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区域经济整合始于战后(西)德、法所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两个欧陆强国,搁置世代宿仇,选择两项重要产品,进行经济合作,德国自北方出口钢铁至法国,而在南方从法国进口煤炭,双方互蒙其利。欧洲煤钢共同体于1958年发展为欧洲经济共同体(EEC),会员国包括比利时、法国、德国、义大利、卢森堡与荷兰等六国。嗣后陆续加入丹麦、爱尔兰、英国(1973)、希腊(1981)、西班牙、葡萄牙(1986)、奥地利、芬兰与瑞典(1995)共15国。2004年加入Cyprus, Czech Rep., Estonia, Hungary, Latvia, Lithuania, Malta, Poland, Slovakia Rep.与Slovenia等10国,共为25国。2007年加入Bulgaria与Romania,尚有Croatia(2010)和Turkey(2015)待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于1993年11月改称欧洲同盟,简称欧盟(EU)。
欧盟的15个旧会员国都是所谓先进经济,其中四个名列七大先进经济或七大工业国,过去一向共同主宰世界经济发展。如今由于亚洲的中国、印度和地跨欧亚两洲的俄罗斯兴起,形式开始有变。2004年新增加的10国,除Cyprus和Malta外,都是前共产国家。这些新增加的会员国虽然人均所得尚低,却为欧盟扩大劳力供应和市场,使欧盟声势壮大,与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分庭抗礼。
北美自由贸易区( NAFTA)包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2005年美国的国民所得毛额(GNI)不论按当期汇率之美元计算,或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都略低于欧盟,加入加拿大和墨西哥则略高于欧盟。近年东亚经济迅速兴起,挑战欧美平分天下秋色,渐使世界经济进入鼎足而三的局面。
东亚之区域经济整合始于东南亚国协,迄仍以东南亚国协为核心迅速发展。东南亚国协简称东协( ASEAN),成立于1967年,原始会员国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与泰国,续增加汶莱、柬埔寨、寮国、缅甸和越南,成为现在的10国。在这10国当中,新加坡和在其北方的香港、台湾、南韩合称四小龙,1970年代以来成长迅速,是战后发展中国家最早成功的典型。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继之而兴,1980年代以来表现出众,受到世界瞩目。虽然1997-98年发生东亚金融危机,重创东协市场经济各国,目前皆已恢复旧观,继续成长。北方的共产四国,越南于开放后,经济蓬勃发展,令世人刮目相看,其他柬埔寨、寮国和缅甸则尚待对外开放。
2005年东协10国的国内生产毛额虽然只有8,844亿美元,不到世界的2%,按购买力平价换算也只有27,550亿美元,不到世界的5%,但人口5亿6,000余万,人多势众,以区域合作自保,共同对外。邻近的经济大国包括北方的中国、南韩、日本与南方的澳洲均寻求加入。东协势力虽弱,但外交手法高明,欲迎还拒;中国则不动声色,欲取先予,在东协外国家中有后来居上之势。2003年东协召开"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会议,中国由温家宝总理代表签约加入,成为所谓"东协加一"的一员。东协加一再加日本和南韩构成"东协加三";再加南亚的印度和太平洋的澳洲和纽西兰成为"东协加六"。
2005年12月12日"东协加三"之政府领袖齐聚马来西亚首府吉隆坡,举行高峰会,宣示"东协加三"之合作为实现东亚共同体(EAC)之主要载具。14日"东协加六"举行高峰会,并邀俄罗斯以地主国贵宾身分列席,宣布充分支持东协共同体,而以东亚共同体为长期目标,以促进本区域之自由、安全、繁荣与进步。
2007年11月20日,东协10国在新加坡庆祝成立40周年,签定"东协宪章",宣示"one vision, one identity, one community"的信念,限定新会员国必须位于东南亚地区,并获现有10会员国之共同承认。东协似乎希望未来之东亚区域经济以东协为核心,避免因周边大国加入而喧宾夺主。2007年11月20日之会议并签订东协经济共同体蓝图,希望于2015年达成东协共同体之目标,使货物、劳务、资本与人力在区域内自由移动,以壮大东协经济。2005年"东协加三"之GNI按美元计算仍低于欧盟和北美,按PPP计算则超过。
(作者是台湾大学名誉教授、元智大学名誉讲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名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