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在美國受歧視嗎?

幾天前,我讀到一篇文章說,一位中國女士在美國做住院醫時,由于她語言能力不過關,不幸被美國醫院踢出大門。文章作者接著分析說,這個事件大概和種族歧視有關。

說到美國的歧視,這是一個巨大的話題。與此話題有關的文章,一定是鋪天蓋地。雖然在美國所有的招工廣告中,都會提到招工單位不會因為年齡,種族,性別等因素歧視申請者。可是,說歸說,做歸做,形形色色的歧視還是存在的。即便是美國人,也有被歧視的可能。比如,一個走路都費勁的黑人大胖子去申請工作,如果他和一個體態勻稱的白人申請同一份工作,誰會被最終錄取,就很值得人關注。

美國醫院里的華人住院醫有被解雇的嗎?當然有。這和歧視華人有關嗎?這很難說。我認識一位華人女子,年近50時她終于做上了美國住院醫。她本以為擠進了醫生這個行業,終會苦盡甜來。遺憾的是,在第一年的工作總結時,她就因語言能力不佳被清理出局。生氣,惋惜,不解,各種各樣的疑惑讓這位女醫生一籌莫展。憤怒中,她也想打歧視這張牌說事,可她自己心里底氣又不足。為什麼呢?和她一同做住院醫的其它幾位中國人,都穩穩當當地繼續留在醫院里,只有她被開除了。如果說醫院歧視中國人,這個論點是不成立的。無奈,這位女士只好重新打鼓另開張,到另外一家醫院再去謀職。

對華人就業者的語言能力持懷疑態度,而對華人百般挑剔的美國人是大有人在的。這種不友好的態度,是否屬于歧視之列,很值得深思。

我最近采訪美國馬里蘭州唯一的華裔小學校長孫鳳儀女士時得知,多年前,在她申請第一份工作時,雇主就對她提出了一個非常苛刻而不友好的問題︰"你是外國人,你怎麼能保證可以教好語言能力需要改進的美國孩子呢?"。孫女士當時申請的工作是語言病理老師的職位,這份工作是專門對付發音有問題的美國孩子的。就如同讓美國人用漢語糾正中國孩子發音一樣,孫女士當時遇到的挑戰確實不小。結果呢,孫女士不僅最終勝任了這份工作,她還越做越好。她的語言能力和管理能力終于折服了當年對她苛求的上司,在她擔任語言老師期間,學校不僅推薦孫女士去攻讀教育管理博士學位,還讓她參與學校的一些管理工作。經過幾年的知識裝備後,孫老師最終變成了孫校長。

我在與孫校長做面對面的交談時,這位22歲移民來美國的台灣名校畢業生提醒教育專業的留學生們,一定要好好修煉自己的語言能力。除此之外,她還建議,留學生們要盡量和美國同學或者美國房東增加交流機會,以便最大程度地了解美國文化。

以美國學校為例,語言障礙除了和語言能力有關,也和移民的知識背景有關。我在美國做助教時,就遇到過一件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十幾年前,我在給美國大學生上生物課時,為了讓學生詳細了解離子濃度的具體概念,我用PH=4,那氫離子濃度等于多少這個問題,向美國學生提問。這麼簡單的問題,中國的初中生都會吧。可惜,在我教的那幫美國大一學生里,居然沒有一個人能答上來。我的解釋,他們听不懂。他們的無動于衷,也讓我糊涂。課後,當我和學生們交談時,我才知道,他們在中學根本就沒學過這種教法。雞同鴨講,語言交流障礙將不可避免。他們是否會因此對我有偏見甚至是歧視我,我不得而知。

其實,不論是美國醫生還是美國老師,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面對的都是活生生的美國人。和人直接打交道的職業,具備高超的語言能力是就職者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所以,在這樣的職業中,華人移民為了減少被歧視的可能,一定要從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入手。想象一下,假如一位外國醫生連說話都結結巴巴,美國病人該怎麼信任他?美國院長該怎麼提撥他?

當然,被美國人歧視,也有和語言能力無關的例子。筆者的老公在美國是醫生,他也經歷過類似歧視的事件。有一次,一位參加過朝鮮戰爭的美國老兵患者,對中國醫生持有特別不友好的態度。他不僅刻意回避中國醫生,還罵罵咧咧地說他根本就不信任中國醫生。這樣的例子比較罕見,也很極端。這里所謂的歧視,和美國病人過去的生活經歷緊密相關,而和外國醫者的實際工作能力並沒有太大的關聯。

其實,在美國,形形色色的歧視就像空氣一樣,似乎看不見摸不著,它卻是無處不在的。想象一下,假如沒有了偏見或者歧視,這世界就變得太不真實了。天下大同終歸只是個夢而已。

作為外國移民,如何擺脫被人歧視的窘境,卻是個一言難盡的話題。筆者認為,對外國移民來說,盡快克服語言障礙,盡量多了解主流社會的文化,一定是避免歧視走進這個社會的第一張門票。

美國勞工部部長趙小蘭女士曾經說過一段話︰"在美國如果你做錯一件事情,不用太擔心,可以繼續向前進"。身為外國移民,我們的英文能力不如講母語的美國人,這是無法避免的事實,而不是我們的錯誤。按照趙小蘭的說法,即便做錯事在美國都有禰補的可能,那暫時的語言障礙絕對不至于把我們擊倒。有她這句話給美國華人打氣,不管我們在異國是如何地跌跌撞撞,我們總歸可以繼續前行,直至進入那種無往不勝的境地。




本文留言

作者陳晚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