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研究与台澎研究(一)

郑和下西洋这么重要的重大课题,几乎未加讨論;另一方面,大家生息所在的台、澎的海洋活动史,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兹分述之。

壹、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史事,六百年來备受关注,其事迹見载于各种公私著作;学界热衷研究,中国梁启超(1905),法国伯希和(1933)等名家都有名著传世;长久以來,郑和下西洋史事载于各级学校教科书,己经是国民基本知識。

最近若干年,因为2005年为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各界有心人士积极推动。中国官方从1985年,年年推动各种庆祝活动,以及学术研讨会;1994年美国人李露晔(Louise Levathes)写了一部名著,《当中国称霸海上》(When China Ruled the Seas ),宣扬郑和下西洋的成就;2002年英人孟席斯(Gavin Menzies)写了一部大作《1421-中国发现世界》(1421-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the World),宣称郑和船队发现美洲,航绕地球一周。2008年八月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大会的开幕式,郑和下西洋的禮赞,成为表演节目的焦点。

在台湾,多年來媒体大量报导;兩位教育部长,曾志朗部长与吴京部长等社会显达,热烈呼吁庆祝并发扬「郑和精神」。江苏太仓一家与台湾关系密切的工厂,以传說中郑和舰队的队形建造其厂房,命工厂名为「和舰」,郑和舰队。台湾一位企业界富豪,多次表示要为郑和立传,为郑和下西洋拍摄电影。台南市政府最近为郑和立了一个石碑和一件古迹解說木牌,宣称郑和曾经到达台湾台南。

在这些热烈气氛之下,郑和被推崇成一位英雄,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外交活动,航海成就胜过哥倫布,超越麦哲倫,甚至发现美洲,环球航行。郑和下西洋被推崇为人類航海史的登峰造极的成就。

这些介绍与論证,不断在媒体披露,学术界不断举行郑和下西洋学术研讨会。世人感染到这股热烈的气氛,但是也带着不少疑惑,不知道这些伟人奇事究竟可信不可信。这些疑惑,若没有研究站出來表达意見,大家可能继续不清不楚;社会大众很需要研究者提出看法,指点是非。

在台湾,最有资格讨論这项问题的,是中研院人社中心的海洋史专题研究群,因为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海洋发史」的重大问题。但是,二十几年间,中研院海洋史研讨会,竟然没有一篇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研究。

笔者深觉世人对于郑和下西洋有太多的误解,认为郑和下西洋的歷史问题需要重新探索,因此致力多年。先后发表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論述,參与多处郑和研讨会,在成功大学筹辨一场「郑和下西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大歷史系主编一份《郑和研究与活动简讯》(2001-2005,季刊)。先后撰成相关文章二十多篇,提出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看法。主要看法如下:
许多相传记錄严重失真-以非洲为例

歷代记载郑和下西洋的贡献主要在于船只大到一百多米长;到过许多地方,到过台湾,远至非洲东岸;和平外交并开展国际贸易。笔者认为,这些說法很成问题。

以郑和非洲之行为例。笔者撰过一文,题为〈郑和船队到过非洲吗?〉,认为歷來传說郑和到过非洲的說法不能成立。理由有三:

首先,从文字资料來看,郑和属下人员记錄所到之地,未及非洲。涉及非洲的只有官方史料《明实錄》与郑所立二件石碑。《明实錄》记载东非三国之名,但只是预定航往之地,不确定郑和是否到达其地。二件石碑,浏家港〈通番事迹碑〉与长樂〈天妃长樂靈应之记碑〉,这二方石碑,是郑和自述其功业,主观性很强,是否可信,需要考察。至于碑文内容,提到非洲二国进贡珍兽,并未叙述郑和船队到过这二国。

其次,从非洲出土文物來看,郑和时代的文物,未見出土于东非。

第三,从航海的条件而言,从阿拉伯地区航行到非洲,利用季风來回需一年,困难度甚高,而对于郑和,并无在非洲从事政治活动之必要,若需非洲特产可在阿拉伯地区买到。从文献、考古,与航海來看,郑和到过非洲之說不能成立。

六百年來的六种形象

六百年來,一直有人谈論郑和,但是郑和的形象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推移变化,六百年來,每一百年郑和的形象都不一样。

第一个一百年,明代早期,郑和下西洋是罕为人知的皇家特遣的航海活动。

第二个一百年,明代中葉,郑和下西洋的史料逐渐出现,世人加以并凑,在模糊与错误之中,重拾歷史记忆。

第三个一百年,明末清初,郑和下西洋成为丰功伟业,郑和成为民族英雄。

第四个一百年,清代中葉,不再有人提及郑和下西洋,郑和似被遗忘。

第五个一百年,清末到1970,中外学者赞扬,学界背书,郑和地位更稳更高。

第六阶段,近二十五年,华人极力推崇,美国人、英国人著书宣扬,直到2005
年,郑和成为「中国崛起」的象征。2008年8月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
郑和下西洋史事成为开幕表演节目的焦点。

郑和的形象一直在变,其中有的是歷史事实,有的是传說积累,有的是想象附会。

郑和下西洋是狭隘的皇家航海----宦官航海

学界讨論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有二种看法,或认为是贸易活动,或认为乃政治活动。




本文留言

作者陈信雄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