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趋严峻 考验台商趋吉避凶智慧

中国大陆北京奥运丶两岸关系和缓丶全球经济成长减速丶通膨压力增加种种因素,将现阶段两岸经贸网交织出机会丶威胁杂陈景象。政策开放台商企业与中国间接贸易丶间接投资至今已逾20年,由於大陆投资环境已有显着变化,台商在当地营运布局,当有较已往更深刻思维。

据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对大陆台商进行betway体育手机网 调查结果,2008年中国大陆不仅首见「投资环境力」下降丶「投资风险度」上升现象,台商布局策略更已自过去「中国唯一」渐转为「中国加一」,纷往东南亚丶印度等地思考转移;而越南则首度进入台商未来布局前10大地区,显示大陆的营运条件已有显着变化。

这项调查计画主持人丶中原大学企管研究所教授吕鸿德指出,大陆「劳动合同法」丶「企业所得税法」丶「加工贸易政策」丶「出口退税政策」丶「土地从严政策」等新措施,对台商而言可谓「五箭穿心」,面临前所未有经营困境。

他说,2008年 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行宏观政策微调,将原来「双防」(防经济过热丶防明显通膨),调整为「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丶控制物价过快上涨),除显示中国大陆政府政策调整力度之快速,也显示中国大陆政府与时俱进的政策制定心态。

他建议台商,应针对中国大陆宏观政策变局,妥拟「风险规避」策略,采「多点分工丶多国布局」投资组合,预先规避可能风险。

而为免受政策调整与组织贯性思维冲击,台商除於经营模式上寻求转型与蜕变,经营心态上更需掌握中国的政策脉动,妥拟「转型升级」策略,为下一阶段企业永续发展,寻求新的竞争优势。

早期台商布局中国大陆时,因其他跨国企业尚未进入,台商因而享有「首动利益(first-moveradvantage)」和「先占优势(preemptive advantage)」。随中国大陆民营企业崛起丶跨国企业逐鹿中原,台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吕鸿德说,随珠江三角洲投资环境恶化丶长江三角洲土地稀缺,台资企业不得不面临转移据点的压力。惟究竟将企业往东南亚「南移」;或接受大陆政府安排「西征」,赴西部大开发;或「北扩」,协助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台商应掌握中国大陆区域经济政策优惠趋势,妥拟「先占卡位」策略。

此外,随中国大陆民营企业崛起,两岸企业竞争态势必将加剧,如何有效进行产业整合与价值分工,对两岸企业而言,都是刻不容缓课题。吕鸿德认为,「两岸合,赚世界人的钱」,是当今两岸企业最佳整合模式。他建议台资企业须具备与中国大陆民营企业竞合的思维,而非正面竞争,才能共创双赢。

由於中国大陆宏观政策鼓励企业朝自主创新丶自创品牌丶连锁加盟等创新价值产业发展,吕鸿德说,台商企业如何思索布局大陆内需市场,深耕自有品牌,已成为突破成长曲线丶再创企业经营高峰的不二法门。

他举例,像康师傅丶旺旺食品丶统一企业丶正新轮胎丶台南企业丶法兰磁丶成霖卫浴丶乔山健康科技丶巨大机械丶华硕电脑丶宏�电脑,皆为台商布局中国大陆丶深耕品牌的典范案例。

1987年两岸启动交流,早期赴大陆打拚的第一代台商企业家,平均年龄届60岁,已至陪养接班人的关键时刻。吕鸿德认为,由於台商企业家子女皆受国外知识洗礼,学习科技丶金融丶服务领域之专业,对中国大陆劳动密集型企业接班意愿薄弱。

据台北经营管理研究院2006年公布之「中国大陆台商接班传承调查报告」,在华东丶华南地区 161家受调查台资企业中,87% 面临接班传承问题,显示妥拟「二代接班」策略,已成台商永续经营关键所在。

此外,据英国凯斯商学院(Cass Business School)於2007年发布之「全球少壮CEO排行榜」显示,全球45岁以下最年轻有为前5名CEO,均为中国大陆CEO;而前10名中,大陆囊括8名;前50名中,有37名来自中国大陆。由此可见,中国大陆企业家年轻化,洽与创业精神渐丧失之第一代台商企业家,形成强烈对比。

据电电公会对当地台商调查,2000至2005年,中国大陆皆呈「投资环境力」上升丶「投资风险度」下降格局,2006丶2007年则连2年「双涨」,今年首度出现「投资环境力」下降丶「投资风险度」上升的不利现象。由於整体经营条件骤趋严峻,如何调整脚步,维持竞争力丶创造获利,考验台商应变能力。

不过,正如某位工商大老常说的一句话,企业自依不同市场营运条件,调整其全球营运布局,「那里环境好,就往那里去」;面临种种营运变局,致力永续经营的企业家,相信必有其趋吉避凶的智慧。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