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的张德江在"六四"之后曾力挺江泽民
在2008 年的"两会"来临前,海内外媒体都有不一而足的有关张德江会在今年"两会"后升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报道。张德江在广东省委书记任上所干的一系列伤天害理的事情可谓是有目共睹,几天之内,海外自由媒体上就出现了好几封公开信,其中,深圳杂文家朱建国和浙江作家昝爱宗均要求中共当局在"两会"后不要让张德江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等重要职务,而曾经在深圳打工的自由作家刘逸明则直接呼吁张德江下台,这几位人士的呼声可以说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尤其是曾经在张德江治下的省份民众的意愿。然而,虽然很多人知道张德江的基本官场轨迹,但对他在1989年"六四"后的龌龊表现却不太了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里在吉林省被陆续重用的干部,几乎全都是高狄在主持吉林工作时被提拔到省委、省府或下属厅局的,其中就包括如今臭名昭著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德江。因为高狄的知遇之恩,在张德江等人的口中,他落得了一个在八十年代组建吉林省干部梯队成绩显着的好名声。
张德江等吉林省干部在"六四"后曾积极拥江
如果仔细核对一下上述人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里在吉林省被陆续重用的经历就会发现,他们几乎全都是高狄在主持吉林省委工作时被提拔到吉林省省委、省府或下属厅局的。虽然他们这些人日后逐步进入中央或被异地升迁不见得全部都是高狄直接推荐的结果,但高狄至少落得了一个在八十年代组建吉林省干部梯队成绩显着的好名声。
也有人认为,江泽民进入中南海之后,在首先提拔自己过去有过共事经历,从而在政治上比较信任的干部的同时,也对出自吉林省的干部器重,是因为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过程中,吉林省委表现得最稳定,被中央认为是"省委坚信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动乱,稳定吉林局势。全省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经受住了1989年春夏之交国内政治风波和国际政治风云剧变的严峻考验。"
而在赵紫阳下台后,当时的吉林省委一班人,以及当时已经从吉林省调至国务院工作的张德江等人,是在拥护江泽民问题上表态最及时的一批。之所以如此,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的老领导高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历史上是专职党务工作者出身,1988年4月被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长宋平建议,从吉林省委书记位置上调升至中央党校副校长的高狄,在那场"政治风波"的整个过程中,立场始终如一,从未向赵紫阳一边倾斜过。所以当时的吉林省委一一班人在发现中央就学潮问题出现"两种声音"时,根本不用担心无所适从的问题,全靠高狄随时给他们电话指示,要求他们在大是大非前面千万不能站错队。
1989年6月初,形势发展至邓小平强烈意识到"党报已经不在我们手里"时,宋平在接到邓小平等元老指示,"六四"枪响之后立刻派人接管《人民日报》,毫无犹豫地选中了高狄。
接下来,高狄立刻就成了新任总书记江泽民站稳政治脚跟的主要依靠对象之一。这无疑是在此之后吉林省的干部特别为江泽民所器重的重要原因。1992年邓小平南巡过后,因为高狄在《人民日报》配合宣传的行动慢了半拍,故海内外盛传是受了邓小平痛斥。
邓小平当时是否痛斥过高狄,至今无依据可考,但就在十四大召开前夜刚刚重新安排的《人民日报》社领导班子时,还是高狄继任社长,邵华泽继任总编辑。但在十四大开过之后,因为高狄已经不是中央委员,中共高层才不得不在2002年11月下令免去高狄的社长职务,由已经在十四大上当选中央委员的邵华泽继任。
如此说来,高狄的第二届人民日报社长只当了一个月时间便被迫下台,应该是当时的江泽民力保不成的结果。接下来,高狄在1993年召开的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被安排了一届政协常委,五年后便消声匿迹了。
不过,高狄下台两年多以后,江泽民在为邵华泽考虑接班人选时,还是从吉林省选拔了许中田。1993年4月才出任吉林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的许中田,只在这个位置上坐了两年,即被升任《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仅设一位)。1998年他被升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2001年 8月升任社长。筹备召开十六大时,他的名字已经进入了中央委员候选人名单,没想到就在十六大召开前半个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许中田当初调离吉林后,吉炳轩继任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2001年,吉炳轩又被调赴中央,出任宣传部副部长。中共十六大召开期间,他是大会新闻发言人,并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中共十六大召开之时,高狄已经是七十五岁高龄。眼看自己当年主持吉林省委工作时所重点培养的干部第三梯队中的许多人,一部分已经陆续成为吉林省委和省府的主要领导人(现任省委书记兼省人大主任是高狄当年提拔的吉林市长),一部分已经被布布署在中央乃至全国几个省区内担任重要职务,虽然自己已经被世人遗忘,也就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如果他高狄能够长寿,有可能会在五年之后的中共十七大上,看到当年出自他手下的张德江和回良玉在中央领导层里更上一层楼。
张德江,以五十六岁的年龄优势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正好是五十六岁生日的那一天,他率领着浙江省出席中共十六大的代表团专机飞到北京。
十六大召开之后,张德江在广东的施政并不象他的前任李长春那般顺利,2003年遇到了非典和孙志刚事件,2005年又遇到到太石村事件和东洲村民维权,最终酿成东洲惨案。张德江的作风向来强硬和缺乏人性,这些事件不能在当时得到妥善处理而导致民怨沸腾可以说和他的施政风格和人品有极大的关系。2007年秋季中共召开完十大之后,就不断有传言称张德江将在2008年"两会"后拥有更高权力,此传言后来得到中共官方媒体的证实,张德江调到中央任职可以说指日可待。张德江的前任李长春在担任一届广东省委书记之后便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如今的张德江可以说沿续了李长春的这种政治轨迹。不过,李长春虽然在河南任省委书记任上没有控制好艾滋病的传播而被河南民众痛骂,但在广东的任上口碑还算不错,至少《南方周末》等媒体还能象之前一样保持很高的自由度。胡温上台后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张德江在广东的很多所作所为确实和胡温的这种政治理念颇不合拍,他能继续升迁也许是因为江泽民势力的作用,如果胡温能顺应民心像之前处理陈良宇那样处理张德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 关键字搜索:
-
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