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官」一词,《辞海》注释曰:「旧时称州县官为『父母官』,大抵始于宋初。王禹《谪居感事》 诗『万家呼父母』,自注:『民间多呼县令为父母官。』」其实「父母官」一词的来历,是出于真实的历史人物故事。
《上蔡县志》载,召信臣(召信臣为人之姓名)于西汉元帝时,以明经甲科为郎,迁为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
召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勤劝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其化大行」,百姓「莫不耕稼力田」「户口增倍,盗贼讼衰止。」
故人们尊称其为「召父」。后升为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
《后汉书》载,杜诗,东汉光武帝时河南汲(卫辉)人,「少有才能」,初为沛郡都尉,后迁为上蔡长。
上蔡城西有一条南北长约四十五里、宽约十里的黄土岗,名曰「卧龙岗」 。
据古籍记载,由于卧龙岗地势较高,一到夏秋两季,「大雨骤骤,岗水下注」,使岗东平原的大片良田变成泽国,百姓深受其害。
杜诗看到洪水后的荒凉景象,忧心如焚。于是决定兴修水利,铲除灾害,经过认真考察,周密规划,精心组织并指挥上蔡百姓自北向南开挖了五条沟,有效地解除了水患,为上蔡人民缔造了洪福。
上蔡人民对杜诗感恩戴德,就把这新开的五条沟统称为「杜母沟」。
召信臣、杜诗先后为上蔡长,且都因治理有功而升迁南阳太守,民间称赞此事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他们谢世后,上蔡人民为之立祠,父老乡亲命名曰「召父杜母祠」,香火继之不绝。
其后,人们便称爱民的县官为「父母官」。到北宋时,「父母官」便成为地方官之代名词了。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父母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