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案一方面凸显北京不惜抵押中澳关系,展开一场原材料争夺战,同时也再次提醒外资,中国不透明的潜规则,充满危险的陷阱。
力拓案确实对驻华外资起到"寒蝉效应"。据澳洲财经评论报7月16日报道,在力拓集团撤离部分驻中国员工之际,其他在华外资也开始悄悄撤人。德国媒体评论认为,在中国投资已经不安全。英国"环球钢讯"驻上海分析师巴塞洛缪(Paul Bartholomew)向半岛电视台表示,"在中国,大家认为一般的咨询会突然变成国家机密"。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7月15日访华前夕向美国CNN电视台表示,他要向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及力拓员工被捕一事,因为此案让那些在中国有项目的美国企业或跨国企业感到担心。他还表示,将就透明、公平、法律实施等问题与中方探讨,并要求北京公平对待美国和世界各国在华员工。
力拓案爆发后,法国《世界报》注意到,相关调查虽然秘密进行,但中国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却不断向外爆料。该报7月15日称,中国有16家大型钢铁企业卷入力拓贿赂案。力拓集团则立即驳斥说,这些指控"毫无根据"。
中国2008年被"透明国际 "列入全球四大贸易"行贿国"。跨国企业都明白,要想在中国有所建树,必须"入乡随俗"。于是,近些年来,贿赂中国官员的外资企业数不胜数,比如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朗讯、惠普、沃尔玛、麦当劳和瑞士的ABB建筑集团以及日本香港日立公司等等。
对此,中国官方新华网刊文惊呼"洋腐败"入侵中国,而外资企业则私下抱怨,在中国不贿赂做不成生意。
不过,长期以来,在贿赂案中,被抓到的所谓"倒霉蛋",几乎都是中方人员,比如今年7月被判死缓的中石化前总裁陈同海,被控受贿近两亿元。
而这次中国当局突然锁定外资代表,重拳出击。究其原因,可能并不在于贿赂,而是碰到了中国的战略原材料的"软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7月16日在谈到力拓案时,并没有提到"贿赂",而是强调"中国有关部门掌握了确凿证据,证明4名力拓员工刺探和窃取中国国家秘密,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
秦刚说的"经济安全",恐怕就是指中国正在奋力争夺的战略原材料--铁矿石。中国钢产量全球第一,是世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为了控制铁矿石的国际价格,中国铝业曾融资近两百亿美元,试图将其在力拓9%的股份增加到18%。但因英国股东的反对,力拓最终毁约。不过,中国否认逮捕力拓驻上海4名员工是对此进行报复。
法国《世界报》认为,力拓案显示,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北京当局为了保障这一点,而不惜采取强力措施。
然而全球最大的铁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也不示弱。为了力拓案,澳大利亚外交部多次照会中国大使。澳大利亚财长亲赴上海斡旋。会讲流利中文的总理陆克文则在国内一片批评声中,申明自己永远以国家利益为第一优先。他还以中国在澳洲的经济利益警告北京当局,并说,现在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在密切关注力拓案,北京应该意识到,如何处理该案,也关涉到中国本身的巨大经济利益。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力拓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