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才听说王老板‘跑了'。"小张所言王老板,是浙江霸力鞋业集团董事长王跃进。事发当日,这位温州商人不知所踪;三日后,温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确认,王跃进已离境,目的地是澳大利亚。
负责处理"霸力倒闭"事件的双屿镇副镇长姜辉告诉记者,王跃进和镇里所有人失去了联系,甚至连原集团的高层也无从联系到其人。
随着王的离去,这家历时十五载的企业以"猝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其身后,是过亿的银行欠贷和数百万的供货商债务。
一名与王跃进相交多年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一代"鞋王"的倒掉,源于其转型投资的失败。"霸力鞋业其实几年前就在走下坡路了,王跃进期望通过矿业投资来翻身,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这个算盘打错了。"
该人士向记者透露,负债累累的王跃进在澳洲尚在遥控广西矿业的运作。已失去起家主业的他,仍在期盼矿山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代"鞋王"的覆灭
8月24日,记者再次来到霸力鞋业集团,发现其门口的集团名称已被卸去,几只瘦弱的母鸡在静静觅食。
门墙依旧贴着那张员工工资结算通知单。此前,工人们的工资已经结到8月10日,最后六天的工钱,则由集团所在地的温州市鹿城区双屿镇政府出面结算。
曾几何时,"霸力"还是这座工业重镇响当当的招牌。
1984年,王跃进在从舅舅那里学到制鞋手艺后,创办了鹿城跃进皮鞋厂。一位当地知情人士回忆,王只有初中文化,但个性很强、肯吃苦,当年跟舅舅学做皮鞋时,白天还在外面拉板车赚生活费。
作为温州第一批鞋企老板,他的鞋厂生意蒸蒸日上,到1994年,王跃进组建了浙江霸力集团,这是浙江省第一家皮鞋行业的集团公司。
当时杭州"武林门火烧温州鞋"事发不久,6000余家温州鞋企中超过一半关门停产,但王跃进借此提升产品制造工艺管理,脱颖而出而在1993年一举获得"中国鞋王"称号。而为了"名副其实",王曾用38张牛皮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只巨无霸男式皮鞋。
不过,就在这只巨无霸皮鞋问世后不久,霸力鞋业的经营开始走下坡路。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数亿元销售收入的辉煌年景,在鞋业严重同质化竞争的21世纪初,霸力盈利能力渐渐萎缩。致力于品牌和渠道新路的温州同行后来居上,渐渐取代并超越了"鞋王"。
"这两年,仅我们镇工业园区被称为鞋企‘第一梯队'的三家企业中,已没有霸力的席位。"双屿镇副镇长姜辉告诉记者。
主业利润的日薄西山,使王跃进打起了转行的主意。而就在他为鞋企困境忧心忡忡之时,一个来自广西贺州政府招商团的矿业项目引起了他的注意。
彼时,矿业投资热刚刚在温商中兴起,不少在传统制造业遭逢经营瓶颈的企业主,风起转而投资矿产、房地产或从事民间借贷。
"他原想通过矿业投资走出传统主业的经营困境。"与王跃进相交多年的朋友、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告诉记者。王本意是通过副业投资打个翻身仗。
2005年5月,王跃进的"浙江霸力集团贺州矿业有限公司"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新路矿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00多万元,主要开采磁铁矿、锡锌矿。
并不精矿业的王跃进,将此后几年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在了广西,据他的另一位故友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估算,王向广西的矿山陆续投资了2亿元。
然而,这番"全情投入"并非想象的那样顺风顺水。
原本许诺让王牵头整合当地矿区资源的地方政府,在第二年便以"涉嫌非法开采贺州白面山矿段"为由,对王跃进的矿场进行了查处整顿。此外,矿业公司的一人士称,矿品货款屡遭拖欠,制约了集团资金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主业亦一波三折。2005年夏,霸力集团因参与牛皮走私,被温州海关缉私部门处以重罚,合并罚金达1000多万元。
去年蔓延至实体经济的金融危机则加速了霸力鞋业的衰亡。一名供货商透露,霸力停产前只有两条生产线在运行,总部员工人数亦缩减至200余人。
谢榕芳向记者透露,王跃进曾多次尝试民间借贷以缓解日益紧张的资金流动,但没有成功。
不久,其多元资金链条终于断裂,讨债人接踵而至。此时,王跃进选择了"人间蒸发"。
8月初,王致电几位家乡故友挥言告别,称自己"赴美国见客户",随后不知去向。温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事后证实,王已于8月7日离境,目前身居澳大利亚。
至事发之时,记者从温州市有关部门了解到,霸力集团共拖欠本地4家银行贷款1.065亿元,尚欠49家债务人(已登记供货商)金额达700多万元;此外,其还向温州某知名服装企业进行了4000万元的贷款担保。
"温州制造"资本转型血泪故事
王跃进苦心经营25年的皮鞋帝国"霸力"之死,在"温州制造"商群中引发不小震动。
在其同行看来,2005年进军矿业之举,直接造成了王的事业衰败。
"如果主业在走下坡路的时候,期望通过另一个不熟悉的行业来翻身,这个算盘打错了。"谢榕芳说,王"两条腿走路"的结果,最终连一条腿都无法保全。
"霸力"转型失败并非温州个案。由于资源市场受国际环境波动影响较大,周德文曾公开表示,温州投资矿产的老板中大约有70%的人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这些"炒矿"的温商,绝大多数原先都从事传统制造业。
由于遭遇发展困境,越来越多的温商资本正从制造业中撤出。业内人士认为,当下矿产资源投资仍是温州老板的一大投资热点。
对于生产了全国10%-20%的鞋服,70%以上的剃须刀、锁具、眼镜,90%以上的打火机的"温州制造"而言,既有的产能过剩遭逢金融危机,使得企业平均利润严重下滑。
一名温商告诉记者,即使浙江60%的光缆企业关门,其剩余产能也足够全国所需。
"转型"之风随即席卷"温州制造"。浙商研究会会长杨轶清对记者表示,近年来温商转型有四种路径。
一是不放弃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升级、品牌塑立和市场渠道开拓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投向与原有行业相关联的新兴制造业领域,比如最近兴起的新能源投资热;第三种转型其实是"转行",温商对原所在行业或传统制造业失去信心,而转向风险更大,但投机利润更高的矿产、房地产等资产行业;第四种"转型",就是涉足金融、创投等形式的资本运作。
据周德文估算,目前已经有近1400亿元温州民间资金涌入了创投领域,成立投资基金数量达到300多个。
"不少曾经做服装、五金、贸易等传统产业的老板,在经过近几年的制造业发展低谷之后,很多人卖掉了工厂,转型做创投。"
相比而言,一些温企的转型是出于提升产品附加值或企业利润的战略性主动转型,但像王跃进却属于对主业失去兴趣之后的"病急乱投医"。
"转型的前提,是要有资源,并对新行业足够熟悉。"一位鞋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矿山属于高风险行业,地方行业投资政策与市场环境波动的变数都很大。
谢榕芳告诉记者,当年王跃进决定进军矿业时,手头的富余资金并不多,而对新拓业态的投资环境也不熟悉。
谢榕芳向记者透露,在澳洲"暂避风头"的王跃进近日曾给她打过电话。"他正在考虑是否回来"。
王在广西的矿山仍在运作之中。其矿业公司的一名人士称,目前公司副总正主操经营管理全局。王跃进仍在期待铁矿价格大幅上涨能令其翻身。
"目前的宏观形势,对于温州资本和企业家来说非常关键。一方面传统制造业生存发展处境很难,一方面各种投资诱惑很多。"杨轶清说。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一代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