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是通信业务的一种,在十九世纪初发明,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电报大为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业社会的其中一项重要发明。早期的电报只能在陆地上通讯,后来使用了海底电缆,开展了越洋服务。到了二十世纪初,开始使用无线电拍发电报,电报业务基本上已能抵达地球上大部份地区。电报主要是用作传递文字讯息,使用电报技术用作传送图片称为传真。
电报之前的通讯方法
在未发明电报以前,进行长途通讯的主要方法包括有:驿送、信鸽、以及烽烟等。驿送是由专门负责的人员,乘坐马匹或其他交通工具,接力将书信送到目的地。建立一个可靠及快速的驿送系统需要十分高昂的成本,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道路网,然后配备合适的驿站设施。在交通不便的地区更是不可行。使用信鸽通讯可靠性甚低,而且受天气、路径所限。另一类的通讯方法是使用烽烟或摆臂式信号机(Semaphores)、灯号等肉眼可见的讯号,以接力方法来传讯。这种方法同样是成本高昂,而且易受天气、地型影响。在发明电报以前,只有最重要的消息才会被传送,而且其速度在今日的角度来看,是难以忍受的缓慢。
电报的发明
欧洲的科学家在十八世纪逐渐发现电的各种特质。同时开始有人研究使用电来传递讯息的可能。早在1753年,一名英国人便提出使用静电来拍发电报。他的设想是使用二十六条电线分别代表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发电报的一方按文本顺序在电线上加以静电。接收的一方在各电线接上小纸条。当纸条因静电而升起时,便能把文本誊录。
首条真正投入使用营运的电报线路于1839年在英国最先出现。它是大西方铁路(Great Western Railway)装设在两个车站之间作通讯之用。这条线路长13英里,属指针式设计,由查尔斯·惠斯通(Charles Wheastone)及威廉·库克(William Cooke)发明。两人并为发明在1837年取得英国的专利。
在美国,萨缪尔·摩尔斯(Samuel Morse) 在接近同一时间同时发明了电报,并在1837年在美国取得专利。摩斯还发展出一套将字母及数字编码以便拍发的方法,称为摩斯密码。
电报的发展
初期的电报只能透过使用架在陆地上的电线(land line)进行通讯。最早期的电线属于单线式,需要透过地面完成回路,传送距离有限,更不能越过海洋。到了1850年,首条海底电缆(Cable)横越英吉利海峡,把英国及欧洲大陆连接起来。首条横越大西洋的电报电缆则在1857年敷设完毕。但由于技术原因,这条越洋电缆只使用了数天便告失灵。首条大西洋海底电报电缆要在九年之后,即在1866年方才成功投入使用。至于横越太平洋的海底电缆,更要在1902年方才完工。
到了十九世纪90年代,各地仍然要经过电线用来传送电报。尼科拉·特斯拉(Nikolas Tesla)等科学家在这个时候开始研究以无线电发送电报。1895年,义大利人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首次成功收发无线电电报。四年后,即1899年,他成功进行英国至法国之间的传送。1902年首次以无线电进行横越大西洋的通讯。无线电报的发明使流动通讯变得可能,配备无线电电报机的远洋船只,就算在海洋上仍然与陆地保持通讯,更能在需要时发出求救讯号 。
中国电报
中国首条出现电报线路是1871年,由英国、俄国及丹麦敷设,从香港经上海至日本长崎的海底电缆。由于清政府的反对,电缆被禁止在上海登陆。后来丹麦公司不理清政府的禁令,将线路引至上海公共租界,并在6月3日起开始收发电报。至于首条自主敷设的线路,是由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所建,1877年10月完工,连接台南及高雄。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大沽及北塘之间架设电报线路,用作军事通讯。1880年,李鸿章奏准开办电报总局,由盛宣怀任总办。并在1881年12月开通天津至上海的电报服务。1887年,台湾巡抚刘铭传敷设了福州至台湾的海底电缆,是中国首条海底电缆。
为了传达汉字,电报部门准备由4位数字或3位罗马字构成的代码,即中文电码,采用发送前将汉字改写成电码发出,收电报后再将电码改写成汉字的方法。
电报的使用
电报的发明使到长途通讯的价格大为下降。最早期电报的传送成本,是依靠目测的摆臂式讯号机系统的30分之1。之后更随着技术的改良和用量扩大而大幅下降。到了20世纪初,就算是一般普通人亦可负担用电报作长途通讯。当时负责经营电报通讯的公司,在各地大城市设置电报局。一般人只要到电报局付款,便能拍发电报到远方的另一个城市,收费是按距离及电报字数计算。当另一端的电报局收到电报以后,会有专人把印好的电报派送到目的地。至于各大企业和政府多数拥有其电报专线。而随着电报的普及,各地亦出现了使用专门透过电报传送新闻的机构,即现时的通讯社。当中路透社(Reuters)于1851年在伦敦成立,是最早的通讯社之一。
由于电报的传送速率十分有限,因此最初只可能用作传送文字,而且必须要把文字尽量精简以减少字数。最早的电报用人手拍发,熟练的电报员使用摩斯码大约能每秒钟传送一个字母。后来在1920年代发明的电传打字机(Telex),将拍发电报自动化。电传打字机之间像电话一样以拨号接通,之后把讯息以打字的方式传出,使用与电报一样的技术传送。一般人都能使用电传,传送的速度得到提高,亦大为减少出错的机会。在传真及长途电话普及以前,电传打字机曾一度遍及各地的办公室,专门用作长途通讯。
电报的衰落
随着通讯科技的发展,电报已不再是主要的通讯方法。自从电话网路数位化以后,电报通讯变成为数位通讯网路内其中一种以文字通讯的应用。当电脑、电子邮件以及手提电话的简讯日渐普及以后,电报更进一步被取代。现在一般人已不会使用电报通讯。传统的电报新闻(即电讯新闻稿)亦已由电脑、网际网路及手提电话的简讯所取代。只有在一些很特别的旧有应用环境下,才会偶然看见使用电传打字机的电报业务。香港的电讯盈科已于2004年1月1日宣布终止香港境内外所有电报服务,在同一年,荷兰的电报服务亦宣告停止,美国最大的电报公司美国西联电报(Western Union telegram)宣布2006年1月27日起终止所有电报服务。
现时,在北美地区,Internation Telegraphy仍然维持电报服务,主要针对一些特别喜庆场合,或用作解决法律争议之用。而在日本,NTT东日本和西日本仍然为当地民众提供电报服务,主要用于庆祝新人、毕业,或丧礼治哀之用,而所传的电报,会按场合以特制的纸和信封印出。在英国,英国电讯在2003年,将电报业务拆成一间小公司Telegram Online。在部分发展中国家,电报仍有在法律以及通讯用途。
电报之前的通讯方法
在未发明电报以前,进行长途通讯的主要方法包括有:驿送、信鸽、以及烽烟等。驿送是由专门负责的人员,乘坐马匹或其他交通工具,接力将书信送到目的地。建立一个可靠及快速的驿送系统需要十分高昂的成本,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道路网,然后配备合适的驿站设施。在交通不便的地区更是不可行。使用信鸽通讯可靠性甚低,而且受天气、路径所限。另一类的通讯方法是使用烽烟或摆臂式信号机(Semaphores)、灯号等肉眼可见的讯号,以接力方法来传讯。这种方法同样是成本高昂,而且易受天气、地型影响。在发明电报以前,只有最重要的消息才会被传送,而且其速度在今日的角度来看,是难以忍受的缓慢。
电报的发明
欧洲的科学家在十八世纪逐渐发现电的各种特质。同时开始有人研究使用电来传递讯息的可能。早在1753年,一名英国人便提出使用静电来拍发电报。他的设想是使用二十六条电线分别代表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发电报的一方按文本顺序在电线上加以静电。接收的一方在各电线接上小纸条。当纸条因静电而升起时,便能把文本誊录。
首条真正投入使用营运的电报线路于1839年在英国最先出现。它是大西方铁路(Great Western Railway)装设在两个车站之间作通讯之用。这条线路长13英里,属指针式设计,由查尔斯·惠斯通(Charles Wheastone)及威廉·库克(William Cooke)发明。两人并为发明在1837年取得英国的专利。
在美国,萨缪尔·摩尔斯(Samuel Morse) 在接近同一时间同时发明了电报,并在1837年在美国取得专利。摩斯还发展出一套将字母及数字编码以便拍发的方法,称为摩斯密码。
电报的发展
初期的电报只能透过使用架在陆地上的电线(land line)进行通讯。最早期的电线属于单线式,需要透过地面完成回路,传送距离有限,更不能越过海洋。到了1850年,首条海底电缆(Cable)横越英吉利海峡,把英国及欧洲大陆连接起来。首条横越大西洋的电报电缆则在1857年敷设完毕。但由于技术原因,这条越洋电缆只使用了数天便告失灵。首条大西洋海底电报电缆要在九年之后,即在1866年方才成功投入使用。至于横越太平洋的海底电缆,更要在1902年方才完工。
到了十九世纪90年代,各地仍然要经过电线用来传送电报。尼科拉·特斯拉(Nikolas Tesla)等科学家在这个时候开始研究以无线电发送电报。1895年,义大利人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首次成功收发无线电电报。四年后,即1899年,他成功进行英国至法国之间的传送。1902年首次以无线电进行横越大西洋的通讯。无线电报的发明使流动通讯变得可能,配备无线电电报机的远洋船只,就算在海洋上仍然与陆地保持通讯,更能在需要时发出求救讯号 。
中国电报
中国首条出现电报线路是1871年,由英国、俄国及丹麦敷设,从香港经上海至日本长崎的海底电缆。由于清政府的反对,电缆被禁止在上海登陆。后来丹麦公司不理清政府的禁令,将线路引至上海公共租界,并在6月3日起开始收发电报。至于首条自主敷设的线路,是由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所建,1877年10月完工,连接台南及高雄。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大沽及北塘之间架设电报线路,用作军事通讯。1880年,李鸿章奏准开办电报总局,由盛宣怀任总办。并在1881年12月开通天津至上海的电报服务。1887年,台湾巡抚刘铭传敷设了福州至台湾的海底电缆,是中国首条海底电缆。
为了传达汉字,电报部门准备由4位数字或3位罗马字构成的代码,即中文电码,采用发送前将汉字改写成电码发出,收电报后再将电码改写成汉字的方法。
电报的使用
电报的发明使到长途通讯的价格大为下降。最早期电报的传送成本,是依靠目测的摆臂式讯号机系统的30分之1。之后更随着技术的改良和用量扩大而大幅下降。到了20世纪初,就算是一般普通人亦可负担用电报作长途通讯。当时负责经营电报通讯的公司,在各地大城市设置电报局。一般人只要到电报局付款,便能拍发电报到远方的另一个城市,收费是按距离及电报字数计算。当另一端的电报局收到电报以后,会有专人把印好的电报派送到目的地。至于各大企业和政府多数拥有其电报专线。而随着电报的普及,各地亦出现了使用专门透过电报传送新闻的机构,即现时的通讯社。当中路透社(Reuters)于1851年在伦敦成立,是最早的通讯社之一。
由于电报的传送速率十分有限,因此最初只可能用作传送文字,而且必须要把文字尽量精简以减少字数。最早的电报用人手拍发,熟练的电报员使用摩斯码大约能每秒钟传送一个字母。后来在1920年代发明的电传打字机(Telex),将拍发电报自动化。电传打字机之间像电话一样以拨号接通,之后把讯息以打字的方式传出,使用与电报一样的技术传送。一般人都能使用电传,传送的速度得到提高,亦大为减少出错的机会。在传真及长途电话普及以前,电传打字机曾一度遍及各地的办公室,专门用作长途通讯。
电报的衰落
随着通讯科技的发展,电报已不再是主要的通讯方法。自从电话网路数位化以后,电报通讯变成为数位通讯网路内其中一种以文字通讯的应用。当电脑、电子邮件以及手提电话的简讯日渐普及以后,电报更进一步被取代。现在一般人已不会使用电报通讯。传统的电报新闻(即电讯新闻稿)亦已由电脑、网际网路及手提电话的简讯所取代。只有在一些很特别的旧有应用环境下,才会偶然看见使用电传打字机的电报业务。香港的电讯盈科已于2004年1月1日宣布终止香港境内外所有电报服务,在同一年,荷兰的电报服务亦宣告停止,美国最大的电报公司美国西联电报(Western Union telegram)宣布2006年1月27日起终止所有电报服务。
现时,在北美地区,Internation Telegraphy仍然维持电报服务,主要针对一些特别喜庆场合,或用作解决法律争议之用。而在日本,NTT东日本和西日本仍然为当地民众提供电报服务,主要用于庆祝新人、毕业,或丧礼治哀之用,而所传的电报,会按场合以特制的纸和信封印出。在英国,英国电讯在2003年,将电报业务拆成一间小公司Telegram Online。在部分发展中国家,电报仍有在法律以及通讯用途。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电报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