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峡库区又成焦点,原因之一是中国政府称,由于生态环境问题,三峡大坝附近地区还将有400万居民在未来10-15年移居别处,移民人数是当初修建三峡大坝时移民数量的三倍。
新华网报道,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表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自然条件不适宜大规模的城镇发展和聚集太多的人口。原因之二,却又是与"库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现实相悖,三峡要建全球最大的MDI生产基地。同样据新华网报道,1月12日,环境保护部部长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巴斯夫重庆MDI化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意见。环保部周部长将亲临重庆考察,就项目具体细节和重庆市政府进行磋商。
既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为什么还要建一个世界第一的,对库区水源具有严重威胁性的化工项目,可见在综合决策方面,生态保护还是GDP增长,有关当局执行了不一样的标准。据报道,该项目"年销售产值500亿元人民币,利税超过100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库区25万人就业",正是这一诱人的短期前景,使该项目在历经波折后,终获中国国家环保部的原则同意。
历经波折是因为,该项目起初可能受到了中国国家环保部的阻碍。21世纪经济报道网相关消息说,由于关系重大,重庆MDI项目一筹建,环评审批权就上划到环保部手里。2007年12月12日,重庆MDI项目环评第一次公示,到去年11月3日,项目第二次公示。直到去年12月1日,环保部才通过了技术符合审查。
从筹建到第一次公示,再到第二次公示前,该项目大概至少拖了两年,一直摆在环保部的案头没有获得通过,应当是与当时管理环评的铁面人物潘岳有关。潘岳被认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标志性人物。查相关资料,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要启动内需市场的呼声愈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既定方针虽没有中断,但已经被四万亿的振兴计划掺入了过多的水份。
巨大利益面前,GDP政绩主义重返从中央到地方的决策层面,这时的潘岳也被流言包围,据传受到有关利益集团的打压,已不再主管环评工作。也许流言、传说所在真的不虚,随着潘岳的沉寂,三峡库区水源上方的这个巨型化工开始启动。其间内幕如何,谁也不知。
三峡自建立以来,被视作中国人的"天灵盖",中国人头顶上的"达摩克利司之剑",争议一直不断,一则是这种大型水库包括环境、地质在内的安全因素为人担忧,为此拉开了可说是中国环境史上包括建坝、地质,以及能源模式、社会公正在内的最大的争论,二则移民工程问题多多,已成执政者的重要问题。现在重庆不顾这一事关中国亿万人生存的最大水源的安危,在本就脆弱的"天灵盖"上再放置一颗生化炸弹,自然引发了各方的强烈关注。
著名评论人司马平邦用1984年印度博帕尔中毒事件的惨痛来提醒人们关注此事。事实也的确如此,无论是博帕尔化学毒雾,还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这些项目无论是环保,还是安全措施,在当时都是世界先进行列,但任何事都保不的万一。一旦出现万一,三峡又位于中国长江的上游,亿万人的生存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三峡,如果是发展水电,保中国人的水源,那就不仅不能建化工,现有的还要折除转移。要发展化工,就不能兼具中国人水源保护地性质。二者只能选其一。中国进入重化工发展时期,由于中央规划落后,上什么项目,由地方自主,这就导致近年来全国齐上重化工的热潮。
且不论重复建设,单就化工需要水这一点,就加重了中国本来就污染严重且水量不足的大江大河的负担。2005年吉林松花江污染事件不过是盘踞江河边上重化工威胁人类生存的一个小小缩影。更何况,谁也不能保证,现有的化工企业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尤其是重庆,是中国重化工的基地,那么多新旧化工项目放在那儿,随时都可能威胁三峡。
保卫三峡,不光是三峡水库的事,也不是重庆的事,是国家的事,当政者当痛下决心,在三峡上方建立一个永久性的中国人水源保护区。这是事关子孙后代的大事。
- 关键字搜索:
- 三峡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