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往往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一.纪律严明,法制观念极强。
二.讲究信誉,重视时间观念。
三.极端自尊,非常尊重传统。
四.待人热情,十分注重感情。
在德国的任何一座城市里,经常能碰到的情形是--你正在餐厅里用餐,对面来了个德国人,他会小心地问你:"我可以坐下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就开始专心"工作",为了提高效率自然是不苟言笑,吃毕亦迅速离去。如果你想跟他聊上几句,十有八九会吃闭门羹。
德国人对陌生人的矜持,只有时间才可能化解。即使这种速度慢的像水滴石穿,但友谊渐渐建立后,就会产生相当程度的信任。德国人彼此的关系十分有趣,一方面很真实,可以坦诚地交心;另一方面又是"亲兄弟,明算帐",清楚得很。这份"清楚",有时会让人身陷尴尬。
一次应一位德国朋友之约,晚饭后到森林里散步,我突然流连忘返,不想回去,想在他的住处借宿一晚。可他却很直截了当地说:"哦,这个不行,我晚上还想再读点书。"我只好打消念头。还有一晚,有个朋友也应邀到他家坐坐,大约在晚上七点半,他马上加一句:"没有晚餐。"中国人相处,常为了"不好意思"弄得关系不清不楚,带来彼此的芥蒂。德国人直来直往,虽然乍一见显得不够体贴,其实这样才更能扎下彼此深入交往的基础。
在若干程度的信任建立起来之后,他们会向你坦诚地述及心中的情感问题,直率得会让你吃惊,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在国内,即使是最亲密的朋友,谈到自己的情感问题,多半含蓄带过,最多轻描淡写。可在德国,却有人向我述说他单恋的痛苦,如何送花写情诗给那位始终不肯正面看他一眼的"白雪公主"......有位女孩哭着告诉我,她的未婚夫去了日本不回来的故事。许多私人隐私的事,都这么坦然地谈起,他们也不是在寻求安慰、寻求帮助,似乎在重述一遍心中感情,会让自己更了解自己的现实状况。
德国人崇尚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人际关系泾渭分明、不相干扰。但他们更重视个人的自我发展,也十分重视情感的寄托,所以在朋友之间,这样的情感吐露自然不会成为禁忌。
和德国人从"第一次接触"到"禁忌话题",还真存在一道深深的鸿沟呢!与人交往,如同读一本新书;与德国人交往,则要从"无字天书"开始,要读上好多天才能进入"字母"阶段。
必须指出的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对礼节非常重视。与德国人握手时,有必要特别注意下述两点。一是握手时务必要坦然地注视对方,二是握手的时间宜稍长一些,晃动的次数宜稍多一些,握手时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
重视称呼,是德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鲜明特点。对德国人称呼不当,通常会令对方大为不快。一般情况下,切勿直呼德国人的名字。称其全称,或仅称其姓,则大都可行。
与德国人交谈时,切勿疏忽对"您"与"你"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对于熟人、朋友、同龄者,方可以"您"相称。在德国,称"您"表示尊重,称"你"则表示地位平等、关系密切。
德国人的禁忌
在德国,忌讳"13"。要是13日碰巧又是个星期五,人们会特别小心谨慎。此外,德国人祝贺生日的习惯也是同于中国人。在中国,友人生日临近,你方便时,送他生日礼物并祝他生日快乐,他一定会为你的关心及热情而感激不尽。但如果这事发生在德国,则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是因为按德国的习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贺。
德国人在所有花卉之中,对矢车菊最为推崇,并且选定其为国花。在德国,不宜随意以玫瑰或蔷薇送人,前者表示求爱,后者则专用于悼亡。
向德国人赠送礼品时,不宜选择刀、剑、剪、餐刀和餐叉。以褐色、白色、黑色的包装纸和彩带包装、捆扎礼品,也是不允许的。与德国人交谈时,不宜涉及纳粹、宗教与党派之争。在公共场合窃窃私语,德国人认为是十分无礼的。
在原联邦德国,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面目甚至个人收入,除关系极亲密的人以外,别人是绝不得提出这类问题的,尤其对女性,更得十分注意。在这里,相识或共事多年而不知对方底细的是司空见惯的事。另外,别人买到一样东西,即使喜欢,也不要问价格。遇到别人生病,除伤风感冒或外伤等常见的病外,不要问及病因及病情,否则会招来好窥视别人秘密之嫌。访友时,切不可搞"突然袭击式"的登门拜访,都要事先约定。在他人的办公室或家中,非经邀请或同意,不要自行参观,更不要随意翻动桌上的书籍或室内的物品。
原民主德国居民楼的烟囱都比较大,因此,城市中有一种专门从事清扫烟囱的工人。人们相信,谁要是出门在半路遇见烟囱清扫工,谁一整天就会顺利;如果有人在和烟囱清扫工擦肩而过时在他身上摸一下,他这一天就会交好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过去德国人的房子都比较简陋,炉灶、烟道都比较简单,很容易引来火灾,有烟囱工人清扫就会避免这类灾难。这种习惯延续至今,就逐渐演变成了这种吉兆观念,而且烟囱清扫工在众人的心目中也就变成给大家带来幸福的人。
- 关键字搜索:
- 感受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