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优惠政策为何换不来少数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
为什么维吾尔族人会如此愤怒呢?这是新疆"7.5"流血事件发生后,有记者在乌鲁木齐和喀什地区采访时经常听到的一个疑问。与此同时,也有当地的维族人反问道:"不知道谁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真正主人?"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这里说起。其实,维族人说出这样的话,似乎并非毫无道理。比如说,那些往返于乌鲁木齐和喀什的飞机乘客,虽然大多都是维吾尔族人,但机上广播所使用的却只有中文和英文;再比如说,在东西纵横5200公里的中国,虽然在地域上存在着整整四个小时的时差,但全国只能以北京时间作为标准,即使目前在喀什,太阳要到晚上10点半才下山,也仍旧必须使用数千公里之外的"北京时间"。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上,作者张世政的文章接着说,不仅如此,就连政府的西部大开发政策也被一些维族人看作是当年美国蚕食印第安人土地的西部开拓时代的重演,他们担心这会让汉族人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利益。或许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一直忍受着汉族作为主人的维吾尔族人,当听到其同胞在广东被汉人打死的消息之后,他们胸中压抑已久的愤怒,终于爆发了。
有分析指出,在汉族人口占到91%的中国,有不少人认为,国家在许多方面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就是对汉族人的逆向种族歧视。他们更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官方对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上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竟然丝毫没有能够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呢?
事实上,中国的民族政策所借鉴,或者说照搬的是前苏联的一整套模式。分析其利弊,学者熊飞骏的文章指出,尽管前苏联政府对各个加盟共和国都曾给过大量的慷慨援助,但由于其在各加盟国强制推行的集权专制体制,窒息了社会生机,造成了这些地方的普遍贫困落后和严重的腐败不公。其结果,因落后体制造成的负面效应远远超过了上述经济援助的正面效益,最终造成了各加盟共和国的普遍离心倾向,直到前苏联解体。文章又说,美国其实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由于其民主体制能够真正为绝大多数公民谋求福利,各级官吏也没有任何高人一等的特权,公民的权利受到充分的尊重。所以,虽然美国政府从没有为哪个少数民族送钱送物,但绝大多数民族成员都能够切实感受到民主政治的普遍恩惠,并对这个国家产生了发自内心的自然效忠。
此外,有学者将乌鲁木齐"7.5"流血事件与近日伊朗因总统选举引发的国内动乱相比较后发现,尽管中伊两国都是国际泛突厥主义的重点目标,但伊朗的这次动乱却基本上只是国内的政治矛盾,并未受到民族问题的困扰。《联合早报》上专栏作者于时语的文章介绍说,虽然大约三分之一的伊朗人口属于突厥语民族,但绝大多数均为阿塞拜疆人,国际社会泛突厥主义的大行其道,曾经对伊朗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1990年代初,当时的阿塞拜疆领导人就是泛突厥主义的一员干将,他不仅公开任命土耳其公民为政府官员,甚至还号召推翻伊朗政权,吞并伊朗的阿塞拜疆族地区。文章又说,尽管如此,在最近的这次伊朗选举动乱中,却几乎完全看不到上述民族矛盾的影子。虽然主要反对派候选人穆萨维曾想利用自己的阿塞拜疆族身份来拉拢同族的选票,但西方的民调却显示,更多的阿族人竟然把选票投给了现任总统内贾德。那么,伊朗是如何化解远比新疆更为严重的泛突主义的呢?除了宗教号召力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伊朗社会对阿塞拜疆族毫无保留地全面开放和容纳,阿族人可以在政治和文化上全面参与国家事务,因此,对伊朗产生了真正的认同和归属感。
在过去的100多年来,伊朗社会的上层领袖中阿族人士比比皆是,除了穆萨维之外,就连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都是阿族人。文章强调说,反观今天北京的少数民族政策,其最大的败笔就是除了花瓶式的点缀以外,缺乏真正的社会容纳和参与。综上所述,有观察人士指出,伊朗人成功化解民族矛盾的种种做法,难道不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