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彩霞"事件现在大有不搞到底不罢休之势,公安部、教委先后介入,这个事情越来越有意思了,甚至不排除以后发生极端情况的可能性(比如王佳俊想不开寻死、王峥嵘结束缓刑被收押等等),而且如果事情被逼到了出人命的份儿,可能舆论又得引发新的对网络力量的大讨论了,想必这段时间,媒体是感觉最兴奋的时候了。
其实这种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在很多城市其实早已存在,而且还有一定的市场,至少我从初中上学时起就开始听说类似的事件,到毕业好多年,仍然可以听到身边有这样的个案发生,只不过大部分此类事件通常都是一种交易的方式在进行。
以前有个同事,当地大学毕业,工作几年后突然要变更名字,而且更换后的名字与原来的名字完全不同,并不是简单的姓氏换一个,而是名字的三个字全都不一样,当时也没有怀疑,只听其解释说是要随父亲,此前是母姓,其实原来的名字姓氏也同其母亲的姓氏也不相同。更名的手续也蛮简单,找当地派出所户籍科,好象蛮快就将此事办了,之后我们很久也没有能适应过来他的新名字,实在是差异蛮大,索兴两个名字一通乱叫,想起哪个就哪个了,他也懒得分辩。如果没有发生后续的事情,可能一直这样下去,我和同事也不会联想到顶名上大学的事情,也就这样继续叫下去了。
后来,这个同事在当地大学参加了一个函授本科教育,两年在职函授读完了,要拿专科证去申请本科证了,别的一起去参加的同事都拿到了,偏偏他的给卡住了。后来听其它同事说,当时拿去申请的时候,人家学籍科的就问他为什么名字完全不同?他就那样一番解释,还拿出来户籍证明,可学籍科的人根本不信,反过来对这个同事说:"具体怎么回事,我们不说你也自己清楚,非得要把话这么清楚么?每年我们自己招生几千人,什么情况没有碰到过啊?"就这样,事情就晾在那儿了,这个同事只好回去找人去了。
再后来,公司内部就开始有了传言了,说为什么毕业证拿不下来,就是因为他当年是买的别人的高考分数,然后顶名才上的大学,所以才毕业几年后再改回自己原来的名字,这样一说,大家一联想此次改名的异常,这样解释就严丝合缝全对上了,但是私下议论归议论,毕竟几年的同事了,谁也不好意思当面和人家谈这个事情。据说后来那个同事还是拿到了毕业证,肯定是托了关系送了礼了。
"罗彩霞"事件与大多数顶替上大学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当事人不知情,暗箱操作,结果导致了罗被迫复读,但是好在最后她还是上了大学,如果最终因为此事,她没有上成大学,恐怕她的人生命运将真的被严重改变,那才是最可悲的一种结局。而据我所知,操作顶替事件,通常还是需要当事人及家庭配合的,所以往往一些农村家庭的子弟出于各种原因将原本到手的高考指标卖给了他人(这其中,招生办与学生所在班级老师往往是直接的掮客),或者是为了来年考个更满意的学校,或者就单纯的是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毕竟看行情论价,如果成绩理想,目标学校不错的话,开出的价码对一个农村家庭还是蛮有诱惑力的。
"罗彩霞"事件如果最后能圆满解决固然可喜,可是其背后还有多少这样的案例,恐怕只有当事人和经办人才知晓了,这些沉冤旧案恐怕永远都不能得以昭雪了,多少人的命运从此将延着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轨迹再继续啊。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我身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