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有个潜规则,只有在天津码头上历练过,通过了天津观众检验的艺人,才拥有闯江湖的资本。只要没在天津登台表演并获得过成功,就没资格吹牛。
为什么?因为天津人平常说话就爱抖包袱,所以天津人对相声的要求高,如果你的相声还不如天津人平时的包袱好,台下就没有笑声,你的相声就"泥"了。
天津人脑子快,思维广泛,联想丰富;天津人嘴慢,不仅语速慢而且频率低,隔半天蹦一句。脑子快加上嘴慢,说出的话跳跃性很大。就好像是在一栋高楼的天井里对话,这一句刚说完,他的思维已经围着天井转了一大圈到了楼上,但是并不跑题,因为他下一句话仍然是说在同一垂直线上。
◆------------------------◆------------------------◆
有一个笑话:一个司机在竖有"不准调头"标志的地方调了头,警察把他拦住,"把后备箱打开,带镐了吗?"司机一愣,"我没带镐......"警察又问:"带铁锹了吗?"司机莫名其妙了"干吗?"警察一指那个"不准调头"的标志,"你把它刨出来带走。"司机还是没明白"我刨它干吗?",警察说"这牌子对你没用,搁这碍事。"
我们来看看这个包袱的怎么抖的。"把后备箱打开"--铺开了包袱;"带镐了吗?"--笑料装进了包袱;"带铁锹了吗?"--又装进了一个包袱;
"你把它刨出来带走。"--打开了包袱;"这牌子对你没用,搁这碍事。"--抖响包袱。
我们再看看这跳跃性思维。司机调头的时候,不可能看不见"不准调头"的标志,而是视而不见,--既然这个标志没有约束力,那它就是个摆设,是个废物,--既然是个废物,就没有必要再在这立着,就该把它搬走--既然要搬走,就得用镐刨,用锹挖--既然是你觉得没用,就应该你把它刨出来搬走--既然是你搬,就应该你带镐带铁锹--"带镐了吗?"
最后再回过头来分析,警察有哪句跑题啦?没有,句句紧贴主题--"不准调头"的标志。前后一联系,哪句没用?都有用,没一句废话,只是不合逻辑而已。相声的语言恰恰就需要不符合逻辑,因为是"不歪不乐"。
◆------------------------◆------------------------◆
再说一个笑话:飞机场附近的一个路口,站着一位警察(不知为什么,天津的笑话都与警察有关?),拦住了一位"欺实马"的司机。司机一见冒出个警察来,知道被抓了个现行,自知理亏,立即把脸上堆满了笑,一边掏驾驶执照一边不停地说"对不起,我错了,我错了......开快了,开快了......",警察听他碎嘴子唠叨起来没完,"打住,打住,你开得不快,你就是飞得太低!"
从"开得快"到"飞得低",警察在中间有一大段内心独白"开那么快干吗?跟飞机比赛呢?你比得过飞机吗?飞机比你快多了。"想到这才蹦出一句 "你开得不快,"内心独白仍然在继续"人家飞机飞得高,撞不着人,开多快都没关系,你不成了,问题就是......"这才又蹦出一句"你就是飞得太低!"
他是从飞车联想到飞机,拿飞车当飞机了。
◆------------------------◆------------------------◆
如果说上面两则笑话,是人们在流传中进行过反复加工的,那么下一则笑话可就是原汁原味的重现了,这是天津作家冯骥才讲述他的一次目击。
在一个繁华的路口,绿灯亮了,骑车的开车的都马上启动,急急忙忙地往前赶,争取快速通过路口。一位老大爷,自行车上拴着几根木头,也许是冬天裤腿厚不方便,也许是车多路窄滑不快,再加上又高又沉的木头坠得车把不稳,这老大爷掏了好几次裆也没上去车,他在这上上下下晃晃悠悠,影响得左右躲后边停挤成一疙瘩,逗得街角看热闹的一个劲地乐。
警察从岗楼里探出头来,"大爷,推两步,过了路口再骑行吗?"中间空了半拍,"你老下次练车找宽敞地方啊!"他把老大爷当练杂技的了。
(2009-8-15)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天津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