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愿承受经济负担 华人让子女上称心的大学
校立楠在马里兰州洛克维尔上高中时就是班里的尖子学生,SAT考过之后,因为她的成绩出众,许多二流学校已经向她招手,并允诺提供全额奖学金,但她瞄准的是杜克大学--当年全美排名第五的名校。在报考大学时,她根据自己的情况,把学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排名前10名的大学;第二层次是排在第10名到第50名的大学;第三层次属于保底的学校,她选择了居住地的马里兰大学。最后她如愿以偿地被杜克大学录取了。
校立楠的妈妈李珊英说,要说经济上合算,当然还是马里兰大学最好,能享受州内学费,还有全额奖学金。女儿父亲工作所在的乔治城大学当年排名全美第25,也向她发出邀请,并给予全免学费。但女儿偏偏喜欢杜克大学,因为家里收入超过标准,杜克大学只给几千美元的资助。
李珊英说:"即便如此,我们也是心甘情愿。在美国,小孩的自主能力很强,家长的意见固然很重要,但我们还是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觉。经济不是最了不得的事情,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他们的经历在华人家庭中很有代表性。美国多数华人父母哪怕自己承受大一点经济负担,也会尽力满足孩子的愿望。在报考大学前,许多父母会带着孩子像购物一样,四处看学校。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比较,寻找自己的感觉。
李珊英说:"如果孩子没能力上自己想上的学校,那没办法。如果有能力,却因为考虑经济负担,不让孩子去,我生怕会留下遗憾。"
与许多华人父母一样,在孩子还没上大学前,李珊英就投资了一些教育基金,为女儿将来上学存钱。
在美国,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大学会提供奖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和课余打工的机会,美国公民和有绿卡的学生还可申请助学贷款。哈佛大学甚至给予来自年收6万美元以下家庭的学生一切费用全免的待遇,年收6万到18万美元的家庭的学生,费用不超过收入的10%。
李珊英认为,上什么学校,在大学生刚毕业时也许看不出有多大不同,但名校毕业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工作相对好找、工资相对较高,这是孩子长远发展的潜在资本。
校立楠常跟妈妈辩论,称在美国上大学与在中国不一样,在中国上大学强调抓紧4年时间,尽可能多地学课本上的知识,而美国大学生更强调通过大学的环境,认识自己,也认识社会,培养能力。
四年过去了,刚刚从杜克毕业的校立楠,正参加普林斯顿大学的国际教育援助项目,到泰国清迈当志愿者,教当地学生学英语。她想通过接触社会的第一步,想想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
- 关键字搜索:
-
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