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翎(右)去世前不久接受本台记者张敏(左)的采访。(张敏提供)
流亡法国的知名右派林希翎女士本周一因血癌、气管炎等病在医院去世,终年七十四岁。大陆的众老右派发起悼念活动,准备以举行追悼会以及筹款在国内立碑建墓的形式纪念这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其不妥协不放弃的精神。
林希翎治丧委员会筹备组主要成员之一,北京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退休干部、北大前学生右派王书瑶周三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她是北大五一九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及后来活着的右派里面只有她没有被改正,很多朋友称她为右派的活化石。以后她到法国以致在全世界从事相当多的反思右派的活动,也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作为五十五万右派的代表而且是普通右派,不像章伯钧那些大右派的代表。所以我们觉得这个人的过世对我们是很沉重的,所以我们要悼念她,我们参与这个活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是纪念林希翎的遗志,促进民主力量的团结和民主运动的发展,她终身奋斗的是这个目标,我们的目的也是这个。我们的想法是把她作为民主战士,墓碑设在北京,也有朋友提出来和林昭墓放在一起也许更有意义,这个问题还在讨论。"
弥留之际的林希翎曾表示希望能够回到祖国,而由于与近年在国际上就反右运动及其他民主进程问题参与研讨并引起关注,她的回国申请被拒,她去世前数天曾与她通电话的四川右派铁流对本台回忆说:" 她回来过几次探亲,最后提出定居中国政府就没同意。九月十五号她打来电话说‘铁流啊,我快死了,我想把骨灰放在中国放在家乡。希望准许我回国,向使馆提出他们不同意,你能不能帮我呼吁一下啊!' 说得声泪俱下。我当时说行,帮你呼吁。想不到走得那么快。她是那一代人中的偶像,一生遭遇非常悲惨,也折射了整个右派的悲惨。"
一九五七年大鸣大放开始后,当时在北京文坛有一定声望的人民大学法律系学生林希翎多次在北大和人大公开演讲对中共建言,在其后的反右风暴中她被点名成为大学生右派代表,并被关押十五年,八十年代流亡海外。其后虽然中共为右派平反,而林希翎与章伯钧、罗隆基、储安平、陈仁炳、彭文应6人被邓小平钦定不能平反,由于其他五人早已陆续去世,林希翎一直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右派。
因同情声援林希翎也被打成右派的当年人民大学学生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离休干部甘粹周三接受本台采访时追忆当年:"林希翎到北大、人大发表了很多演讲,揭露反胡风、镇压反革命有很多冤假错案,她在甘肃实习法律时接触过一些黑暗内幕,她毫不犹豫地全部讲了,得到广大学生的拥护。后来不是组织反右么?共产党和青年团不出面,让学生会出面,组织辩论会,这个会议是我主持的,名字叫辩论会,实际上是批判会。事先都安排了这些左派,共产党员写好了批判稿,会议一开始逐个上去点名批判,林希翎在北大、人大鸣放会上那些发言,大概讲了六七个人。林希翎问我她有没有发言权,我说你当然有权,就安排她发言。"
甘粹还说:"林希翎说了很多,然后拿出一份稿子,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关于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文件。那时候共产党是否认有赫鲁晓夫这个报告的,那时说瞎话说没有这个事情,其实是有的。当时林希翎和胡耀邦的秘书关系好,就把这个文件悄悄带出来了。她要拿出来念,那时候在辩论会后台,人民大学的副校长聂真说绝对不能让她念,左派学生就上台把麦克风抢掉了,把林希翎推下讲台。这时候我很气愤,我内心里是同情右派的,说实话这些右派没有一个反党的,共产党倒打一耙。就这样我就认识了林希翎。后来我也被打成了右派。"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大陆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