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为什么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幸福和快乐?

如今,在国人心目中,"美国"乃是一个爱恨交加的、语意过于复杂的名词。一提起美国来,多少人立即便会两眼发直、双手哆嗦甚至血压升高。或贬之为地狱,或褒之曰天堂,可谓冰火两重天。美国之于中国,如同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中的白雪公主之于王后:每当王后拿起镜子来"臭美"的时候,便会明知故问道:"谁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子呢?"而镜子却每次都不惜触犯龙颜,实话实说地回答说:"白雪公主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于是,被嫉妒所控制的王后便歇斯底里地哭喊起来。

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蕴涵了太多的悲情与血泪。极度自卑与极度自尊两种矛盾心态的深切纽结,让国人的自信心一直付之阙如。某些自称爱国爱到骨髓里的大学生,昨天还在慷慨激昂地朝着美国大使馆扔砖头,明天又低眉顺首地去同一个地方排队办签证。而某些已经在星条旗下信誓旦旦地宣誓效忠的华裔美国人,一旦听到别人批评中共的丑行,便立刻像尾巴被踩了一样暴跳如雷。在此情形之下,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无论是过客式的留学生还是已经归化的美籍华人,"心平气和论美国"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范学德的《活在美国》一书乃是其中的异数。范学德将最近两年来在深受欢迎的中文论坛" 猫眼看人"上所发表的两百多篇帖子整理出来,结集成为《活在美国》一书出版。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美国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人间本来就没有天堂,也建设不起天堂。人心的幽暗,社会的邪恶,在美国随处可见。只是,美国有一部宪法,建立了一套制度,从而令社会结构性的邪恶,不至于无法无天。"这是难得的中肯之论。

无疑,美国是一个让中国越来越难以绕开的国度。这个人口仅仅占全世界百分之五的国家,却拥有世界将近三分之一的经济实力、科学发明和军事力量。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一直雄踞全球惟一的超级大国的宝座,对世界发挥着独一无二的影响力--看得见的是,有井水处必有互联网、麦当劳、可口可乐和好莱坞。随着中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到全球化浪潮之中,美国对中国的影响也日益扩张。美国不仅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中国人权问题最有力的批评者。那么,美国是否可以成为中国民主化道路上的好榜样呢?童话故事里的王后杀不死白雪公主,现实世界里的中国也无法否认美国的存在。在此意义上,"了解美国"乃是"关爱中国"的前提。

显然,美国的崛起,绝非"历史的偶然",更不是"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财"便可以解释的。在美国那些看得见的物质财富和国家权力的背后,是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却更为重要的宗教信仰、道德伦理和文化教育等"软性"因素。近年来,深入剖析"美国之所以为美国"的著作,当然首推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这套以《历史深处的忧虑》为首的作品,以书信体的方式,从美国短暂而不失跌宕起伏的历史、严谨而不乏弹性伸缩的宪政等角度入手,深入浅出地为中文世界的读者勾勒出一幅"真美国"的图画,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知识界产生了某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说林达的作品是史家黄仁宇所说的"大历史",那么范学德的这本《活在美国》则是连报章的角落都不会涉及的"小历史",也正如某网友所评论的是"细节的启蒙"。作者笔锋所及,根本没有白宫风云、世贸惨剧、共和党与民主党的争斗、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硝烟等中国的"美国问题专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全都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细节。比如,怎样考取驾照、到医院看病如何付钱、在超市购物的帐单、社区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在邻居家参加派对的经历......等等。然而,恰恰就是在这些细节之中,中美之间的经济、文化和制度的差异,便立刻彰显出来。就民族性格、精神传统和制度渊源而言,中国离法国最近而离美国最远。比如,惯于忍耐的中国人宁愿像法国人那样突然闹起翻天覆地、血流成河的革命来,也不愿像美国人那样安静地坐下来、经过旷日持久的讨论、制定出一套看似繁琐、实则一劳永逸的法律条文。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向来盼望"明君贤相"式的完美搭配,因此顺理成章地接受罗伯斯庇尔式的道德激情,却无法理解美国人为什么会认为"总统是靠不住"的。

细节决定生活的质量,细节决定文明的程度。"活在美国",顾名思义,讲述的是作者十多年来在美国"身在异乡为异客"的生涯,尤其是两个孩子在美国幸福和快乐地成长的过程。在《活在美国》一书中,我认为最有意思的一部分是:范学德从在美国出生并成长的儿子和女儿身上,从孩子的一举一动当中,从老师的一言一行当中,观察和思考美国教育的特色。范学德夫妇是到美国寻梦的第一代移民,他们的孩子则是真正在美国长大、接受美国教育、按照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来生活的"小美国人"。我在美国所接触到许多华裔人士,由于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冲突,他们本人可能并没有那么喜欢美国,但他们仍然执意留在美国,最重要的原因乃是,他们希望孩子快快乐乐地生活在美国的土地上--包括"江姐"的儿子与孙子都选择居住在美国:江姐的儿子在文革后公派赴美,再后来应邀赴美出版学术专著并移居美国,现在任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他的儿子,也就是江姐的孙子,在国内读完高中后,到美国最顶尖的哈佛和普林斯顿接受教育。历史就是如此吊诡。

是的,哪一个中国人不"望子成龙"呢?但什么是"成功"呢?美国人所理解的"成功",是快乐、幸福地生活。作为一名父亲,范学德无比羡慕孩子们在美国幸福而快乐的生活。美国的教育制度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孩子们的童年,最大限度地让孩子们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同时,也用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责任、义务、贡献、同情、合作、环保、公民意识等价值渗透到孩子们心灵之中。范学德描述了学校里孩子们的才艺表演,孩子们的表演虽然不尽"专业",但个个都像是灿烂的明星,晚会的高潮是全部表演者都上台谢幕,"有的跑进来,有的晃进来,有的翻跟头进来。有的鞠躬,有的挥手,有的两人三人做出各种造型,有的干脆在地板上鱼跃。一个花样,引起一阵尖叫声,一阵高过一阵,没有一个花样,与另一个花样重复。"他还描写了女儿和同学们如何带着饼干到超市门口去,为"女孩童子军"义卖,所得的善款作为女孩童子军的活动经费和慈善活动经费。拿着广告牌的女孩们,在超市门口很受欢迎。"有好几个妇女说,面对你们这样漂亮的女孩,我怎么能够说不。"那样的场景确实温馨感人。

快乐和幸福,说起来容易,但中国本土的教育制度和方式根本不可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和幸福。在中国的媒体上,充斥着对湖北黄冈中学之类的"魔鬼学校"的礼赞,这些学校采取的是他们臆想的"西点军校"式的教育管理模式,将学校当作监狱,将学生当作囚徒,最终创造了惊人的升学率。在高企的升学率背后,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否受到侵犯和伤害,则无人关心。中国的基础教育以父母和老师为中心,美国的基础教育则以孩子为中心。中国的中小学里,以分数和名词划分"好学生"和"坏学生"两个群体,老师对这两种学生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而在美国的中小学里,老师更愿意从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其独特的优点,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给这个世界的礼物,所以没有一个孩子是不可教育的"坏孩子"。作为一名"超级奶爸",范学德每天接送孩子,有很多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他惊讶地发现:美国的孩子们不必做多如牛毛的家庭作业,他们有一个快乐和幸福的童年。在家长会上,老师告诫家长们说,家长不必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孩子不会做,证明他还没有掌握问题,他只要把不懂的地方写下来,第二天告诉老师就可以了。帮助孩子们学习,这是老师的责任。老师还说,不希望孩子们花太多的时间在学习上,孩子们要有家庭时间。学习是有乐趣的,孩子们知道如何学习,而不是记忆、背书。孩子的解放,也是家长的解放。在中国,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家庭作业的重压下呻吟,倘若老师也能说出如此通情达理的话来,那该是多大的福音啊。可惜的是,中国的老师们也是教育制度的受害者,他们头上悬着升学率的宝剑,哪里能像美国的老师那样从容自如呢?

范学德的女儿是学校合唱队的成员,他因此受邀到学校礼堂参加合唱队的音乐晚会。孩子们唱的一首歌深深打动了这位父亲,歌词是这样的:"我是这个世上的孩子,我的声音并非无关紧要。我是这个世上的孩子,当我歌唱时,世人就听到我的声音。你能想象吗?如果在这个世上的每一个人,同声歌唱,同声歌唱,那将多么美好。你能想象吗?当我们歌唱时,我们会忘记仇恨,忘记战争,那将多么美好。"听了如此美好的歌曲,在文革的血雨腥风中度过童年时代的父亲,不禁写道:"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想起了今年春节晚会那些表演高难舞蹈动作的孩子们。为什么在那样的时候,听不到孩子的声音。他们是世上的孩子,孩子的声音并非无关紧要。"对此,我要补充的是,与此同时,中国孩子却必须唱那些宣扬仇恨与斗争的"革命歌曲"。大部分中国孩子不会唱歌,只会"表演"--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那场"双重假唱",无疑是关于"中国特色"的最精辟的写真。在此意义上,张艺谋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导演。他用这样一个节目揭示了中国作为"谎言帝国"的本质。

中国的孩子自从上幼儿园起,便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洗脑教育的牺牲品,"爱国是没有商量的",但爱国的内涵却语焉不详。进入小学和中学之后,大部分孩子都必须加入少先队和共青团,不愿加入者立即被打入另册。于是,"爱国"被悄悄置换成"爱党","国家"成了一个不容许批评的庞然大物。而在美国,孩子们是通过学习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而产生作为美国人的自豪感的。在台上执政的,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不敢到学校里来插一手,向学生灌输"爱共和党"或"爱民主党"的思想。《活在美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对话:父亲问举手投足都活脱脱是"美国鬼子"的儿子:"你们学校的老师教育你们要爱国吗?"年方十二岁、正在上初二的儿子回答说:"老爸,你以为这是在中国啊,天天唱中国我爱你,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爸,这是美国。我们老师从来不教导我们爱美国。"父亲又问:"那么你们爱不爱国?"儿子回答说:"我们许多小孩子都爱美国,但老师从来不教我们必须爱美国。"父亲接着问:"那老师教导你们要爱什么?"儿子郑重地、一个词一个词地回答:"老师说,要尊重(respect)这块土地,要爱解放(liberty)、自由(freedom)、和公义(justice)。"当问及对美国总统的看法时,孩子居然"大不敬"地否定民主党总统克林顿和共和党总统布什。这段父子之间有趣的对话,真应该收入到未来中国的中小学生公民课本中。是的,只有中国的教师才会向孩子们灌输无条件地去爱专制独裁的"党"和空洞无物的"人民",以及躲在"党"和"人民"背后、操纵着傀儡线的"伟大领袖"。当一个国家强迫其公民去爱它的时候,它已然毫无可爱之处了;当一个未经选举的政府自以为是地"代表"全体民众的时候,其统治的合法性早已烟消云散了。

美国的崛起,从某种意义而言,乃是教育的崛起。美国的教育制度固然并不完美,但无疑是现今世界最成功的教育模式。美国教育的核心是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天赋,为其独立成长创造自由和宽松的外部环境,正如一名网友在回应范学德的文字中所说,成功的教育就是"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我想,也许这就是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幸福和快乐的根本原因所在吧。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十四日初稿
二零零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定稿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余杰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