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思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想不想当皇帝是一回事,当不当得了皇帝是另一回事。人的一生,只要完成对自己的塑造就行了,像楚霸王项羽那样。
 他是我心中的英雄。汉高祖刘邦,虽然成就了帝业,是个成功者,但他没有心,也许原来是有心的,但早已被重重硬壳包裹得不留一丝缝隙。为得天下,他厚颜无耻地向项羽借兵才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后又恩将仇报地与项羽一争天下;为得天下,他可以像小人似的挖项羽的墙脚,把他的手下大将用挑拨离间、小恩小惠的方式,一个一个地挖过去;为得天下,他可以不要父亲,不要妻儿。至于功臣、士兵,全不在他的眼里。他把梦寐以求的帝位高高地顶在头上,而把其余的所有一切都狠狠地踩在脚下。

项羽有什么?---魂。他的魂在于一种抗争精神和赤裸裸的自我表现欲。从24岁登上历史舞台到31岁乌江自刎,他将足够烧完一生的光与热,集中在这短短八年中焚尽,一点也不吝惜,一点也不节省能源!刘邦是神,连他手下的大将韩信也说刘邦的帝位是天授的。当时13岁的楚怀王说:"谁先攻入函谷关,就立他为秦王。"起先,项羽跟刘邦争着要去。楚怀王寻思,项家是贵族,有势力,有影响,项羽既可以立我为王,也可以废我这个王。如果项羽当了秦王,我这个楚王就更没有权力了。他便偏向了刘邦。恰巧赵国使者来求救,说秦朝大将章邯侵犯,赵国危在旦夕。项羽一听就来了劲,便改变初衷,愿去救赵。如此,对秦王这个位置不太感兴趣的项羽,就把绝好的机会拱手让给了刘邦,不仅如此,他还竭尽全力为刘邦扫平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使刘邦顺利地侥幸当上了秦王。

但项羽一生从头到尾,没有异兆,没有祥瑞,没有白蛇、赤蛇,只有一个"人"!从登场到谢幕,舞台上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的聚光全打在他一人身上,他是主角中的主角,没有任何配角能抢他的戏,分他的光!

他从小就立下奇志,"学万人敌";秦始皇巡视,项羽对其不屑一顾,"彼可取而代也",并为之奋斗;他为天下百姓早息战祸,破釜沉舟,巨鹿大捷,诸侯军将领入营帐拜见他,"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他是何等的英雄;每次参战,项羽总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他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从古到今没有第二个,是何等的神威;"力拔山兮气盖世"便是他的真实写照。他是个"爱心大使",无论哪个被侵犯的诸侯国求援,他都义无反顾地前往,解救国民于危难之中;他恨皇帝奢侈,怒发冲冠烧了阿房宫;他为了早日结束战争,专挑刘邦较量,使刘邦闻风丧胆,疲于奔命;鸿门宴上,却又忘干净了敌我;他天生一副菩萨心肠,对当了俘虏的刘邦的父亲和妻子,不但没虐待他们,而且还毫发无损地还给了刘邦;他在战场上杀人无数,偏偏常为部下的疾病流泪;一生不听别人劝说,却听了一个13岁小孩的话,饶了一城性命;他是个好丈夫,垓下被围,他与虞姬情深意切,难依难舍,互洒情泪,其亘古未见的夫妻之情催人泪下;直至他败至乌江边,他既有自尊又有尊严,无颜见江东父老,割头赠友。这一笔最有力,为他的画像点了睛。

项羽尽情泼洒的是年轻人一往不悔的青春之力;刘邦斤斤计较的则是中年人处心积虑的狼子心机。项羽与刘邦争,怎么会赢?他失败了,但他仍是英雄。在乌江,他拒绝了生,选择了死。大丈夫可以被人爱,可以被人恨,却不可以被人怜!

项羽没有称帝,但司马迁对他格外偏爱,不仅把他列入帝王的"本纪"中,而且把《项羽本纪》写得特别生动有趣,足见人们对项羽的敬佩与仰慕。汉高祖刘邦祭祀项羽时,好像看见项羽又挥动长矛,骑着乌骓马杀来,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定了定神,才想起霸王已死,没什么可怕的了。刘邦心里不由得不承认:项羽是个英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还有什么比项羽的死对头从心中发出的感叹更有说服力的呢?

刘邦算不上个英雄,充其量不过是个成功者,他是小人中的小人,而项羽则是大丈夫中的大丈夫。

英雄身上往往含着自毁的因子。别人杀不死他,能致他于死地的只有他自己。项羽失去了江山,却赢回了自己!

项羽是个真英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