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礼上往来,人之常情。如今的礼尚往来演变成一种赤祼祼的物质交易和经济负担,让老百姓苦不堪言。据《重庆晚报》消息,在重庆市秀山县溶溪镇当地多数家庭一个月“过事务”(当地人把婚丧嫁娶人情往来称为“过事务”)开支在三、四千元。而有的人则变着花样、巧立名目“过事务”敛财。“过事务”成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一天接12张请帖 请帖达1尺多高
秀山县是一个土、苗、汉族聚集的地方,当地人婚丧嫁娶、生男育女等“过事务”的方式,是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传统民俗。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至今,“过事务”在当地却演化成一场“公害”。
在秀山县溶溪镇中街摆水果摊的王松华谈起“过事务”就直摇头,他说:“昨天吃了一个喜酒送脱220元、一个寿酒送脱120元,今天一处搬新房子送脱100 元,明天又有三处……一直到月底,我天天都有酒喝。开年后,全家天天在外吃酒,家里就没开过火,每天吃三、四个酒很平常。农历3月12日这天日子好,我送了8处人情,出脱1000多元。”
“我摆个水果摊收入还不够吃酒!”王松华翻起账本说:“3月送出去4000多元,4月才过一半就送出去3000多元,今年正月到现在我送出去1万多。去年过事务我送出去2万多块钱,今年这样下去怕四、五万都不够。”
另一位开副食店的冉女士从抽屉里翻出一摞请帖,足有一尺多高,这是她今年以来收到的请帖,共有156张,花去礼金24000多元。她说:“一看到下请帖的我就心慌!现在已没钱进货,差7万多元的货款了。”
据悉,该镇一位开皮鞋店的张洪庆曾创下一天之内接12张帖的记录,他扳着手指数着:“农历正月吃了32台酒,2月吃了24台酒,3月吃了53台酒,光3月的礼金就是6000多元。5月还没到,就已经有10多张请帖了!”
如今,溶溪镇居民每月礼金支出在三、四千元占大多数,形成了借钱“过事务”的风气。
“过事务”名目烦杂 巧立名目“过假事务”
据了解,当地“过事务”名目烦杂,老百姓戏称“过事务”的花样比过去的苛捐杂税还多!
当地在过去过生有寿酒,结婚有喜酒,老人去世喝丧酒,娃儿满月喝月米酒,建新房喝新居庆典酒等等。而近几年“过事务”的名目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孩子考上大学要喝“登科酒”,没考上也要喝“安慰酒”;父母过生要喝“寿延酒”,死了多年就喝“祭日酒”;生头胎要喝酒,生二胎要喝酒,生三胎还要喝酒;结第一次婚要“过事务”,二婚要“过事务”,三婚还是要“过事务”;买了房子要“过事务”,两楼一底的房子加一层楼要“过事务”,房子外墙贴上一层瓷砖要“过事务”,把门面的木门换成卷闸门也要“过事务”……
不过,让人们更气愤的是“过假事务”:家里老人明明才五十六、七岁却偏要办“甲子酒”,有人戏称“这是把爹妈拿来早产”。没钱买房,就借租别人的房子来“过事务”——一摆夜市的小贩,去年在县城买了套房,已有四家人来借她的房子来“过事务” 了。还有的,干脆说在主城、江苏、浙江买了房,反正大家也没办法去核实。
秀山县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谈:平凯镇有个单身汉,爹妈死得早,修不起房子也结不起婚,每天光是送出去,没有收回来,可巧他养的母猪下了14个崽(一般母猪下12个崽就算多产),他也藉此请亲朋好友“过事务”,以减少损失。
人们奔波于“过事务” 忙翻酒楼饭店
如今,在溶溪镇已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人们想的就是今天该到哪里“过事务”,明天又该到哪里,如何想办法“过事务”找钱,生活已杂乱无章,由于人们已无钱消费,致使当地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生意越来越难做。
然而,与“过事务”相关的如酒楼饭店、卖鞭炮的、印请柬的、出租灶具、餐桌等行业,却出现畸形的繁荣。秀山县城的酒楼饭店门庭若市,有的酒楼一天接待三四个宴席;溶溪镇佳丽影楼每天都有两三家人来印请帖,一月要印6000张以上,而小小的溶溪镇这样的影楼有七八家;生意最火的是出租餐桌、灶具的,溶溪镇有 10家,家家乐超市女老板说,她认识专门出租餐桌、灶具兼卖鞭炮的肖老板,年收入少说也有10多万。
张贴大字报声讨过事务 盼淳朴民风回归
溶溪镇的人们奔波于过事务已筋疲力尽,有人在街巷贴上了声讨过事务的“大字报”,标题是《朋友,你还要脸吗?!》,称:“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你把请帖下,有时横下一条心,老子不去了,但我是要脸之人,别人不要脸我能不要脸吗……”
据悉,一位刑满释放的人由于他“过事务”时没一个人来,别人“过事务”都要请他,于是想出“回执卡”一招,此招已在人们当中流传。
溶溪镇家家乐超市女老板家里有一沓“回执卡”,遇到不该去的事务,就给送请帖的人一张,上书:本人只参加婚庆嫁女、过世老人的庆典,新居落成要注明详细地址,恕不参加其他宴请!
秀山县与湘西交界,自古以来民风淳朴,人情醇美,以前村民吃“月米酒”,娘家人挑着两个箩筐来,箩筐里装着谷子,谷子里埋着20个鸡蛋,或是挑着婴儿衣服和背小孩的背兜来。如今人们都在企盼着这种淳朴的民风和人情的回归。 来源:
一天接12张请帖 请帖达1尺多高
秀山县是一个土、苗、汉族聚集的地方,当地人婚丧嫁娶、生男育女等“过事务”的方式,是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传统民俗。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至今,“过事务”在当地却演化成一场“公害”。
在秀山县溶溪镇中街摆水果摊的王松华谈起“过事务”就直摇头,他说:“昨天吃了一个喜酒送脱220元、一个寿酒送脱120元,今天一处搬新房子送脱100 元,明天又有三处……一直到月底,我天天都有酒喝。开年后,全家天天在外吃酒,家里就没开过火,每天吃三、四个酒很平常。农历3月12日这天日子好,我送了8处人情,出脱1000多元。”
“我摆个水果摊收入还不够吃酒!”王松华翻起账本说:“3月送出去4000多元,4月才过一半就送出去3000多元,今年正月到现在我送出去1万多。去年过事务我送出去2万多块钱,今年这样下去怕四、五万都不够。”
另一位开副食店的冉女士从抽屉里翻出一摞请帖,足有一尺多高,这是她今年以来收到的请帖,共有156张,花去礼金24000多元。她说:“一看到下请帖的我就心慌!现在已没钱进货,差7万多元的货款了。”
据悉,该镇一位开皮鞋店的张洪庆曾创下一天之内接12张帖的记录,他扳着手指数着:“农历正月吃了32台酒,2月吃了24台酒,3月吃了53台酒,光3月的礼金就是6000多元。5月还没到,就已经有10多张请帖了!”
如今,溶溪镇居民每月礼金支出在三、四千元占大多数,形成了借钱“过事务”的风气。
“过事务”名目烦杂 巧立名目“过假事务”
据了解,当地“过事务”名目烦杂,老百姓戏称“过事务”的花样比过去的苛捐杂税还多!
当地在过去过生有寿酒,结婚有喜酒,老人去世喝丧酒,娃儿满月喝月米酒,建新房喝新居庆典酒等等。而近几年“过事务”的名目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孩子考上大学要喝“登科酒”,没考上也要喝“安慰酒”;父母过生要喝“寿延酒”,死了多年就喝“祭日酒”;生头胎要喝酒,生二胎要喝酒,生三胎还要喝酒;结第一次婚要“过事务”,二婚要“过事务”,三婚还是要“过事务”;买了房子要“过事务”,两楼一底的房子加一层楼要“过事务”,房子外墙贴上一层瓷砖要“过事务”,把门面的木门换成卷闸门也要“过事务”……
不过,让人们更气愤的是“过假事务”:家里老人明明才五十六、七岁却偏要办“甲子酒”,有人戏称“这是把爹妈拿来早产”。没钱买房,就借租别人的房子来“过事务”——一摆夜市的小贩,去年在县城买了套房,已有四家人来借她的房子来“过事务” 了。还有的,干脆说在主城、江苏、浙江买了房,反正大家也没办法去核实。
秀山县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谈:平凯镇有个单身汉,爹妈死得早,修不起房子也结不起婚,每天光是送出去,没有收回来,可巧他养的母猪下了14个崽(一般母猪下12个崽就算多产),他也藉此请亲朋好友“过事务”,以减少损失。
人们奔波于“过事务” 忙翻酒楼饭店
如今,在溶溪镇已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人们想的就是今天该到哪里“过事务”,明天又该到哪里,如何想办法“过事务”找钱,生活已杂乱无章,由于人们已无钱消费,致使当地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生意越来越难做。
然而,与“过事务”相关的如酒楼饭店、卖鞭炮的、印请柬的、出租灶具、餐桌等行业,却出现畸形的繁荣。秀山县城的酒楼饭店门庭若市,有的酒楼一天接待三四个宴席;溶溪镇佳丽影楼每天都有两三家人来印请帖,一月要印6000张以上,而小小的溶溪镇这样的影楼有七八家;生意最火的是出租餐桌、灶具的,溶溪镇有 10家,家家乐超市女老板说,她认识专门出租餐桌、灶具兼卖鞭炮的肖老板,年收入少说也有10多万。
张贴大字报声讨过事务 盼淳朴民风回归
溶溪镇的人们奔波于过事务已筋疲力尽,有人在街巷贴上了声讨过事务的“大字报”,标题是《朋友,你还要脸吗?!》,称:“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你把请帖下,有时横下一条心,老子不去了,但我是要脸之人,别人不要脸我能不要脸吗……”
据悉,一位刑满释放的人由于他“过事务”时没一个人来,别人“过事务”都要请他,于是想出“回执卡”一招,此招已在人们当中流传。
溶溪镇家家乐超市女老板家里有一沓“回执卡”,遇到不该去的事务,就给送请帖的人一张,上书:本人只参加婚庆嫁女、过世老人的庆典,新居落成要注明详细地址,恕不参加其他宴请!
秀山县与湘西交界,自古以来民风淳朴,人情醇美,以前村民吃“月米酒”,娘家人挑着两个箩筐来,箩筐里装着谷子,谷子里埋着20个鸡蛋,或是挑着婴儿衣服和背小孩的背兜来。如今人们都在企盼着这种淳朴的民风和人情的回归。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一天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