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奶片"、"奶片奶粉造"、"奶片无鲜奶"--这些国内奶片市场接连出现的质疑声音,给这个中国乳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泼了一盆"冷水"。目前,经销商对奶片经营信心下降,部分城市超市奶片开始下架,并要求出示相关营养证明,重庆地区要下架奶片产品,广州地区消费者拿已购买的奶片向经销者退货、索赔等等。
近日北京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分别对熟肉制品、罐头食品进行检测,显示熟肉制品的合格率为75%,不合格产品的主要问题是使用国家禁止的苯甲酸或山梨酸含量超标;食用菌罐头半数不合格,合格率为54.5%,番茄罐头合格率为66.7%。抽查中发现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质量问题较突出,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 77.8%。8月6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对北京市生产的碳酸饮料进行抽查的结果,共抽查北京市29家企业生产的碳酸饮料30种,合格18种,抽样合格率为60%。抽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是酵母菌和菌落总数超标、二氧化碳气容量不符合标准。
江苏省近期对543个裱花蛋糕加工企业(商务、超市、专卖店)进行了专项检查,抽检的113份裱花蛋糕中,仅有65份合格,合格率为57.5%。为此,江苏省卫生监督局发布了散装直接入口食品的消费警示公告。
在湖南,老百姓大都有用坛子腌泡菜的习惯。而剁椒鱼头这道菜几乎是所有吃湘菜的人必点的用泡菜烹制的佳肴。然而湖南岳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支队日前捣毁了该市湘北市场的一个腌腌制泡菜的作坊,在不足60平方米的地面上,杂乱无章地堆放着80多个黑色塑料袋,而用来腌制泡菜的盐水中,竟然还漂浮着黑色、白色的类似蛆状的死虫。
北京市海淀区质监局及时查封了设在西郊冷库内的两家销售、仓储"钱江牌"萧山萝卜干的个体批发商,并查扣了25吨1300余箱即将销往京城星级酒店的劣质"钱江牌"萧山萝卜干.这些萝卜干苯甲酸钠含量超过国家强制标准5至7倍。
4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4种增白剂超标严重的产品,分别是:陕西西安秦老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秦老大"牌特级精品面、上海美点制面有限公司生产的"美点"牌强力拉面、江苏南京创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寿桃牌"荞麦面、"寿桃牌"家常面挂面。同时还公布了2004年第一季度白糖和红糖质量抽查结果,4种问题比较突出的白糖产品,它们是:海南海口琼山美安糖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荔花"牌白砂糖、云南保山市隆阳区福隆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长宜"牌绵白糖、云南云县幸福糖业公司生产的"幸舞"牌白砂糖、云南华宁八方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无商标白砂糖。主要问题是有害物质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糖分含量不足、杂质太多、标识标注不规范等。
笔者为了采访国内首批自主研发出"瘦肉精"检测试纸条的高新技术企业江西中德大地生物有限公司,曾在当地逗留几日,发现仅省会南昌市的食品安全情况就不容乐观,下面便是笔者摘录当地几家报纸的相关报导:
《南昌晚报》5月18日报道,南昌蛋糕店随意更换面包生产日期、把快霉变的面包制成小饼干,更有甚者,将中秋节没卖出去的月饼"去皮"后馅料再利用,从月饼转到面包上,制成廉价的水果面包。同时,劣质芝麻经色素加工或用工业染色剂进行"包装"制成的"优质黑芝麻",现在已显现南昌农贸市场。
《江南都市报》报道2004年7月9日,九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之内,就端掉4个制造假冒伪劣食品的窝点:用焦糖色素、甜蜜素等原料制成百事可乐、鲜橙多等饮料;用潲水油加工豆制品;在卤菜中添加品红甲苯酸钠等化学药品;腌菜使用硫酸和氢氧化钠,蛆虫绿毛布满腌菜。同天,抚州市一举捣毁两家生产黑窝点,查获由废旧瓶子灌装的假冒"香港天域酱油"120余箱、1440余瓶;收缴在阴暗的卫生间内灌水的假冒"北京特丽洁纯净水"60余桶。
《南昌晚报》7月16日报道,南昌市福山巷菜市场的猪肉经营户熊女士,从指定屠宰点买来的,盖有公章、检疫证明齐全的猪肉竟然是"黄膘肉"。这种肉不能食用,否则,会出现腹泻、恶心等症状。
《江南都市报》7月27日报道,记者在南昌20多家菜市场均发现了垃圾肉在出售,这些猪乳房(乳腺)、带有淋巴的猪肉和带着血水的脏兮兮的"边角料"大部分由小餐馆收购,或者用来做猪油生意,或者与好肉混在一起绞成肉馅,用来做包子馅或饺子馅。
江西质量技术监督局7月分别对食用植物油、酱油、冷冻饮品等产品进行了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食用植物油合格率为88.7%,花生油产品仅六成合格,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溶剂残留量超标;黄曲霉素超标;酸价超标。酱油合格率为64.0%,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氨基酸态含量偏低;蛋白质含量偏低;铵盐不合格。冷冻饮品两成不合格,其中冰棍合格率仅为63.6%。主要问题是大肠菌群超标;蛋白质、脂肪不达标;理化指标不合格;产品标签问题多。
最为严重的是以江西共青城而闻名的"煌上煌"集团公司的卤制品,连续在南昌市和丰城市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导致几百人住院抢救治疗,使得"煌上煌"这一闻名全国的名优产品在当地谈虎色变,相关连锁店被职能部门责令关门整顿。
在"6•22"食物中毒事件后,经过十多天的紧张调查,南昌市有关部门已向社会公布了"6•22"食物中毒的真正原因--"煌上煌"代销店由于端午节进货量过多以及没有较好的消毒设施而导致金黄色葡萄菌的繁殖产生毒素。
随后,在南昌市青山湖区疾病控制中心、青山湖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监督下,"煌上煌"集团将引发"6•22"食物中毒事件的郊县5家代销店收回封存的 1000余公斤价值12万元的产品,在南昌市桃花洲集中进行了公开销毁。一份市场问卷资料显示,有52%的消费者希望"煌上煌"尽快通过整顿验收后恢复营业,但也有18%的消费者对购买"煌上煌"的产品产生了害怕和担心。就此事件,"煌上煌"集团主席徐桂芬代表"煌上煌"集团向市场和消费者郑重承诺:公司对所有产品实行质量安全追溯制,不仅对产品负责,更要对消费者负责,诚信是公司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基本准则。公司时刻警示全体员工"食品安全大于天"。
在笔者临别当天的《江南都市报》上,7月24日头版头条以"本报独家报道引起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高度重视 蔬菜安全大检查昨展开"为题作了详细报导,但愿当地媒体的鼓与呼和政府的重视能为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撑起一片蓝天!
每周日的12:30,中央台新闻频道准时播出的《每周质量报告》已经成为中央台的一档黄金栏目,由于其频频报导食品安全恶性个案而使得收视率日渐攀升。很多群众都准时收看,从中大开眼界,了解了很多"闻所未闻、想也不敢想"的黑幕。诸如:用含高致癌物质的明矾为食用瓜子、水果美容;在粉丝中加入氨水、化肥等等。正如节目开头中所说:"你所看到的,是你所想不到的;你所想到的是我们要为你努力求证的",他们揭出的每一件个案可称为触目惊心,令人发指。
然而,在揭示了众多事实与黑幕的同时,不免让人担心:中央台在制作节目时细致到了造假的每道工序、每一个流程,可政府的法规和打击力度又很受局限,在这场良知与流氓赛跑过程中,《每周质量报告》会不会成为造假的教科书?
而另一种担心则是: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这档栏目究竟还能走多远?还将会遇到什么压力?这并非空穴来风式的猜测,仅从7月4日该节目"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式的共同打造有质量生活的节目内容判断,他们一定是遇到了什么,这点央视老名牌节目《焦点访谈》的曝光率直线下降,便是例证。那么,《每周质量报道》到底遇到了什么?又是谁强加给他们的什么?但愿这是杞人忧天。
作为弱势群体的民工,欠工钱已让他们欲哭无泪了,而今又爆出工地老板为节省开支,用含有最强致癌物黄曲霉素的陈化粮供他们食用,更使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最近一段时间,河北、黑龙江、辽宁、天津等十多个省市的粮油批发市场上,陆续出现了这种价格非常便宜的"民工米"。央视《时空连线》4路记者分别到河北省廊坊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以及北京、天津的粮油市场进行了调查。
记者发现,对人体危害极大的陈化粮甚至在天津、北京等市场公开销售。在河北廊坊市最大的农贸产品批发市场朝阳市场内,有一半以上的粮油摊位都出售 "民工粮",但这种"民工粮"大多是藏在后库房内,和其他大米相比,民工粮颜色发黄,手捧着闻闻,还有一种发霉的味道。知情者透露,这些"民工粮"一直在出售,都是卖给工地的,只不过就是今年卖得特别凶。一袋46公斤的所谓"民工粮"仅售48元,一般的米卖出一袋,米店老板也就能挣1块多钱,而"民工粮" 价格虽然便宜了三分之一,但其一袋的纯利至少在7、8块以上。
"民工粮"因大量销往工地而得名,工地食堂在加工 这些民工粮的时候还会采用特殊的办法。其关键就是浸泡加揉搓,这么一搓一泡,民工粮黄色没有了,难闻的霉味也淡了许多,而且一粒粒的米还白白胖胖的,可谓旧貌换新颜。记者暗访一个粮贩得知,一车皮捎回400袋来,很快就卖没了,另一个粮贩每天就能卖出四五千斤"民工粮"。
待续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近日北京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分别对熟肉制品、罐头食品进行检测,显示熟肉制品的合格率为75%,不合格产品的主要问题是使用国家禁止的苯甲酸或山梨酸含量超标;食用菌罐头半数不合格,合格率为54.5%,番茄罐头合格率为66.7%。抽查中发现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质量问题较突出,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 77.8%。8月6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对北京市生产的碳酸饮料进行抽查的结果,共抽查北京市29家企业生产的碳酸饮料30种,合格18种,抽样合格率为60%。抽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是酵母菌和菌落总数超标、二氧化碳气容量不符合标准。
江苏省近期对543个裱花蛋糕加工企业(商务、超市、专卖店)进行了专项检查,抽检的113份裱花蛋糕中,仅有65份合格,合格率为57.5%。为此,江苏省卫生监督局发布了散装直接入口食品的消费警示公告。
在湖南,老百姓大都有用坛子腌泡菜的习惯。而剁椒鱼头这道菜几乎是所有吃湘菜的人必点的用泡菜烹制的佳肴。然而湖南岳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支队日前捣毁了该市湘北市场的一个腌腌制泡菜的作坊,在不足60平方米的地面上,杂乱无章地堆放着80多个黑色塑料袋,而用来腌制泡菜的盐水中,竟然还漂浮着黑色、白色的类似蛆状的死虫。
北京市海淀区质监局及时查封了设在西郊冷库内的两家销售、仓储"钱江牌"萧山萝卜干的个体批发商,并查扣了25吨1300余箱即将销往京城星级酒店的劣质"钱江牌"萧山萝卜干.这些萝卜干苯甲酸钠含量超过国家强制标准5至7倍。
4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4种增白剂超标严重的产品,分别是:陕西西安秦老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秦老大"牌特级精品面、上海美点制面有限公司生产的"美点"牌强力拉面、江苏南京创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寿桃牌"荞麦面、"寿桃牌"家常面挂面。同时还公布了2004年第一季度白糖和红糖质量抽查结果,4种问题比较突出的白糖产品,它们是:海南海口琼山美安糖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荔花"牌白砂糖、云南保山市隆阳区福隆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长宜"牌绵白糖、云南云县幸福糖业公司生产的"幸舞"牌白砂糖、云南华宁八方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无商标白砂糖。主要问题是有害物质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糖分含量不足、杂质太多、标识标注不规范等。
笔者为了采访国内首批自主研发出"瘦肉精"检测试纸条的高新技术企业江西中德大地生物有限公司,曾在当地逗留几日,发现仅省会南昌市的食品安全情况就不容乐观,下面便是笔者摘录当地几家报纸的相关报导:
《南昌晚报》5月18日报道,南昌蛋糕店随意更换面包生产日期、把快霉变的面包制成小饼干,更有甚者,将中秋节没卖出去的月饼"去皮"后馅料再利用,从月饼转到面包上,制成廉价的水果面包。同时,劣质芝麻经色素加工或用工业染色剂进行"包装"制成的"优质黑芝麻",现在已显现南昌农贸市场。
《江南都市报》报道2004年7月9日,九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短短的两个小时之内,就端掉4个制造假冒伪劣食品的窝点:用焦糖色素、甜蜜素等原料制成百事可乐、鲜橙多等饮料;用潲水油加工豆制品;在卤菜中添加品红甲苯酸钠等化学药品;腌菜使用硫酸和氢氧化钠,蛆虫绿毛布满腌菜。同天,抚州市一举捣毁两家生产黑窝点,查获由废旧瓶子灌装的假冒"香港天域酱油"120余箱、1440余瓶;收缴在阴暗的卫生间内灌水的假冒"北京特丽洁纯净水"60余桶。
《南昌晚报》7月16日报道,南昌市福山巷菜市场的猪肉经营户熊女士,从指定屠宰点买来的,盖有公章、检疫证明齐全的猪肉竟然是"黄膘肉"。这种肉不能食用,否则,会出现腹泻、恶心等症状。
《江南都市报》7月27日报道,记者在南昌20多家菜市场均发现了垃圾肉在出售,这些猪乳房(乳腺)、带有淋巴的猪肉和带着血水的脏兮兮的"边角料"大部分由小餐馆收购,或者用来做猪油生意,或者与好肉混在一起绞成肉馅,用来做包子馅或饺子馅。
江西质量技术监督局7月分别对食用植物油、酱油、冷冻饮品等产品进行了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食用植物油合格率为88.7%,花生油产品仅六成合格,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溶剂残留量超标;黄曲霉素超标;酸价超标。酱油合格率为64.0%,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氨基酸态含量偏低;蛋白质含量偏低;铵盐不合格。冷冻饮品两成不合格,其中冰棍合格率仅为63.6%。主要问题是大肠菌群超标;蛋白质、脂肪不达标;理化指标不合格;产品标签问题多。
最为严重的是以江西共青城而闻名的"煌上煌"集团公司的卤制品,连续在南昌市和丰城市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导致几百人住院抢救治疗,使得"煌上煌"这一闻名全国的名优产品在当地谈虎色变,相关连锁店被职能部门责令关门整顿。
在"6•22"食物中毒事件后,经过十多天的紧张调查,南昌市有关部门已向社会公布了"6•22"食物中毒的真正原因--"煌上煌"代销店由于端午节进货量过多以及没有较好的消毒设施而导致金黄色葡萄菌的繁殖产生毒素。
随后,在南昌市青山湖区疾病控制中心、青山湖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监督下,"煌上煌"集团将引发"6•22"食物中毒事件的郊县5家代销店收回封存的 1000余公斤价值12万元的产品,在南昌市桃花洲集中进行了公开销毁。一份市场问卷资料显示,有52%的消费者希望"煌上煌"尽快通过整顿验收后恢复营业,但也有18%的消费者对购买"煌上煌"的产品产生了害怕和担心。就此事件,"煌上煌"集团主席徐桂芬代表"煌上煌"集团向市场和消费者郑重承诺:公司对所有产品实行质量安全追溯制,不仅对产品负责,更要对消费者负责,诚信是公司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基本准则。公司时刻警示全体员工"食品安全大于天"。
在笔者临别当天的《江南都市报》上,7月24日头版头条以"本报独家报道引起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高度重视 蔬菜安全大检查昨展开"为题作了详细报导,但愿当地媒体的鼓与呼和政府的重视能为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撑起一片蓝天!
每周日的12:30,中央台新闻频道准时播出的《每周质量报告》已经成为中央台的一档黄金栏目,由于其频频报导食品安全恶性个案而使得收视率日渐攀升。很多群众都准时收看,从中大开眼界,了解了很多"闻所未闻、想也不敢想"的黑幕。诸如:用含高致癌物质的明矾为食用瓜子、水果美容;在粉丝中加入氨水、化肥等等。正如节目开头中所说:"你所看到的,是你所想不到的;你所想到的是我们要为你努力求证的",他们揭出的每一件个案可称为触目惊心,令人发指。
然而,在揭示了众多事实与黑幕的同时,不免让人担心:中央台在制作节目时细致到了造假的每道工序、每一个流程,可政府的法规和打击力度又很受局限,在这场良知与流氓赛跑过程中,《每周质量报告》会不会成为造假的教科书?
而另一种担心则是: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这档栏目究竟还能走多远?还将会遇到什么压力?这并非空穴来风式的猜测,仅从7月4日该节目"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式的共同打造有质量生活的节目内容判断,他们一定是遇到了什么,这点央视老名牌节目《焦点访谈》的曝光率直线下降,便是例证。那么,《每周质量报道》到底遇到了什么?又是谁强加给他们的什么?但愿这是杞人忧天。
作为弱势群体的民工,欠工钱已让他们欲哭无泪了,而今又爆出工地老板为节省开支,用含有最强致癌物黄曲霉素的陈化粮供他们食用,更使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最近一段时间,河北、黑龙江、辽宁、天津等十多个省市的粮油批发市场上,陆续出现了这种价格非常便宜的"民工米"。央视《时空连线》4路记者分别到河北省廊坊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以及北京、天津的粮油市场进行了调查。
记者发现,对人体危害极大的陈化粮甚至在天津、北京等市场公开销售。在河北廊坊市最大的农贸产品批发市场朝阳市场内,有一半以上的粮油摊位都出售 "民工粮",但这种"民工粮"大多是藏在后库房内,和其他大米相比,民工粮颜色发黄,手捧着闻闻,还有一种发霉的味道。知情者透露,这些"民工粮"一直在出售,都是卖给工地的,只不过就是今年卖得特别凶。一袋46公斤的所谓"民工粮"仅售48元,一般的米卖出一袋,米店老板也就能挣1块多钱,而"民工粮" 价格虽然便宜了三分之一,但其一袋的纯利至少在7、8块以上。
"民工粮"因大量销往工地而得名,工地食堂在加工 这些民工粮的时候还会采用特殊的办法。其关键就是浸泡加揉搓,这么一搓一泡,民工粮黄色没有了,难闻的霉味也淡了许多,而且一粒粒的米还白白胖胖的,可谓旧貌换新颜。记者暗访一个粮贩得知,一车皮捎回400袋来,很快就卖没了,另一个粮贩每天就能卖出四五千斤"民工粮"。
记者暗访某工地老板,这位工地老板告诉说,他的工地上有民工300多人,自从改吃"民工粮"后,用在买米的花销明显减少,而且买"民工粮"还能拿到回扣,这样算来,靠着"民工粮",老板每个月至少能从民工的嘴里抠出5千元来。
另据《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报道,不仅河北、黑龙江,就连北京、天津这些大城市的粮油批发市场上,也都有相当数量的"民工粮"在出售。在北京,从回龙观到六里屯粮油市场再到北京市的锦绣大地、大羊坊、新发地、岳各庄、水屯等粮油批发市场都发现了大量的陈化粮。记者只在北京六里屯一个粮油市场就现场发现百吨陈化粮,其中一个店家称其每个月就需要30吨。据保守估计,北京每年被民工吃掉的陈化粮多达万吨。
陈化粮就是指已经陈化或变质、不宜直接作为口粮的粮食,只能通过拍卖的方式向有特定资格的饮料加工和酿造企业定向销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胡小松说:黄曲霉素的毒性是氰化钾的十倍上下,毒性非常强,再有,黄曲霉素进入人体以后,它对肝脏的损害非常强,更可怕的是它能够引起肝的癌变。试验表明,黄曲霉素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24周,是目前发现的最强化学致癌物。也就是说,这些每天吃陈化粮的民工其实每天咽下的很可能是高致癌物。
待续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周勍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