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团里中石化员工的出手吓傻了我们
近日,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和发改委能源所主任助理姜鑫民均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成品油价格调节机制并未给中石化带来暴利,实际上,中石化仍是" 最吃亏"企业,承担了相当大的社会责任。同时,跟国际同类企业相比,中石化的福利待遇很低。不但一线油田工人的工资才一、二千元钱,总经理和董事长的工资也不高。周大地和姜鑫民都认为,中石化已经拿出利润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再生产,减少了职工收入和待遇。国家和民众也要支持中石化的发展,要让中石化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的上游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国内原油的供给,增加中国对原油价格的控制力,增加国内原油价格的稳定性。可是发改委周姜两人的一番言论出台后,不少网友哈哈大笑,说"最吃亏"的企业办公大楼一盏吊灯就是200多万啊,还能拿出20多亿用于职工集资建房,这个亏吃得值得呀。
其实我也不了解中石化,自己也没私家车,对中国汽油频繁涨价价格高过美国也没多大感受,但是对中石化的福利待遇很低这一说法有点不敢苟同。
今年春季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欧洲游,同团中有六人是某东北油田(本来我已经写了油田的名字,觉得不妥,又隐去其名)的职工,有一家是老父带三个子女,三个子女均是油田现场工人,当过工厂领导的老父已经退休。另一家是夫妻组合,两人是油田勘探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我们这个27人旅游团没有大款,大多数都是趁当时欧洲旅游降价,费用比较低廉才出来看看不同世界的。有的团员除了合同规定的旅游项目外,一项自费的旅游活动都不参加,全团购物的也少。刚到欧洲时,我也没发现油田人多有钱,他们行事低调,穿着也普通。有一天,我们在参观罗浮宫时,油田人中那位老父亲与子女走散了,导游很着急,催老人的女儿去找老父亲,女儿要紧不慢地说,不慌,我打电话给他。女儿拿出手机给老父亲打起电话,这时我觉得有点诧异了,因为这是国外呢,这时打电话就算国际长途,多费钱啦。团里绝大多数人都没把手机转成国际长途,有人有急事打电话给国内都是找导游借手机,然后再给导游电话费,大家都是为钱考虑呀。而这个女儿在国外一点小事都用国际长途,看来荷包里非常暖和。
在去列支敦士登的路上,导游说,列是一个非常小的免税国家,它的瑞士手表很正宗,价格比瑞士本国便宜。我们大多数人本来就不是出来购物的,所以对导游的话不动心。我们在列支敦士登规定只呆一个半小时,等我们上车后,有几个人迟迟没有归队,导游也没回来,有一个团员说,导游带他们在选表呢。又等了近一小时,导游和买表的团员才上车,其中就有油田人,据说那女儿买了一块梅花表,花了三四千欧元吧。在巴黎老佛爷商场,也是油田人回来得晚,买了一些无比昂贵的衣物之类的东西。在意大利的城市,油田老爷子一家人买了一些皮鞋、皮包之类的小件,那价格也是很贵的哦,油田的另一家人花了几千欧元买了两件皮夹克。在游览塞纳河时,因为在列支敦士登耽误了时间,我们去晚了,坐的是加班的游览船,整座船只有我们旅游团的二十几人。船的第一层是卖酒水饮料点心之类的东西,导游估摸我们都不会掏钱购买,为了避免尴尬,就要我们都上二层,我们一窝蜂地跑上了二楼。我想这班船是特地为我们加开的,楼下没有人买东西,那船上的人会不会对我们有意见呢?我担心地往楼下望去,只见油田的爷们三个正在大喝德国的啤酒和点心呢!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最后一程是奥地利的维也纳,这是导游的第二故乡。他领我们去了一个当地有名的名牌店,那里的许多进口的东西比原产地便宜。我们有一位女团员在瑞士购买的一款名表,这里有一模一样的货,却便宜四百欧元(换算成人民币是三千多元)。又有几个人在这里买了瑞士名牌手表,油田的父女两人又各买了一块名表,油田的哥们在这里买了一批德国名牌刀具,其中59欧元一把的菜刀买了二十几把,问他们为什么买这么多,他们说回去以后送给亲戚朋友。我的天啊,这是500多元一把的菜刀呀!有人问他们每月的工资是多少,一个哥们说,每月工资是三四千元,另有奖金大概也是这个数。想想他们还只是个普通的工人,要是位带职的领导,不知道是多少钱了。我现在才知道油田的人真是有钱得很,作为一个曾经是铁路的职工,我从内心羡慕他们啊!
在这里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说油田的职工不应该享受高福利,我觉得他们是辛勤劳动换来的结果,这是应该的也是正常的。问题是现在国企的职工工资福利都很低,象铁路职工的一线工人工资平均不到一千五,奖金也很低。退休的铁路职工工资更低,大家心里确实有怨言。我们跟中石化、电力、电信甚至跟本市的钢铁企业相比,工资福利差得太远。所以发改委的人说中石化职工福利低,不知道是不了解内情呢,还是故意打诳语呢。我只希望发改委的人到下面国企来看一看,把国企职工的福利待遇都拉得和中石化职工一样"低"吧!
- 关键字搜索:
-
旅行