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日前公布2009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在发布会上说,中国实际公共教育投入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低于印度的2.7%,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中国的公共资源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不论是与发达国家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公共教育投入都处于低水平。绿皮书引述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世界平均公共财政支出占全社会教育支出的比重在80%左右,发达国家占86%,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在75%左右,而中国仅为46%,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美国民间机构"中国信息中心"的杨黎莉先生表示,中国公共教育投入太低已经不是新闻了:"其实几年前新闻报道说联合国曾经批评中国在教育方面投入的基金太少,少到比非洲的一些国家象乌干达这样的国家还要少。大概在1993年国务院制定了一个《中国改革教育发展纲要》,当时他们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就是2000年以前把教育投入增长到占GDP 的4% 而实际上这个数字呢以至到上个世纪结束都没有达到过。蔡教授的研究说,4% 的这个水平恐怕要到十年后才可能达到。"
中国社科院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说,相比之下,中国私人的教育支出占全部教育支出的比重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教育私人支出的高比例严重挤压了私人消费空间,导致社会消费其他方面的需求不足,削弱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中国教育公共投入不足的另一个后果是,教育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绿皮书指,"上学贵"已经成为中国很多家庭的沉重负担,社会上对教育的抱怨也多源于此。旅美学者程晓农先生认为,中国的公共教育投入将来会进一步减少:"办教育呢,尤其是办以小学和中学为主的教育,是最能够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准和素质的。但是这样的教育活动不会让经办的干部有多少发财的机会。所以中国的各级干部对办教育兴趣不大。教育经费的支出主要是在地方政府。按中国的财政制度呢,中央政府只负责所谓教育部直属的一部分大学的开支。所有的中学以下的教育和一般的大学都是靠地方政府来办。那么对地方政府而言呢,每个县都养了大批的官员,这些官员需要各种开支,要公费旅游、要公费开好车、要公费吃喝,这些开支永远不会够。那么开支不够的情况下,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教育经费里扣钱。所以到一个县了以后,不管上面拨多少钱,教育经费也是不够的。"
中国社科院学者的预测显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5年前后将达到高峰,之后将下降,这意味着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将消失。因此,发展教育是为应对老龄化所作的必要准备。因此,要解决中国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增加公共资源的投入,并使公共资源在教育服务均等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整合现有资源,让社会资源在教育发展中起到更大作用。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