋杀失败后,袁绍再请人追杀吕布,但史书记载,新一批杀手“皆莫敢逼”,即都不敢靠近吕布。吕布虽然骁勇,但会令到杀手们连接近都不敢,估计先前那一幕,吕布其实并没有真的逃走,而是将杀手通通格杀,才会给第二批杀手带大如此巨大的震慑力,也因此袁绍才要再雇用另一班杀手。
吕布的气度与眼光
《英雄记》记载,吕布夺得徐州后,部将郝萌谋反,但郝萌手下曹性不服,反攻郝萌,吕布乘势和大将高顺一起击败乱军。事后吕布问曹性,曹性说是袁术怂恿郝萌谋反,更说军师陈宫同谋。陈宫听到脸立即红起来,旁人都已察觉,但吕布以陈宫是军中大将,便不再追问,并令曹性接任郝萌之职。这令我想起刘向《说苑》内的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有一回楚庄王与群臣宴饮,日暮酒酣,灯烛熄灭,有人喝醉了,扯楚庄王美人的衣裳,趁机吃豆腐,美人立即折断他的冠缨,请庄王点火查看。庄王反而令群臣通通折断冠缨,然后才点火,使扯衣者不致受辱。二年后,楚晋交战,有一将拚命奋勇杀敌,终于战胜晋国,庄王好奇问他是谁,原来就是当日绝缨的蒋雄。吕布此举,不也有昔日楚庄王的胸襟气度?
后来,袁术命手下大将纪灵率兵三万进攻当时在小沛的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救,吕布手下多认为正可借袁术之手灭刘备,吕布并不认同。他认为若袁术破刘备,北连太行山的孙观、臧霸等人,对自己的包围网便形成。于是便带步兵一千,骑兵二百往救刘备。纪灵率兵三万人,但当探马回报吕布来救时,“皆敛兵不敢复攻”,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虽说吕布和袁术之间有准备结盟的姿态,但纪灵带有重兵,并已兵临城下,大有据理力争的筹码,却反而表现出畏缩的姿态。
接下来发展出更离奇的事,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辕门射戟”。吕布在帐中设宴,请来刘备及纪灵,说自己不爱争斗,却爱解斗(!?),乃命人在辕门外插戟,说若他一箭射中戟上小支,两家便各自罢兵。结果当然是吕布大显身手,纪灵也很听话地带着三万兵马离开。
这是吕布人生上精彩的一页。对陈宫一事表现出君主的气度,然后力排众议作出审时度世的判断,并再次展露小聪明,不费一兵一卒退三万大军,全程一气呵成,至此我们对吕布的刻板印象相信已有了很大的改变。
后记
吕布作为主簿,当然识字,只是文笔如何?史书记有数篇吕布的文书,现节录两篇自《九州春秋》,《九州春秋》不纳入官史,故以下两篇只备作参考。
第一篇是吕布破袁术时,杀到淮水北岸,留书与袁术:“足下恃军强盛,常言猛将武士,欲相吞灭,每抑止之耳!布虽无勇,虎步淮南,一时之闲,足下鼠窜寿春,无出头者。猛将武士,为悉何在?足下喜为大言以诬天下,天下之人安可尽诬?古者兵交,使在其闲,造策者非布先唱也。相去不远,可复相闻。”吕布留书后向着对岸的袁术大笑然后才还师。
第二篇是吕布与琅邪相萧建的文书,萧建当时据有莒城独立,吕布便送书:“天下举兵,本以诛董卓耳。布杀卓,来诣关东,欲求兵西迎大驾,光复洛京,诸将自还相攻,莫肯念国。布,五原人也,去徐州五千余里,乃在天西北角,今不来共争天东南之地。莒与下邳相去不远,宜当共通。君如自遂以为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也!昔乐毅攻齐,呼吸下齐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单故也。布虽非乐毅,君亦非田单,可取布书与智者详共议之。”萧建得书后便命主簿向吕布进贡。
吕布,不能不说是一个有名的人物。但原来史实中的吕布和刻板印象中的吕布,竟有着如此大的落差,就如同玻璃窗上的月亮,我必须主动了解,才能明白真相,千古人物如此,物理现象如此,生活上的千丝万缕,何尝不是如此?
文官出身
翻开正史,有关吕布的记述,劈头便道出吕布是文官出身。吕布是并州人,汉分天下为十三州,井州是接壤外蒙古的地区。《三国志》及《后汉书》都说吕布是以骁勇给并州,当时的并州刺史丁原以吕布为主簿,主簿,就是文官。
杜佑的《通典》及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说主簿是掌付事勾稽,省署钞目,监印,给纸笔,付事勾稽即查收税务的工作,而其他相信不用解释,这很明显是文职的工作。但官史对职官的记载,一般只录其原本,官位与职务的具体情况,往往因应时势而有所变异。例如《后汉书》说将军是掌征伐背叛,不常置,通观两汉,卫青、霍光、王凤、邓骘、窦宪、何进等却以大将军身分主政,所以对于史书止有关职官体制等不能尽信。
哪东汉三国时期主簿的具体职责是什么呢?东汉三国时期最出名的主簿,要算杨脩。杨脩是曹植的死党,在曹操征马超时因“鸡肋”事件而被杀,其他如荀彧、刘晔、温恢、王脩等都做过主簿,但这些名士通常身兼数职,如刘晔从征汉中时是主簿,但旋又改为行军长史,所以很难单从这些名人的事迹,便归纳出东汉时的主簿是负责什么。反而我们可从一些小人物身上,窥探一二。鱼豢的《魏书》记载,曹操有一次因为坐骑跳入农民的麦田中,便问主簿自己该当何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曹操乃割发代罪,《三国演义》将此事编入征张绣之战中,并将主簿之对答改为郭嘉,非;又如《三国志.臧洪传》记载,臧洪被袁绍围城,城中缺粮,主簿报告内厨只剩三斗米。综合《通典》及《文献通考》所述,我们大概可以了解主簿是掌文书簿籍及印鉴,计钱粮等琐碎事,而吕布任职主簿时,甚得丁原信任,并“大见亲待”(三国志语),想也做得不错,那吕布应该是粗通文墨,心思细密能主计事。
束发金冠
网络上流传一篇为吕布翻案的文章,其内容据说是来自台湾的《联合报》。该文同样提出吕布是文官出身这点,同时认为吕布“束发金冠”的形象,正是儒将的象征,反观关羽、张飞二人,由于是平民出身,所以只能用布帽。这个说法,应该是根据刘熙的《释名》:“士冠,庶人巾。”但我看遍《三国志》,也找不到“束发金冠”这个词语,《后汉书》及《资治通鉴》内也找不到形容吕布是“束发金冠”,如果史书上并没有吕布束发金冠的形象,哪束发金冠何来?所谓束发金冠,其实是国剧中雉尾小生的造形。国剧中的小生,分雉尾及扇子两种,前者多扮演武将,后者多扮演文官,如《黄鹤楼》中的周瑜,《白门楼》中的吕布,便是雉尾小生,三国演义取材国剧,罗贯中便为吕布塑造了束发金冠的形象。
中国古服饰上有关冠帻的配衬,确是极之讲究。单论汉朝,《后汉书.舆服志》记有十九种冠,如进贤冠、鹖冠等,但没有金冠。冠和帻是两种东西,帻用以裹头,冠冠头上,二者本来有阶级之分,冠属上层社会所用,帻反之,所以《晋书.舆服志》说帻是古贱人不冠之服。按这个说法,说关羽、张飞以平民着帻,似乎有其道理,但该文作者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王莽是光头。
西汉时期,上层社会确是冠冠而不着帻,但到了王莽新朝时,由于他是光头,所以冠帻并用,因此东汉以来,都是冠帻并用,便不存在冠冠一定是贵族,着帻即贱民。另一说是董巴的《舆服志》及《晋书.舆服志》,说汉元帝额有壮发,所以以帻遮之。壮发,就是头发很多的意思。沉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认为前者较可信,今从之。
同时,无论是冠冠或着帻,都不能说明配者是文人或武人。《后汉书》十九种冠中,武冠、却敌冠、樊哙冠等就是武人专用;至于以巾或帻约发裹头,东汉人士以幅巾为雅,袁绍、崔钧等将帅都皆着缣巾,孙坚则常着赤罽帻,如要从冠帻上证明吕布是儒生,除非能证明他是冠以进贤冠,因为进贤冠是“文儒者之服也”。史书上对于吕布的服饰记载甚少,暂未能循此证明吕布的身分,实在遗憾。
以上从官职及服饰两项外在条件论述吕布的身分,以下则将从吕布的生平分析他是否一名胸无半点墨的匹夫。
吕布的小聪明
李催之乱时,吕布曾投奔河内的张扬。张杨最初也是以勇武给并州,曾与吕布共事丁原,后来辗转成为河内太守。《三国志》说张杨和吕布交情向来不错,所以吕布去投靠他并不出奇。当时李傕等人已杀掉王允,把持国政,得知吕布在张杨处,便假借皇帝名义要张杨杀吕布。张杨为人仁和,重情义,表面应允李傕等人,而实暗中保护吕布。但张杨手下多有想藉此立功的,吕布内心不安,便与张杨说:“你杀了我所得的功劳未必多,不如将我生擒送给李傕,那功劳才大。”这番话表面是向张杨说,而实际是要说给张杨部下听,乃援兵之计,不久,吕布便逃出河内,投奔袁绍。这里,吕布第一次显露了他的小聪明。
这其中有一段小插曲。吕布投奔袁绍后,袁绍便请他攻击黑山贼张燕。黑山贼是盘据太行山一带的山贼,张燕当时聚众十万人,袁绍也束手无策。可是,吕布一到后,便骑着赤兔马,与他手下健将魏越、成廉,只带着数十骑,每日就这样攻入张燕阵营三、四次,而每次皆斩首而出,十数日后,张燕便被打败。吕布以数百人的部众,打败十万人的黑山贼,吕布骁勇善战的光芒,到此刻才正式发亮。
吕布在袁绍处,不太约束手下,袁绍颇为忌惮。吕布当然也意识到袁绍对他的不满,便请辞要回到洛阳,袁绍立即假借皇帝名义封吕布做司隶校尉,并请数十人来送吕布。司隶校尉,是驻守首都的军官。袁绍这一切友善的举动,都是用来掩饰他的阴谋,这数十人,其实都是杀手。吕布当然知道袁绍的用意,晚上扎营后,命人在营中弹古筝,然后自己乘机逃走。深夜,杀手杀入大营,而吕布早已走远。吕布命人在帐中弹古筝这幕,固然再次显示出他的小聪明,但更令我好奇的是,以弹古筝吸引对手,目的是令杀手以为吕布仍在,这是否意味着吕布懂得弹古筝?
杀手谋杀失败后,袁绍再请人追杀吕布,但史书记载,新一批杀手“皆莫敢逼”,即都不敢靠近吕布。吕布虽然骁勇,但会令到杀手们连接近都不敢,估计先前那一幕,吕布其实并没有真的逃走,而是将杀手通通格杀,才会给第二批杀手带大如此巨大的震慑力,也因此袁绍才要再雇用另一班杀手。
吕布的气度与眼光
《英雄记》记载,吕布夺得徐州后,部将郝萌谋反,但郝萌手下曹性不服,反攻郝萌,吕布乘势和大将高顺一起击败乱军。事后吕布问曹性,曹性说是袁术怂恿郝萌谋反,更说军师陈宫同谋。陈宫听到脸立即红起来,旁人都已察觉,但吕布以陈宫是军中大将,便不再追问,并令曹性接任郝萌之职。这令我想起刘向《说苑》内的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有一回楚庄王与群臣宴饮,日暮酒酣,灯烛熄灭,有人喝醉了,扯楚庄王美人的衣裳,趁机吃豆腐,美人立即折断他的冠缨,请庄王点火查看。庄王反而令群臣通通折断冠缨,然后才点火,使扯衣者不致受辱。二年后,楚晋交战,有一将拚命奋勇杀敌,终于战胜晋国,庄王好奇问他是谁,原来就是当日绝缨的蒋雄。吕布此举,不也有昔日楚庄王的胸襟气度?
后来,袁术命手下大将纪灵率兵三万进攻当时在小沛的刘备,刘备向吕布求救,吕布手下多认为正可借袁术之手灭刘备,吕布并不认同。他认为若袁术破刘备,北连太行山的孙观、臧霸等人,对自己的包围网便形成。于是便带步兵一千,骑兵二百往救刘备。纪灵率兵三万人,但当探马回报吕布来救时,“皆敛兵不敢复攻”,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虽说吕布和袁术之间有准备结盟的姿态,但纪灵带有重兵,并已兵临城下,大有据理力争的筹码,却反而表现出畏缩的姿态。
接下来发展出更离奇的事,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辕门射戟”。吕布在帐中设宴,请来刘备及纪灵,说自己不爱争斗,却爱解斗(!?),乃命人在辕门外插戟,说若他一箭射中戟上小支,两家便各自罢兵。结果当然是吕布大显身手,纪灵也很听话地带着三万兵马离开。
这是吕布人生上精彩的一页。对陈宫一事表现出君主的气度,然后力排众议作出审时度世的判断,并再次展露小聪明,不费一兵一卒退三万大军,全程一气呵成,至此我们对吕布的刻板印象相信已有了很大的改变。
后记
吕布作为主簿,当然识字,只是文笔如何?史书记有数篇吕布的文书,现节录两篇自《九州春秋》,《九州春秋》不纳入官史,故以下两篇只备作参考。
第一篇是吕布破袁术时,杀到淮水北岸,留书与袁术:“足下恃军强盛,常言猛将武士,欲相吞灭,每抑止之耳!布虽无勇,虎步淮南,一时之闲,足下鼠窜寿春,无出头者。猛将武士,为悉何在?足下喜为大言以诬天下,天下之人安可尽诬?古者兵交,使在其闲,造策者非布先唱也。相去不远,可复相闻。”吕布留书后向着对岸的袁术大笑然后才还师。
第二篇是吕布与琅邪相萧建的文书,萧建当时据有莒城独立,吕布便送书:“天下举兵,本以诛董卓耳。布杀卓,来诣关东,欲求兵西迎大驾,光复洛京,诸将自还相攻,莫肯念国。布,五原人也,去徐州五千余里,乃在天西北角,今不来共争天东南之地。莒与下邳相去不远,宜当共通。君如自遂以为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也!昔乐毅攻齐,呼吸下齐七十余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单故也。布虽非乐毅,君亦非田单,可取布书与智者详共议之。”萧建得书后便命主簿向吕布进贡。
吕布,不能不说是一个有名的人物。但原来史实中的吕布和刻板印象中的吕布,竟有着如此大的落差,就如同玻璃窗上的月亮,我必须主动了解,才能明白真相,千古人物如此,物理现象如此,生活上的千丝万缕,何尝不是如此?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吕布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