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一国轻两制:对港政策变调?

清华法学院副教授程洁最近撰文称,由于香港政治环境自2003年之后出现变化,中央已改变了"河水不犯井水"的对港态度,制定出新的香港政策。

她说,根据这个新政策,中央变得更积极参与香港的政治发展,如果说以前的政策较为偏向"两制",现在的政策则更注重"一国"。

此前不久,中联办研究部部长曹二宝曾发表文章,提出应在香港再成立另一个权力核心,要以"京港共治"取代"港人治港"。

北京方面释放出这些声音意图何在?一国两制真的已经走到尽头了吗?就此BBC中文网记者尚清电话采访了在香港的中国事务评论员、前《南华早报》中国事务编辑林和立,首先请他介绍了2003年后香港政治环境出现了哪些变化?

答:2003 年7月1号,超过50万港民示威游行,要求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加快民主步伐。这是一个震撼性的活动,从那时起中央政府就成立了一个由当时的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为首的中央领导小组,管理香港事务。从那个时候开始,很多人开始感觉到北京干预香港的政治发展,而且在香港的地方选举方面有或多或少的介入。如支持一些所谓爱国爱港的人士去竞选,对所谓的民主派人士开始打击或批评。这可以说是香港近期历史的一个分水岭。

问:那么,香港政治环境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从北京的角度来讲,北京觉得2003年的七一大游行有些类似在前苏联国家如吉尔吉斯斯坦和格鲁吉亚发生的颜色革命。认为有一些国外势力要渗透进香港,鼓动香港的一些人反对北京,把香港作为一个所谓反对社会主义的基地。所以,包括程洁在内的中国官员和学者担心香港一些支持民主的政界人物或政党受到来自国外主要是美国方面势力的利用。

问:前不久,中联办研究部部长曹二宝撰文,提出在香港再成立另一个权力核心。是不是对香港政治环境变化的一个回应?

答:没错。曹二宝先生在北京一份权威刊物《学习时报》上发表一篇文章,讲到香港有必要发展两个梯队,就是说两个权力中心。除了特区政府的一套班子以外,中央政府有必要从北京或其他地方派干部来香港成立第二个梯队或是第二个管制班子。那么,这个文章在香港引起很大震动。好几位很有影响的支持民主的立法会议员极力反对,而且批评北京干预香港的事务,违反了一国两制,香港高度自治的精神。一般的香港居民也对前途感到一些担忧。

问:他的这种提法是不是怀疑一国两制在香港行不通了?这是不是与邓小平当年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时所说的"港人治港"相违背?

答:的确。因为虽然邓小平在80年代和90年代提到香港在97年以后所谓50年不变。一国两制不是一个权宜之计,而是北京政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做出的一个长期的、起码50年的一个方针。可是,毕竟谁都知道政治的转变可能是很快的。随着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香港对大陆经济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加之,北京政府对香港特区政府的管制班子的信任程度也在降低。比如说,第一任特首董建华先生就曾表示北京担心他处理香港事务的能力,任期未满就被逼迫下台,由曾荫权接手。而北京目前对曾荫权特首班底好像也不太满意。所以,从北京的角度来讲,他们觉得有必要在必要的时候增加参与和管理香港事务的能力。确实有可能增加一个由北京干部为主的管制香港的班子。

问:成立第二权力核心也好,重一国轻两制也好,这种政策上的转变能否令港人接受?是否会在香港产生政治上的反弹?

答:其实从北京否决了香港在2012年实行一人一票普选特首之后,香港人就感到非常的无奈。毕竟权力掌握在中央手里面,而且香港无论是经济、民生还是其他方面对中央政府的依赖越来越大。所以,尽管香港市民对香港政治发展,尤其是民主步伐的前进速度不太满意,而且忧心忡忡,可是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所以,目前港人还是在无可选择之下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尤其是自从去年年底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香港经济出现波动,由于北京订立了许多关照香港经济的补助办法,比如说鼓励更多大陆游客来港观光,此外香港跟大陆,尤其是广州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大,所以港人对北京中央政府和香港的关系目前还是注重经济,希望香港能够透过北京的帮助渡过经济难关。

核心提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在20年前发表的一篇重要谈话。"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一国"是"两制"前提。认同"一国两制"首先必须认同"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同国家的主体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 港人治港"必须"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个标准清楚地表明,爱国和爱港是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任何已经站在治港者行列的人或者有志于加入这个行列的人都必须符合这个标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